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回答着我国文化发展“举什么 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也是探索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路 径 。2、本课时“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描述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 向和道路的探寻,回答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为什么”的问题。 主要包括“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 历史必然性”等主体知识,也是本课时起点。3、本课时需要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在感受——分析——践行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参与、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 信,为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积蓄力量。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2.科学精神: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3.法治意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会遵纪守法。4、公共参与: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学情分析1、从知识储备上来看,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了 解中国近代史,能够正确地看待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2、从学科能力要求上来看,经过高中阶段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 思维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3、从身心特点上来看,高中生正处于“拔节育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正在打底塑形,但实践经验缺乏,阅历不足,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新鲜有力度 的素材,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4、通过教学将学生原有认知系统化、科学化,并提高其政治认同、科学精 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形成系统的认 识。四、教学重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五、教学难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分享法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第一标题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究与分享: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探究与分享: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观看视频《中美三民主义》,思考:近代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如何 阅读与思考:20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其 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自由主义】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保守主义】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 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 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无政府主义】刘师复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 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三民主义】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你认为上述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没有找到复 兴中华文化的正确道路。观看视频《三民主义的内容》,思考:近代中国的文化探索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原 因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问题)1、近代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如何 (1)背景: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 救国良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 登场亮相。(2)影响: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惨命运,都不能解决 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观看视频《十月革命》,思考: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分三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①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 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 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②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观看视频《中国共产党成立》,思考: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原 因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问题)3、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原因、形成过程如何 ①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形成过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 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观看视频《兴文化》,思考:为什么弘扬革命文化 探究与分享:4、为什么弘扬革命文化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 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观看视频《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思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5、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 文化新辉煌。第二标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阅读与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视角一: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视角二: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 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视角三: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视角四: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道路”的道理。探究与分享: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①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②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观看视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要求决定的。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探究与分享: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是什么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③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④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课堂总结】(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原因意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易错辨析】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提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 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 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提示:×。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 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3.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人 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提示:×。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 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革命文化、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提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课堂练习】1、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 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 。这样做的依据主要在于,这些文物( )①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②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承载着 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④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D 这些文物镌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的印记,而不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印记,①不选。这些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书写着中国共 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成立后才形成的,② 不选。2、2023年“五一”假期,某县的“好人园”里市民游人络绎不绝,18座“好 人”塑像沿河岸肃然竖立,形成一道美丽风景线。在周云鹏的塑像前,不少人驻 足赞叹他的事迹。周云鹏“坚守大山26载,走坏数百双鞋”的故事在该县广为 流传。“好人”塑像入驻“好人园”旨在( )①发挥先进人物榜样示范效应,引领良好社会风尚②展现中华历史之美, 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③挖掘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价值功能,传承红色文化基因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新时代的精神指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B 材料没有涉及展现中华历史之美,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 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③不符合题意。3、2023年7月24日,“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启动网络 投票,约1100件作品从报送作品中脱颖而出。展播活动通过正能量文字、图片、 音视频、专题专栏和主题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汇聚奋进合力,筑梦新征程。展 播活动有利于( )①弘扬主旋律,传播中国正能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②提供人 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③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 交流发展,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营造良好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加 快形成社会文明道德新风尚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D 展播活动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中国正能量,提高人民群众的 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素养,①说法错误。展播活动没有涉及不同民族 文化的交流发展,③不符合题意。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探究分享式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 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立足于由近及远的原则,视野从身边 扩展到全方位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增强学生对我国文化复兴 的信心。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实现学科内容的学 习与落实,渗透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2、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讨近 代文化复兴的思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习惯,增强搜集资料和获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明确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树立科学精神。锻 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并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本课教学设计以活动课程教学为主,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整理、讨 论、归纳与分享我国文化发展的求索历程,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教师在教学中 起着“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开头和结尾都运用相关视频,既激发兴 趣,烘托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坚定中华文化 立场。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