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目录
CONTENTS
新知学习
3
新课引入
2
随堂练习
5
学习目标
1
课堂小结
4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的性质,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重难点
学习目标
为什么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
为什么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
为什么蔗糖能使水变甜?
新课引入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
3-1
实验表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新知学习
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
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 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 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物质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蓝天白云
化茧成蝶
河水涌动
动物迁徙
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认为万物是由大量微小的粒子构成
物质构成的研究进程: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提出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提出分子概念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能够看到构成物质微观粒子的影像
用显微镜观察到水中悬浮小颗粒,间接推出微观粒子的存在
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科学技术的进步, 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扫描隧道显微镜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某种有机物分子(I)和银原子(Ⅱ)的图像
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 还能移动原子
原 子
分 子
金刚石


水分子
氧 气
氢分子
氨 气
氨分子
氢 气
氧分子
汞原子
碳原子
例如:
小结1
宏观
微观
物质
原子
分子
反映
构成
构成
阅读课本P57第一段,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通常都很小
自主阅读
无色液体浓氨水
A
如果两者不直接接触,是否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呢?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溶液变红
现象 分析
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氨分子运动,进入烧杯 A 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性质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C
空气的组成成分可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干扰
设置装置C,作为对照实验,排除空气组成成分对实验的干扰
思考:你对上述实验存在什么疑问?如何改进?
热水
温水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加快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___。

品红在不同温度水中扩散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为什么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
为什么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
为什么蔗糖能使水变甜?
释疑
生活中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加快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性质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为什么气体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储存氧气的钢瓶
在受压的情况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从而使气体液化
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容易压缩?
一般情况下,对于同种物质: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固态分子间的间隔
宏观
微观
物质
原子
分子
反映
构成
构成
质量、体积通常都很小
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释
课堂小结
1.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扬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落叶飞舞 D. 冬天雪花飘飘
2.(2023河北)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
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种类增多 D. 数目增多
B
A
随堂练习
3. “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分子间隔变大
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1中,烧杯____中溶液颜色变红,烧杯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设计的微型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对照实验,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
酚酞溶液由左至右依次变红
节约药品(或环保,合理即可)
新考法 装置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