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形式上统一全国。
2.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内容、影响,认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3.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险、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预习新知】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 政权建设
(1)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于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
(3)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实质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2.北伐统一
(1)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2)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因张作霖不能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3.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阻碍因素: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目的: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的屠杀政策。
(3)经过:
①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②随后,起义军撒出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③起义军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4)结果:全歼南昌守敌,起义成功。随后,南下广东遭围攻而失败。
(5)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6)教训: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行不通。
2. 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2)内容
①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②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 秋收起义
(1)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2)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3)结果: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4. 井冈山星火
(1)过程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意义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 工农武装割据
(1)武装斗争: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2)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在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
①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②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红军长征
1.背景
(1)国民党的“围剿”:蒋介石从1930年10月至1933年9月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
(2)中共党内“左"倾: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
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开始: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2)进军湘贵: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军队数量锐减,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向敌人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
(3)遵义会议:1935年1 月,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4)川康地区:遵义会议后,经过四波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 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5)胜利:1936年 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宝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
(1)召开:1935年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2)主要决议
①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②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3)意义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红军长征的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2)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巩固训练】
1.红军长征后,国民政府恢复原苏区农村旧秩序时,矫正了“耕农与地主之对立”的一些弊失,规定地主占地不得超过200亩,放债年利率不得超过一分二厘。这主要反映出国民政府( )
A.主动进行土地改革 B.受到中共土地革命的冲击
C.推行“耕者有其田” D.贯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
2.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3.1926年,赣西地区有中共党员30余人,赣南地区有党员630人,闽西地区有党员85人。1933年秋,中央苏区共有党员约13万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4%。这一变化是因为( )
A.北洋政府对赣闽地区的残酷剥削 B.国民大革命高潮传播至江西地区
C.农民对“工农武装割据”的认同 D.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4.历史叙述包括历史史实和历史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 B.毛泽东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C.1936年红军在会宁会师 D.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5.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如图中诗句涉及的历史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是红军的主动战略性转移
6.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历史事件是( )
A.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7.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下发动了武装斗争,创建了人民军队。据此可知,这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8.有学者评述某次会议时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这一会议( )
A.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9.红军长征途经藏区的过程中,各族人民送来粮食约100万斤,牛、羊、马等各类牲畜总数约20万头,一些土司头人和喇嘛寺也送给红军大批粮食。该材料说明长征( )
A.粉碎了反动派的“围剿” B.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C.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D.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0.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但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党的这一转变( )
A.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 B.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 D.旨在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红军在原苏区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因此在红军长征后国民党政府也对地主土地数额和放债利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这都是受到中共土地革命的冲击带来的结果,故选B;国民政府是部分恢复原有制度,不是进行土地改革,排除A;国民党政府的措施不是“耕者有其田”和贯彻“平均地权”,排除CD。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共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A项排除;古田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建党、建军的历史性难题,B项排除;洛川会议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D项排除。故选C。
3.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的变化发生在1926年至1933年间,正是国民大革命转入低潮后,中共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时期。这一时期农民群众由于对中央苏区革命的认同,积极踊跃加入党组织,C项正确;材料与北洋政府统治无关,排除A项;1933年国民大革命已经结束,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历史史实即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单纯地表达出来,历史评价即对某个历史事件产生的意义、影响所做出的归纳。很明显,选项中D项是对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所做出的评价,即“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D项正确。其它三项都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直接表达。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毛主席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山干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诗句涉及的历史事件是长征的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中共独立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排除B项;1927年下半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C项;长征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性转移,排除D项。故选:A。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的开辟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C正确;A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排除;B是国民党一大的意义,排除;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D排除。故选C。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建军的开始,B项正确: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在1927年9月,排除C项: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至193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影响。选择C:根据材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走向胜利的保证”可知,材料内容是对遵义会议的评述。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A: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中共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符合材料内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4-1936年中国。藏区各族人民为长征途中的红军送来粮食、牲畜,表明红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B项正确;仅凭各族人民支援红军不能得出粉碎了反动派的“围剿”,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战略转移,未提及长征胜利,不能得出“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排除C项、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逐步成熟。选择A: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遵义会议上,党中央取消了博古“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但是改变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实际作出的决策,体现出党的政治智慧。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7年的时候,革命统一战线就已经破裂。排除C:题干所述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内部问题的表现,而不是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排除D:题干所述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表现,且党内斗争不属于派系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