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国歌》》第2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国歌》》第2课时欣赏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歌曲进行曲速度,旋律坚定铿锵有力,表现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爱国情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是整个小学段的中间阶段,对于音乐知识也处在萌芽的好奇阶段,对音乐课充满了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和音乐表现活动,但是,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科学的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的能力,同时课堂的耐心程度不高,容易激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旋律的特点和意境(二)艺术表现能用坚定的、充满力量的声音哼唱音乐(三)创意实践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和乐器去表现音乐(四)文化理解通过哼唱歌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用坚定的、充满力量的声音哼唱音乐(二)教学难点:1、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和乐器去表现音乐【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教师: 同学们,什么时候我们会升起国旗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你们知道国旗是怎么来的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其设计者是浙江瑞安的曾联松。红色的旗帜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红色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升旗仪式我们会奏什么歌曲?唱生么歌曲呢?预设: 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今天我们欣赏这首作品的名字叫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书写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哼唱歌曲教师: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来听一听歌曲,边听歌曲边跟着老师律动,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联想到怎样的画面?(播放歌曲)预设:聆听歌曲回答问题教师:通过聆听歌曲判断速度是怎样的?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歌曲进行曲速度,旋律坚定铿锵有力,表现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爱国情怀。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歌曲的前奏采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这一旋律音型贯穿全曲,在曲尾处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势。其中三连音和附点音符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下面聆听前奏,听听前奏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首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此曲调取自歌曲后半部“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句,但是最后一小节节奏上有了变化,后面的变化这个改动使旋律显得更加庄严而富于号召力。同时将主音“do”移位到强拍上,也为歌曲后半拍起唱做了准备。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预设:打节奏教师:继续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歌声进入后,前两个乐句是以主和弦的分解式作为骨干音形成的,它使旋律显得坚毅而铿锵有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两句带有号召性的歌词,被作曲家按“5135"的上行趋势来处理,加之后半拍的起句,给人以紧迫之感。下面跟琴哼唱预设:哼唱教师:下面继续聆听音乐,感受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接下去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重要的“警句”。曲作者在这里用了全曲中的最强音、最高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四个字连用四个四分音符,都加了重音记号,使人感到坚定、有力,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特别是在“到了“两个学上使用了八分音符加重音记号,更是斩钉截铁。而此后忽然出现的八分休止符,也背造了一种紧张、迫切的音乐情绪。当歌曲进行到"最危险的时候”时,音乐增强了向前冲击的气势,似在呐喊、在疾呼,每一个音都包含着号召人们快快奋起,共同挽救祖国危亡的情感和力量。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处的旋律,处于全曲低音区:每个人被迫者发出最后的吼声。曲作者把这句歌词放在中低音区,并进行了密集性的处理。上行的旋律线附点音符的运用很是出色。音符紧凑,歌词密集,预示着中国人民发自心底的力量,表达了亿万同胞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人们唱着它,感到浑身酝酿着一种不可抗拒的、不可阻挠的力量,终于引出了有力的吼声。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预设:哼唱教师:下面继续聆听音乐,感受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军号声组成的第五乐句,歌词中“起来!起来!起来!”的音乐,重现了由低到高的大调主三和弦分解式进行,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加上渐强的力度,把全曲推向最高潮:起来!起来!起来!歌曲最后两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是歌曲的中心主题。在前奏里,它已经被强调过一次。号角式前奏音调的再现,既加强了全曲的整体感,也进一步将歌曲的主题思想加以强化: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部分,重复“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句,后面连续三个“前进”,并且每一音符上都加有重音记号,再次表示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坚定信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应引起注意的是这首歌的终止,本来结束句是“前进!前进!前进!”曲作者在这三个“前进!”之后又添了一个“进”字,这在语法上看似有些多余,但这却是画龙点睛之笔,曲谱“进”出现在强拍上,一方面使得歌声更具有创造性,能够反复连续地唱。另一方面它加强了这首歌的终止感,同时有无限的余味,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预设:声势动作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为乐器伴奏+肢体动作预设:上台伴奏【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曲家:田 汉(1898--1968)戏剧话动家、剧作家、诗人。学寿昌,湖南长沙人。他写的瞅词作品(经聂耳谱曲),影响最大的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打长江》、《慰劳歌》及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同学们,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歌曲预设:欣赏视频教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预设:分享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哼唱歌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五、结语通过哼唱歌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板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G 2/4 进行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第2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1课 我们的《国歌》(花城版)四年级上01本课目标02新课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展示05课堂拓展06课堂总结本课目标0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旋律的特点和意境艺术表现能用坚定的、充满力量的声音哼唱音乐创意实践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和乐器去表现音乐文化理解通过哼唱歌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新课导入02同学们,什么时候我们会升起国旗吗?新课导入02你们知道国旗是怎么来的吗?新课导入02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其设计者是浙江瑞安的曾联松。红色的旗帜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红色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升旗仪式我们会奏什么歌曲?唱生么歌曲呢?新课导入02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新知讲解03听一听歌曲:1.边听歌曲边跟着老师律动,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你会联想到怎样的画面?新知讲解03通过聆听歌曲判断速度是怎样的?新知讲解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歌曲进行曲速度,旋律坚定铿锵有力,表现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爱国情怀。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新知讲解03歌曲的前奏采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这一旋律音型贯穿全曲,在曲尾处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势。其中三连音和附点音符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下面聆听前奏,听听前奏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新知讲解03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首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此曲调取自歌曲后半部“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句,但是最后一小节节奏上有了变化,后面的变化这个改动使旋律显得更加庄严而富于号召力。同时将主音“do”移位到强拍上,也为歌曲后半拍起唱做了准备。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新知讲解03继续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新知讲解03歌声进入后,前两个乐句是以主和弦的分解式作为骨干音形成的,它使旋律显得坚毅而铿锵有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两句带有号召性的歌词,被作曲家按“5135"的上行趋势来处理,加之后半拍的起句,给人以紧迫之感。下面跟琴哼唱新知讲解03下面继续聆听音乐,感受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新知讲解03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重要的“警句”。曲作者在这里用了全曲中的最强音、最高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四个字连用四个四分音符,都加了重音记号,使人感到坚定、有力,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处的旋律,处于全曲低音区:每个人被迫者发出最后的吼声。音符紧凑,歌词密集,预示着中国人民发自心底的力量,表达了亿万同胞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人们唱着它,感到浑身酝酿着一种不可抗拒的、不可阻挠的力量,终于引出了有力的吼声。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新知讲解03下面继续聆听音乐,感受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新知讲解03军号声组成的第五乐句,歌词中“起来!起来!起来!”的音乐,重现了由低到高的大调主三和弦分解式进行,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加上渐强的力度,把全曲推向最高潮:起来!起来!起来!歌曲最后两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是歌曲的中心主题。结尾部分,重复“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句,后面连续三个“前进”,并且每一音符上都加有重音记号,再次表示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坚定信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应引起注意的是这首歌的终止,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课堂展示04下面请同学上台为乐器伴奏+肢体动作课堂拓展05田 汉(1898--1968)戏剧话动家、剧作家、诗人。学寿昌,湖南长沙人。他写的瞅词作品(经聂耳谱曲),影响最大的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打长江》、《慰劳歌》及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课堂拓展05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歌曲课堂拓展05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课堂总结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G 2/4进行曲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铜管乐).mp3 3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mp3 b61b47f4f50a8b444ae1b9b60cd5a582.mp4 【新课标】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军乐队)》-课堂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军乐队)》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