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6课《我的观鸟日记·实地观鸟》第2课时 课件+教案+素材-粤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五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6课《我的观鸟日记·实地观鸟》第2课时 课件+教案+素材-粤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五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2课《实地观鸟》教学设计
课题 实地观鸟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观鸟,学习鸟类识别知识,了解不同鸟类的形态、习性、生活环境等,提高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责任担当:通过观鸟活动亲近自然,了解鸟类的生存现状,珍惜自然资源,并自觉参与到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行动中。问题解决:结合鸟类图鉴、鸟类学知识,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准确识别鸟类,锻炼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意物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活动的创意物化,如为学校设计爱鸟宣传图标、参加学校举办的爱鸟宣传活动等。
教学重点 通过观鸟,学习鸟类识别知识,了解不同鸟类的形态、习性、生活环境等,提高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鸟类图鉴、鸟类学知识,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准确识别鸟类,锻炼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6.2课 《实地观鸟》板书课题。关于鸟的介绍鸟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是所有鸟类动物的统称。 身体呈流线型,皮肤薄而有韧性; 体表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2.播放视频。 学习新知引入。观看教学视频。 用生活中例子引入本课知识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板书课题。行动与探究活动一:制订观鸟计划邀请教师和同学们举办一次观鸟活动,实地观察一下广东地区常见的鸟类。小组集中讨论并制订详细的观鸟活动计划,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观鸟活动计划观鸟前提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活动,友好地对待鸟类。观鸟地点学校后山观鸟时间2024年7月29日—2024年8月29日观鸟活动周期35天活动必备用品望远镜、纸、笔、记录表、变焦相机、录音设备。指导教师张媛组名观鸟一队组长李铭任务分工调查组成员负责内容李华负责观察鸟并拍照。陈红负责记录鸟的种类。胡一萍负责用设备记录鸟的叫声。张鹏负责填写记录表。谭阳负责记录鸟的行为特征。赵小明负责记录鸟的活动规律。小链接 拟订观鸟活动计划的注意事项: 1.最好选择固定的观鸟地点或者范围,比如教学楼楼顶、校园内。 2.观鸟时间应与鸟的活动规律相适应。 3.活动周期应在一个月以上。 4.观鸟常备的物品:望远镜、纸、笔、记录表、变焦相机(或微型摄像机)、录音设备。活动二:接受观鸟培训观鸟前邀请科学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观鸟知识的培训,或上网搜索观鸟的相关知识。培训笔记当地鸟的种类特征及识别方法生活习性麻雀、斑文鸟、白头翁、画眉鸟、黄雀。观察外形特征、辨认鸣叫声、留意习性。栖息于山地、草地等环境,以果实、昆虫等为食。观鸟注意事项在观鸟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不要干扰鸟类的生活和繁殖行为。不要随意丢弃垃圾或破坏植被,保持观鸟地点的清洁和整洁。活动三:观鸟记录观鸟时,我们可以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的外形和动作,用摄像机或者相机将观察的鸟类拍摄下来,也可用录音设备录下鸟鸣声,并在记录表中记下观察情况。观鸟记录表时间地点鸟类名称数量观鸟距离(远/近)鸟的反应其他重要信息记录者7.29后山麻雀5近筑巢太近时鸟会飞走陈红8.5后山斑文鸟6远飞行鸟飞一会停一会陈红8.10后山白头翁1近啄食啄食速度很快陈红8.15后山画眉鸟2远飞行鸟一直在飞陈红8.20后山黄雀近鸣叫人靠近时不会叫陈红【小贴士:鸟类的分布范围】1.极地地区: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生活着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鸟类,如企鹅、信天翁等。2.温带地区:温带地区是许多常见鸟类的栖息地,包括斑胸草雀、喜鹊、知更鸟等。3.热带地区:热带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包括珍稀的热带雨林鸟类如巨嘴鹈鹕、绯背文须雀等。4.海洋:海洋中也有很多种类的海洋鸟类,如信天翁、海燕等,在海洋上空或岛屿上进行觅食和繁殖。5.城市和人类聚集区: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鸟类如家八哥、乌鸦等会在城市和人类聚集区建立栖息地。二、结论与解析深入分析观鸟记录,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在实地观鸟中,我发现可以近距离观察的鸟类有5种,不可以近距离观察的鸟类有2种,因此,我的结论是:观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鸟类物种的繁殖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鸟类物种的觅食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鸟类物种的社交行为等。三、交流与评价1.整理好观鸟活动中的笔记和照片、录像、录音,小组完成一份实地观鸟活动报告,在活动总结会上与大家交流,报告你们的活动感受和成果。 实地观鸟活动汇报 通过这次观鸟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学校后山的鸟类多样性,还学习了识别鸟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对鸟类保护的意识得到了提升。我们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观鸟的行列中,共同为鸟类保护贡献力量。2.在这次观乌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对自己进行评价,并请同伴、教师对你评价一下吧! 活动评价表姓名:李铭 时间:2024年8月29日评价项目自评他评师评对观鸟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优秀优秀与小组同伴的配合程度优秀良好优秀在活动中的态度、积极性良好优秀良好观察时记录的速度与质量良好优秀优秀总体评价良好优秀优秀综合应用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优美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每组设计一个爱鸟主题的宣传图标,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出班级“最佳爱鸟宣传图标”。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大小合适的宣传牌,联系制作公司,告知其尺寸和面积,将爱鸟宣传图标印在上面,立在校园内进行宣传。【小知识:鸟类骨骼的演化】1.空心骨: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鸟类的骨骼中有许多空腔,使得它们的骨头轻巧而坚固。这种结构有助于减轻飞行时的重量负担。2.胸龙嵴:这是连接飞羽肌肉的重要结构,位于胸部前面。胸龙嵴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影响飞行能力和速度。3.气囊:一些大型飞禽如信天翁等具有气囊,这些气囊与呼吸系统相连,可以帮助它们在高海拔环境中更有效地获取氧气。4.尾椎:大多数现代鸟类都具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称为尾椎的结构,这有助于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5.前肢改变:随着进化,某些原始羽毛恐龙逐渐发展出了适合飞行的前肢结构。例如,手指数量减少、翼指延长等改变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滑翔和飞行。6.颅部特征:现代鸟类通常具有轻巧且充满空隙的颅部结构,这也有助于减轻头部重量并提高视觉感知能力。四、反思与改进1.在实地观鸟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些问题?下次应该如何改进?小组遇到的问题及改进办法我们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改进办法1.鸟飞得太快了,来不及拍照。2.通过鸟的特征和行为不能准确辨别鸟的种类。3.鸟聚集在一起时无法数清各种鸟的数量。1.用一台摄影机一直录像,最后的时候再一张一张截图出来。2.通过网上查阅辨别鸟的种类。3.在录像里放慢倍速,慢慢数。拓展基地 选择一处鸟类较多的地方,用实地观察的方法研究其中一种鸟的生活习性。小链接你知道广东省的“观鸟地图”吗?在深圳“红树林”可看到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在东莞银瓶山可看到燕华、蛇雕等猛禽;在肇庆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可近距离观赏丹顶鹤、火烈鸟;在广东汕尾海丰县的候鸟保护区可观赏小天鹅戏水;在中山坦洲可看到规模最大的黑领标鸟群:在江门新会银湖湾可遇见白琵鹭等诸多濒危鸟类;在河源多地可见白鹭戏水;佛山南海九江镇璜矶村则是“鸟天堂”。如何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生活状态 1.栖息地选择:观察鸟类选择栖息地的偏好,例如湿地、森林、草原等,可以了解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食性:观察鸟类捕食行为和食物来源,可以了解它们的食性类型(肉食、杂食、植食)以及在不同季节或环境条件下的变化。3.繁殖行为:观察鸟类的求偶、筑巢、孵化和育雏过程,可以了解它们的繁殖习性和繁殖成功率。4.群体行为:观察鸟能够帮助您了解它们之间的社会结构、群体组织形式以及合作行为。五、知识拓展:1.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的消失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1)食物链调节者:许多鸟类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它们捕食昆虫、小型哺乳动物、植物种子等,帮助控制其他生物种群数量。(2)传播种子:一些鸟类通过吃水果或携带种子到不同地点,有助于传播植物种子,促进植被更新和多样性。(3)控制害虫:许多食虫鸟能够帮助控制农作物和森林中的害虫数量,减少农业损失和森林病虫害。(4)养护栖息地:一些鸟类如沙漠地区的沙漠雀等可以帮助维持特定栖息地的稳定性,并促进土壤肥力和植被生长。(5)环境指示器:某些鸟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它们可以作为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器。2. 鸟类迁徙的过程中,它们是如何找到最适合迁徙路线的 (1) 遗传记忆:许多鸟类具有遗传记忆,它们可以通过基因传递来知道正确的迁徙路线和目的地。这种遗传信息可能会帮助它们找到正确的方向。(2)地标和视觉参考: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可能会利用地标、河流、山脉等自然特征作为导航参考点。它们也能够利用太阳、星星或地球磁场等视觉和感知信息来确定方向。(3)声音导航:一些鸟类可能会利用其他鸟类发出的叫声来引导自己前进,特别是在群体迁徙时更为常见。(4)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鸟类迁徙也有影响。它们可能会根据风向、气压等气象因素选择最有利的飞行路径。(5)经验积累:成年鸟类通常会在多次迁徙中积累经验,学习哪条路线最安全、最有效,并且能够回到熟悉的繁殖地或越冬地。 制定观鸟计划。进行观鸟培训。填写观鸟记录表。学习小知识。完成反思与评价。进行课外知识拓展。进行知识拓展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强化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和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在问题解决和反省中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知识面。
课堂小结 实地观鸟制定观鸟计划进行观鸟培训实地观鸟活动汇报学习知识拓展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写一篇对实地观鸟活动后的感受。设计一张爱鸟宣传图标。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第6.2课时
实地观鸟
(粤教版)五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3
行动与探究
05
交流与评价
07
新知导入
02
知识拓展
04
课后作业
课堂总结
06
08
结论与解析
09
反思与改进
教学目标
通过观鸟,学习鸟类识别知识,了解不同鸟类的形态、习性、生活环境等,提高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01
02
通过观鸟活动亲近自然,了解鸟类的生存现状,珍惜自然资源,并自觉参与到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行动中。
03
结合鸟类图鉴、鸟类学知识,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准确识别鸟类,锻炼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04
责任担当
创意物化
解决问题
价值体认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活动的创意物化,如为学校设计爱鸟宣传图标、参加学校举办的爱鸟宣传活动等。
新知导入
关于鸟的介绍
鸟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是所有鸟类动物的统称。 身体呈流线型,皮肤薄而有韧性; 体表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
新知导入
探究新知
行动与探究
邀请教师和同学们举办一次观鸟活动,实地观察一下广东地区常见的鸟类。
小组集中讨论并制订详细的观鸟活动计划,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
活动一:制订观鸟计划
观鸟活动计划
观鸟前提 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活动,友好地对待鸟类。
观鸟地点 学校后山
观鸟时间 2024年7月29日—2024年8月29日
观鸟活动周期 35天
活动必备用品 望远镜、纸、笔、记录表、变焦相机、录音设备。
探究新知
行动与探究
续表:
指导教师 张媛
组名 观鸟一队 组长 李铭
任务分工 调查组成员 负责内容
李华 负责观察鸟并拍照。
陈红 负责记录鸟的种类。
胡一萍 负责用设备记录鸟的叫声。
张鹏 负责填写记录表。
谭阳 负责记录鸟的行为特征。
赵小明 负责记录鸟的活动规律。
探究新知
行动与探究
小链接
拟订观鸟活动计划的注意事项:
1.最好选择固定的观鸟地点或者范围,比如教学楼楼顶、校园内。
2.观鸟时间应与鸟的活动规律相适应。
3.活动周期应在一个月以上。
4.观鸟常备的物品:望远镜、纸、笔、记录表、变焦相机(或微型摄像机)、录音设备。
探究新知
行动与体验
活动二:接受观鸟培训
观鸟前邀请科学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观鸟知识的培训,或上网搜索观鸟的相关知识。
培训笔记
当地鸟的种类 特征及识别方法 生活习性
麻雀、斑文鸟、白头翁、画眉鸟、黄雀。 观察外形特征、辨认鸣叫声、留意习性。 栖息于山地、草地等环境,以果实、昆虫等为食。
观鸟注意事项
在观鸟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不要干扰鸟类的生活和繁殖行为。不要随意丢弃垃圾或破坏植被,保持观鸟地点的清洁和整洁。
探究新知
行动与体验
活动三:观鸟记录
观鸟时,我们可以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的外形和动作,用摄像机或者相机将观察的鸟类拍摄下来,也可用录音设备录下鸟鸣声,并在记录表中记下观察情况。
小贴士
观鸟时着装的颜色要与环境相适应,不要穿戴红色、黄色、橙色、粉红色、白色等颜色的衣物。
注:“观鸟距离”中的“远”指需借助望远镜才能清楚地观察鸟类,“近”指不需要借助望远镜就能正常观察。
探究新知
行动与探究
观鸟记录表
时间 地点 鸟类名称 数量 观鸟距离(远/近) 鸟的反应 其他重要信息 记录者
7.29 后山 麻雀 5 近 筑巢 太近时鸟会飞走 陈红
8.5 后山 斑文鸟 6 远 飞行 鸟飞一会停一会 陈红
8.10 后山 白头翁 1 近 啄食 啄食速度很快 陈红
8.15 后山 画眉鸟 2 远 飞行 鸟一直在飞 陈红
8.20 后山 黄雀 8 近 鸣叫 人靠近时不会叫 陈红
极地地区: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生活着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鸟类,如企鹅、信天翁等。
温带地区:温带地区是许多常见鸟类的栖息地,包括斑胸草雀、喜鹊、知更鸟等。
热带地区:热带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包括珍稀的热带雨林鸟类如巨嘴鹈鹕、绯背文须雀等。
小贴士:鸟类的分布范围
探究新知
海洋:海洋中也有很多种类的海洋鸟类,如信天翁、海燕等,在海洋上空或岛屿上进行觅食和繁殖。
城市和人类聚集区: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鸟类如家八哥、乌鸦等会在城市和人类聚集区建立栖息地。
小贴士:鸟类的分布范围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结论与解析
深入分析观鸟记录,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在实地观鸟中,我发现可以近距离观察的鸟类有 种,不可以近距离观察的鸟类有 种,因此,我的结论是:
5
2
观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鸟类物种的繁殖行为,可以
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鸟类物种的觅食行为,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不同鸟类物种的社交行为等。
探究新知
交流与评价
1.整理好观鸟活动中的笔记和照片、录像、录音,小组完成一份实地观鸟活动报告,在活动总结会上与大家交流,报告你们的活动感受和成果。
通过这次观鸟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学校后山的鸟类多样性,还学习了识别鸟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对鸟类保护的意识得到了提升。我们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观鸟的行列中,共同为鸟类保护贡献力量。
实地观鸟活动汇报
探究新知
交流与评价
2.在这次观乌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对自己进行评价,并请同伴、师对你评价一下吧!
活动评价表
姓名:李铭
时间:2024年8月29日
评价项目 自评 他评 师评
对观鸟知识的掌握程度 良好 优秀 优秀
与小组同伴的配合程度 优秀 良好 优秀
在活动中的态度、积极性 良好 优秀 优秀
观察时记录的速度与质量 良好 优秀 良好
总体评价 良好 优秀 优秀
探究新知
交流与评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优美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每组设计一个爱鸟主题的宣传图标,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出班级“最佳爱鸟宣传图标”。
综合应用
我们的爱鸟宣传图标
探究新知
交流与评价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大小合适的宣传牌,联系制作公司,告知其尺寸和面积,将爱鸟宣传图标印在上面,立在校园内进行宣传。
小知识:鸟类骨骼的演化
空心骨: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鸟类的骨骼中有许多空腔,使得它们的骨头轻巧而坚固。这种结构有助于减轻飞行时的重量负担。
胸龙嵴:这是连接飞羽肌肉的重要结构,位于胸部前面。胸龙嵴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影响飞行能力和速度。
气囊:一些大型飞禽如信天翁等具有气囊,这些气囊与呼吸系统相连,可以帮助它们在高海拔环境中更有效地获取氧气。
探究新知
小知识:鸟类骨骼的演化
尾椎:大多数现代鸟类都具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称为尾椎的结构,这有助于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
前肢改变:随着进化,某些原始羽毛恐龙逐渐发展出了适合飞行的前肢结构。例如,手指数量减少、翼指延长等改变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滑翔和飞行。
颅部特征:现代鸟类通常具有轻巧且充满空隙的颅部结构,这也有助于减轻头部重量并提高视觉感知能力。
探究新知
反思与改进
在实地观鸟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些问题?下次应该如何改进?
探究新知
小组遇到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我们遇到的问题 我们的改进办法
1.鸟飞得太快了,来不及拍照。 2.通过鸟的特征和行为不能准确辨别鸟的种类。 3.鸟聚集在一起时无法数清各种鸟的数量。 1.用一台摄影机一直录像,最后的时候再一张一张截图出来。
2.通过网上查阅辨别鸟的种类。
3.在录像里放慢倍速,慢慢数。
拓展基地
选择一处鸟类较多的地方,用实地观察的方法研究其中一种鸟的生活习性。
小链接
你知道广东省的“观鸟地图”吗?在深圳“红树林”可看到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在东莞银瓶山可看到燕华、蛇雕等猛禽;在肇庆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可近距离观赏丹顶鹤、火烈鸟;在广东汕尾海丰县的候鸟保护区可观赏小天鹅戏水;在中山坦洲可看到规模最大的黑领标鸟群:在江门新会银湖湾可遇见白琵鹭等诸多濒危鸟类;在河源多地可见白鹭戏水;佛山南海九江镇璜矶村则是“鸟天堂”。
拓展基地
如何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生活状态
1.栖息地选择:观察鸟类选择栖息地的偏好,例如湿地、森林、草原等,可以了解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食性:观察鸟类捕食行为和食物来源,可以了解它们的食性类型(肉食、杂食、植食)以及在不同季节或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3.繁殖行为:观察鸟类的求偶、筑巢、孵化和育雏过程,可以了解它们的繁殖习性和繁殖成功率。
4.群体行为:观察鸟能够帮助您了解它们之间的社会结构、群体组织形式以及合作行为。
知识拓展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的消失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1.食物链调节者:许多鸟类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它们捕食昆虫、小型哺乳动物、植物种子等,帮助控制其他生物种群数量。
2.传播种子:一些鸟类通过吃水果或携带种子到不同地点,有助于传播植物种子,促进植被更新和多样性。
知识拓展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的消失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3.控制害虫:许多食虫鸟能够帮助控制农作物和森林中的害虫数量,减少农业损失和森林病虫害。
4.养护栖息地:一些鸟类如沙漠地区的沙漠雀等可以帮助维持特定栖息地的稳定性,并促进土壤肥力和植被生长。
5.环境指示器:某些鸟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它们可以作为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器。
知识拓展
鸟类迁徙的过程中,它们是如何找到最适合迁徙路线的
知识拓展
1.遗传记忆:许多鸟类具有遗传记忆,它们可以通过基因传递来知道正确的迁徙路线和目的地。这种遗传信息可能会帮助它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2.地标和视觉参考: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可能会利用地标、河流、山脉等自然特征作为导航参考点。它们也能够利用太阳、星星或地球磁场等视觉和感知信息来确定方向。
知识拓展
3.声音导航:一些鸟类可能会利用其他鸟类发出的叫声来引导自己前进,特别是在群体迁徙时更为常见。
4.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鸟类迁徙也有影响。它们可能会根据风向、气压等气象因素选择最有利的飞行路径。
5.经验积累:成年鸟类通常会在多次迁徙中积累经验,学习哪条路线最安全、最有效,并且能够回到熟悉的繁殖地或越冬地。
课堂总结
1
制定观鸟计划
实地观鸟
2
进行观鸟培训
3
实地观鸟活动汇报
4
学习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实地观鸟
1.行动与探究
2.结论与解析
3.交流与评价
4.进行反思与改进
5.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写一篇对实地观鸟活动后的感受。
设计一张爱鸟宣传图标。
32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