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康乾雍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掌握清朝经略边疆的具体措施、国家疆域的范围及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历史意义。
3.了解康乾盛世后期清朝危机的表现及影响。
4.总结并梳理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康乾雍时期君主专制新发展的表现(奏折制度的形成、军机处)。
2.清朝巩固疆域的举措。
3.康乾盛世后期统治危机初显。
难点:
1.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新发展的影响。
2.清朝统治危机初显的原因。
【预习新知】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一)名词解释:康乾盛世


(二)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1.奏折制度
①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 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环节,形成奏折制度。
②特点:简单、 、
③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的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军机处
①雍正帝设立 ,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②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的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者处理机要文书。
③ 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3.文字狱:清朝统治者严密控制思想,频繁制造 ,对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摧残。
疆域的奠定
1.开拓巩固边疆
民族/国家 措施
东南地区 1662年,__________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________,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 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__________的俄军。1689年,两国签订《 ______________》。
北部、西北地区 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____________的首领_______发生叛乱,在1757年被清军击败。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___________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_________,总领军政事务。

西南地区 清政府册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尊号。派遣___________治理西藏,颁布法律文件《__________________》。
2. 边疆统治的特点
(1)设置机构:专设_____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2)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3. 清朝的疆域与区划
(1)清朝的疆域: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基本奠定。
(2)地方制度:内地分立18省,分设_______、_________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______辖区和_________辖区。
统治危机的初显
(一)时间:康乾盛世后期,清朝初显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 两位皇帝衰像更显。
(二)危机表现
1.内部危机:①人口膨胀,资源危机显露。
②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屡屡爆发,例如 起义
2.外部危机:① 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清政府实行 政策。官府仅特许 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巩固训练】
1.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内阁宰辅权力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停靠在( )
A.泉州 B.广州 C.福州 D.明州
4.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新疆
5.清末御史张瑞荫在总结清代政治时说:“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之好,张居正之专擅,周延儒、温体仁之邪佞倾国。及至本朝自设军机处后,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雁臣,断不至有权臣。”明清两朝臣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
A.清朝革除了明朝政治的弊病 B.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军机处的设質削弱了内阁职权 D.监察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6.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道光,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 )
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已兴起 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到达顶峰
C.具有强烈的边疆危机意识 D.政府致力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7.自康熙时准噶尔叛乱以来,持续七十余年的西北边患暂告终结。此后至道光初的六十年间,新疆、蒙古没有发生大的变乱。这主要得益于( )
A.清朝强大的武力镇压 B.外部势力不再支持西北叛乱
C.西北人民拥护中央政府 D.清政府合理的民族政策
8.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9.1861年,奕 主持总理衙门事务,由于“事事皆以诚相待”,被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称为“不株守中国政治历史典籍上的教条”的新人物。普鲁斯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说:“我们应以温和协调的态度获致恭亲王及其同僚的信任。”据此可推知( )
A.中国国际形象得到较大提升 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农民运动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D.清政府已放弃了传统外交
10.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朝设置军机处的最初目的是( )
A.削弱宰相权力 B.加强君主专制
C.处理国家政务 D.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的决策和军机大臣的升降完全取决于皇帝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D项正确;根据材料“内阁辅名在面已”,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内阁权力被削弱,排除A项;军机处的设置使得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强固,排除B项;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军机大臣无法定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排除C项。故造D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设置台湾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D项正确;辽东郡在东北,伊犁将军设在新疆,故A,B两项错误;军机处是中央机构,故C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乾隆时期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进行对外贸易,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4.答案:B
解析:
5.答案:B
解析:A项错误,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C项属于表面信息而非实质。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君主大权独揽,臣下唯君是听。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时期重视全国性地图的纂修,并对边疆地区进行测量,反映了清代政府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的诉求,D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主权观念强调的是处理国际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观念,材料描述的是对中国领土的测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全国性地图的绘制不是处理边患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叛乱后,西北再无边患,这固然和武力有直接关系,但长达多年没有发生大的变乱,是合理的民族政策所致,由此排除A项,选D项。B项和C项均不是主要原因。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可知,江西、浙江产品要到广州再进行出口,而广州为了对外贸易也专门烧制贸易瓷,为了使产品在欧洲畅销,还专门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杯上绘制欧风图像,以上均体现了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A项正确;根据材料并不能看出其产品出自官营还是民营,排除B项;广州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在瓷杯上绘制欧风图像,其目的是使产品适应欧洲人的审美,促进其产品在欧洲畅销并不是中国欢迎西方艺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政府对农业、商业态度的变化,而且“明显削弱”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
9.答案:C
解析:从材料看,英国公使想要取得恭亲王及其同僚的信任,从而使中外反动势力结合起来对付太平天国运动,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与西方列强关系缓和不能说明清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故D项排除。
10.答案:D
解析: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所以排除A;B是最终目的,排除;联系所学可知,雍正时期为了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置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所以C排除;D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