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基础知识】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1)背景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剧国内阶级矛盾。②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④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⑤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2)过程开始时间 中心 主力 方式 口号 影响第一阶段 5月4日 学生 罢课游 行示威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第二阶段 6月5日 上海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 运动。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运动。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 运动。④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 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⑤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 走向 的转折点。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广泛传播:从十月革命后开始。(2)中心: 与 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3)表现①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②1920 年3 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③1920年5 月, 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④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 、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4)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1)思想基础: 的广泛传播。(2)阶级基础:中国 的持续发展。(3)国际条件: 的帮助。(4)组织条件:1920年后共产党 的建立。2.诞生:1921 年7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 一艘游船上进行的。3.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首先确定了名称: 。(2)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 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4.意义(1)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3)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4)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的实现(1)条件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 。②经历了革命挫折的孙中山期望和中国共产党合作。③共产国际的帮助。(2)过程①1923 年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②实现的标志: 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 的主张,实际上通过了 、 、 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意义①以 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 席卷全国。2.国民革命(1)兴起:1925 年, 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 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2)高潮:1926 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 ,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3)失败①标志:1927 年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 月15 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②原因A.客观上:敌人力量强大; 篡夺领导权。B.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实践经验,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 倾错误。【跟踪训练】1.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只在知识界传播。五四运动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办工人刊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等方式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转型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确立了“革新学术,砾前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学会多数会员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达到此目的。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劳动界》创刊号上写道,“既然是劳工神圣,既然是工人如此重要,为什么大家都说做工的人是下等社会,不做工的人反而是上等社会呢 ”陈独秀意在( )A.总结五四运动的经验 B.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C.壮大中国共产党力量 D.反思文学革命的局限4.某学者认为:中共“二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标志着“中国特色理论形态”雏形的形成,成为早期“中国化”的历史起点。这一评论主要基于中共“二大”( )A.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B.决定领导工人运动C.制定最低革命纲领 D.提出与国民党合作5.毛泽东曾在1926年发出号召:“要立刻下了决心,向党里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这表明此时的毛泽东( )A.反对城市中心论 B.动员民众进行土地革命C.注重根据地建设 D.已认识到农民的革命力量6.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这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民主革命纲领 D.新三民主义7.下列关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北伐说法正确的是( )A.歼灭了所有的反动军阀 B.国共两党达成亲密合作C.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出现了革命的高潮阶段答案以及解析【基础知识】一、1.(2)北京 工人(4)①爱国革命 ②社会革命 ③思想启蒙④中国共产党 ⑤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2.(2)北京 上海 (3)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③陈独秀 ④陈望道二、1.(1)马克思主义 (2)工人运动(3)共产国际 (4)早期组织2.上海 南湖3.(1)中国共产党 (2)无产阶级三、1.(1)①革命统一战线(2)②1924 新三民主义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3)①国共 ②国民革命2.(1)国民政府 东征(2)北伐 北洋军阀(3)②A.国民党右派 B.右【跟踪训练】1.答案:D解析:根据“五四运动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办工人刊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等方式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可知,材料反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项正确;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是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转型,排除C项。故选:D。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民学会在1918年成立之初所制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砾前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到1921年该组织的宗旨发展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其达到目的的途径与方法是用“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故选B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答案:B解析:由“既然是劳工神圣,既然是人工如此重要,为什么大家都说做工的人是下等社会,不做工的人反而是上等社会呢”可知,陈独秀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意在启迪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启发工人的觉悟,故选B项。五四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材料内容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C项。《劳动界》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与文学革命无关,排除D项。4.答案:C解析:中共“二大”准确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选C项。中共“一大”就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二大”才明确的,排除A项。中共“一大”就明确了要领导工人阶级,组织工人运动,不是“二大”才提出来的,排除B项。中共“三大”才提出与国民党合作,排除D项。5.答案:D解析:由材料“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可知,毛泽东认识到要发动农民群众,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说明他已认识到农民的革命力量,故选D项。材料并未涉及城市中心论的观点,排除A项;材料只是毛泽东的号召和提议,并未进行土地革命实践,排除B项;1927年中共才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D项正确;三民主义在1905年提出,排除A项;三大政策和民主革命纲领不是合作的政治基础,排除B、C项。7.答案:D解析: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统治,北伐战争使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阶段,故D项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