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2024年师德师风开学第一课弘扬教育家精神共绘成长新篇章2024年9月2日目 录一、弘扬教育家精神:1、什么是教育家精神?2、“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赤子黄大年3、甘于奉献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的教育家张桂梅。二、自律自强三、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一、弘扬教育家精神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寓教于乐、因材施教1、什么是教育家精神 “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2、“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赤子黄大年在祖国建设最需要的时候,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发展;为将我国的深地探索领域打造为国际学科高地,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乃至生命。他就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意思是说言行足以为士人的法则、举世的示范万世师表3、甘于奉献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的教育家张桂梅她说,人民教师无上光荣,让我们珍惜这份荣光,秉承“本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用爱心去浇灌,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将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纳入教师职业发展和育人方式变革的各环节、全过程,充分整合高等教育等教师教育资源,以跨学科视野充实、丰富广大教师的育人智慧,做到扎根祖国大地办教育、浸润学生心灵办教育。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加强教师文化素养培育,特别是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人和社会镶嵌关系的理解、对历史发展变化的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真实工作情境中不断磨砺教育智慧,让教育能够触动心灵,成就高质量的教育。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其次,在教师发展环节,通过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的方式,帮助教师对自身角色认识树立正确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启发者、关怀者,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此外,还需要搭建好协同育人桥梁。好的教育微生态,能够全方位促进学生心智成长。广大教师应当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校社关系,立体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状态,精准调整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新时代教师要以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勤学,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扎实的知识功底、勤勉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水平,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教师站稳讲台、教书育人的根本。笃行,是教师职业内在的道德准则。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行为世范的自我要求,是教师胜任教书育人职责的必备素养和实现知行合一的必要途径。知识视野开阔、教学水平高超、文化素养深厚的教师深受学生欢迎与爱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养成乐学善问的习惯,无形中引领学生也成为虚心问学、笃行不怠的终身学习者。进入信息时代,教师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在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上不断更新,在教育艺术和育人智慧上持续升级,教师方能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好老师,用真学问将莘莘学子引向知识的殿堂。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做好老师,当大先生,是每名老师的至高追求。而好老师的“好”,大先生的“大”,最重要的在于怀大爱、教好书。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仁师之爱,是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挚爱。对事业有怎样的爱,就会在行动中展现怎样的力量。教育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必然离不开博大情怀。一直以来,教育家无不是凭着“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挚爱和坚守,书写出“人间尽芳菲,桃李满天下”的人生华章。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爱满天下”立起一座师德丰碑。习主席深刻指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欲望、诱惑、喧嚣、纷扰如灰尘扑面而来,为人师者更要心无旁骛、志坚情满,永葆教书育人的初心,永怀立德树人的恒心,一心一意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仁师之爱,是对莘莘学子倾尽心力的关爱。师爱如春风、师爱如甘露、师爱如阳光。真正的教育家作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总是能把晓之以理与动之以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爱心滋养中“亲其师”“信其道”。倾力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张桂梅,为山区女孩争取学习的机会,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张妈妈”。还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从大山外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用品的“扁担校长”张玉滚、筹集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的“校长爸爸”莫振高……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和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正是新时代人民教师关爱学生、温暖学生的生动展现。教育既要启智更要润心,饱含真情的孕育才能浇灌出绚丽的花朵。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努力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名学生身上,实现教育温暖人、凝聚人、激励人、感召人、教化人的树人功能与铸魂效果。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仁师之爱,是心系使命并甘于奉献的大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古以来,人们总是不吝用感人肺腑的词句赞颂为师者的伟大,缘于他们“燃烧自我、照亮他人”的大爱情怀。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不仅是工作上的“拼命黄郎”,也是学生们的良师挚友。他不仅逐个帮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想办法让学生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和最先进的设备,还默默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人民教师心系教育强国的使命责任,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黄大年式的教育家群体,为学生成才、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前进道路上,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努力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深深融入教书育人实践中,写下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师者风范,孕育了宝贵的化人思想。胸怀天下,是中华民族传统天下观的重要体现;以天下为己任,是无数中华有识之士的毕生追求。《大学》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以文化人则是“明明德”思想的时代体现。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成为先贤志士的理想和抱负,他们胸怀家国天下,或立志为民造福,或救亡图存献身于国家,或修身立学传道于后人……这一弘道追求通过一代代为人师者的薪火相传,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价值取向的善续长存、蓬勃发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是人民教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责任担当。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秉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格局和胸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必须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兼收并蓄,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蕴的守正创新和开放包容;要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弘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在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精神培塑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增强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历史自觉,践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使命,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力量。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二、自律自强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模范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自觉捍卫教师职业尊严;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形象得体、言行雅正。加强科研诚信与优良教风学风建设,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强化学科素养提升,推动教师更新学科知识,紧跟学科发展。加强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培育一批引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的骨干。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强化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完善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体系,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支持高水平大学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优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健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三、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提高教师地位,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推进全社会涵养尊师文化,提振师道尊严,注重尊师教育,开展尊师活动,将尊师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言行。发扬“传帮带”传统,通过教师入职、晋升、荣休等活动,浸润传承教育家精神。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