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文化习俗1234处暑的由来处暑的习俗处暑的气候处暑的诗词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文化习俗 第一章处暑的由来处暑的由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是指“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雷暴活动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8月22日处暑的由来止息、停留的意思。炎热的天气。表示炎热的天气要结束了。等同于: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大暑、处暑节气。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文化习俗 第二章处暑的习俗处暑的习俗出游迎秋的习俗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至今,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处暑时节天气好,适合出游,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处暑的习俗放河灯的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处暑的习俗开渔节的习俗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处暑的习俗吃鸭子的习俗“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泼水狂欢的习俗泼水狂欢不仅云南西双版纳有,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各地都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处暑的习俗拜土地爷的习俗1、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2、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文化习俗 第三章处暑的气候处暑的气候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三候。处暑的三候如下: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123处暑的气候气温下降处暑的气候特点: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南方秋老虎秋老虎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达30-35度。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文化习俗 第四章处暑的诗词处暑的谚语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热熟谷,粒实鼓。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七月底,八月边,家家新米桌上端。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高粱遍拿镰。处暑高粱白露谷。处暑三日割黄谷。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处暑谚语处暑的诗词《闲适》宋·陆游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唐·元稹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文化习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