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件开学第一课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课件开学第一课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语吞山河 文载千秋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语文路漫漫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识语文真面目
只缘未在此山中
乘影音之风
直下看语文山河




乘影音之风
直下看语文山河
活动:看图诵诗
《长安三万里》的唐诗盛会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活动:看图诵诗
《长安三万里》的唐诗盛会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安三万里》的人生启迪
少年人
面带笑颜地大声诵读,
他们欢喜于李白重获自由,
可畅游在万重山间。
成年人
热泪盈眶地哽咽,
他们感慨于李白人生中那郁郁不得志的万重山,
为李白的苦尽甘来心酸流泪。
诗人借诗词描摹当时的社会生活、抒发他的情感,短短几行字,却浓缩着诗人的人生过往和人生感悟。
李白,怀揣梦想,相信自己的抱负终将实现。
随着阅历和挫折的累积,我们的天真变成了世故,理想变成了现实,乐观变成了忧郁。
而李白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的精神,无论贫困潦倒还是身陷囹圄。
《长安三万里》的人生启迪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高适,代表了“现实主义”的一面。他的外在形象与李白截然相反,内心却与李白契合。
离开家乡后,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有些人可能会气馁,但高适选择永不言弃,为了实现理想在原则上做出妥协,等待机会的到来。
《封神》里的神话故事
它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源泉之一,记载华夏民族创世起源的上古神话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从盘古开天地的远古时期,到夏、商、周乃至秦、汉、晋时期,类似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各种上古神话散见于《山海经》《诗经》《楚辞》《庄子》《淮南子》《抱朴子》等书中,神话基本不成体系。
和《西游记》相比,《封神演义》虽然文笔略逊,故事也不够精彩,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构造了一个宏大的结构体系。《封神演义》则是一个立体结构,天上是神界,地上是人间,各有正邪之分。如此一来,四方势力可以自由排列组合,故事脉络存在多种可能性。
士兵所举的大旗用的是甲骨文
片名、演职员表所用的是经过简化的小篆体
人物出场时的说明是隶书
人物对白和旁白是简体中文的黑体

汉字
《封神》里的文化元素

质子旅
在中国漫长的奴隶社会中,部落首领、各诸侯之间为了互相取信,通常把自己的儿子质押于别国,被质押的人就是质子。
如果两国之间发生战争,会导致两国质子被杀掉,进入战国,诸侯之间不再信任,派遣质子以维护和平的做法大行其道。秦庄襄王嬴子楚曾经做过赵国的质子,燕国的太子丹又做过秦国的质子。
“旅”是中国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地,以五百人为一旅,也可乏指军队,教材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座》有“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句,这里的“旅”指的是军队。
在殷商时期,据说中原大地上有所谓的八百诸侯,每个诸侯给殷王押一名质子,就是八百人了,足可以组成一个“旅”了。
《封神》里的文化元素
中国古代,人们将青、赤、黄、白、黑五色视为正色,“正”者,“政”也,寄寓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道德伦理等思想。殷商始祖认为自己上承金德,而金属呈白色,所以有商一代,全民尚白。
《封神》里的文化元素

商人尚白
这一套理论源自战国邹衍的“五行学说”或“五德终始说”,“五德”便是金、木、水、火、土所各自代表的五种德运,“五德终始说”认为“木火土金水,顺位相生,隔位相克”,所谓“顺位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所谓“隔位相克”便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进而形成了战国前的“朝代周期表”:炎帝获水德,黄帝获土德,夏王朝获木德,殷商王朝获金德,周王朝获火德。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这是蒲松龄的评价。罗刹国好人不得志,坏人飞黄腾达。在这个是非颠倒的国度,好像只有带上面具才能不至于苟延残喘,正常人被当做异类需带着假面过活,“丑人”不具备学识却高官厚禄,这里的一切是非都是颠倒的。
海市——物资丰硕,物产富饶,有大量的奇珍异宝,这里重用贤才,有志之士可以得到赏识,是梦中的乌托邦。马骥凭借其出色的文笔被龙王重用,还成为了龙王的女婿。可马骥是凡人,他不属于这里,终究要回到他的故乡,回到现实世界。
《罗刹海市》里的人性思考
海市 — 理想中的乌托邦
罗刹 — 颠倒是非的幻像
蒲松龄利用文字的隐喻借小说讥讽那些颠倒黑白是非的人和事,也讥讽了那些为了融入其中,而故意扮丑的一类人。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对于颠倒黑白与公平正义的审判、对于拒绝诱惑与追求本真的思考……
《罗刹海市》似乎在尝试帮助我们拥有对抗荒诞世界的精神力量,愿我们拥有不被“罗刹”同化的力量和离开“海市”的勇气。
《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该书共收录小说近500篇,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行著称于世,包括民俗民习、奇谈异闻、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郭沫若评价其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河水流过苟苟营
在这“一丘之貉”的罗刹国的岁月长河中,有一个苟苟营,什么是“苟苟营”?即蝇营狗苟!意为像狗一样无耻,像苍蝇一样逐臭,比喻罗刹国到处钻营,无道德底线,而且手段卑劣。
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
这句话好理解:马骥见到这罗刹国里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好的被说成不好的,不好的被说成好的,一片乌烟瘴气。
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
罗刹国西边的欧洲有个钢铁企业家,生了个名字叫做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家儿子。这个维特根斯坦是真有其人,维特根斯坦的早期观点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在哲学上被大量误用,因为语言的限制会导致信息的丢失和误解,所以“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罗刹海市》引入这位哲学家,足见作者的思想没有离开过现实,某种程度上穿透了现实的表层。
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这句话的10个字是我们理解本歌的关键。这句歌词既是“篇末点题”“卒章显志”,也可以说是本歌的点睛之笔,或者说“歌眼”,这10个字将歌曲主题升华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言下之意为:黑白颠倒、谎话连篇、是非不分、指鹿为马、以丑为美、妍媸不辨、混淆视听、审美错位、睁着两眼说瞎话等恶俗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通病,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世俗而弥天真。”
现实中的选择可能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回归到内心,我们至少都可以在心中建立自己的理想国。所谓,岁月不问来时,心安即是归处。
《长安三万里》48首古诗:七下《望岳》八上《黄鹤楼》九上《行路难三首其一》九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的古诗:七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七下《春夜洛城闻笛》八上《渡荆门送别》八下《送友人》九上《行路难三首其一》
《封神》:七下《阿长与山海经》八下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罗刹海市》的作者蒲松龄:七上《狼》
如何看待《长安三万里》观影中学生的背诗行为?传承与文明的论题
《封神》褒贬两级分化,有人认为是中国版指环王,有人认为是烂片,你如何看待?电影艺术的视效和剧情的论题
刀郎《罗刹海市》有人传唱,有人骂街,为什么?你又如何看待的?歌曲的雅与俗、赞颂与批判的论题
学习语文后,我们会找到丰富的答案。
影音里的文学元素,与语文有何关联?
浅层关联
深层关联
—王开岭《语文的使命》
在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和
心灵成长中,语文扮演着
保姆和导师的角色,它不
仅教授语言和逻辑,还传
递价值观和信仰,一个孩
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
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
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
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
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
担的。
语文是什么
在口为语,落纸为文,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
语文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是“百科之母”,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文化母亲。
语文是思想。她是一个人内心世界里的广阔天地,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语文是文化。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间万象,诸子百家……语文的内容精深博大。
语文是文学。她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是对《离骚》《史记》的膜拜,是对李白杜甫的崇仰……”

不识语文真面目
只缘未在此山中
含义之美
请大家谈谈自己名字的含义:
本义指古人乘坐的一种前顶较高、后面带有帷幕、两侧有窗的坐车,
大夫以上地位的人才能乘坐此车,后来也泛指车。引申为飞扬、高举。

通达明志

一种美玉

善良温柔

字义:指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用作人名意指生。机勃勃、茁壮成长、自强不息。

语言之美
形容回首往事,释然了:压在她心头的石头已经滚落。滚落之后沉重地压在往事之上,使之不再复活。
—— 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形容冬春之交的天气:风犹豫不决,像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发出臭味的老人,不由自主地变得软烂,不由自主地发出春天的腥味。距立春还有半个月,城市却像患了感冒,为了应付换季而出现了隐隐的低烧。
—— 金爱烂《你的夏天还好吗?》,译者/薛舟
形容零落的记忆: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连我自己也怕得因此污了赏鉴家的眼目。
—— 鲁迅《忆韦素园君》
荷塘月光不是月光,是唐诗的书签,“多纤维的月色有些蓬松/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地,像压过的相思。”—— 余光中
小城月光不是月光,是盐一地,“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余华
星星不是星星,“散落在河床上/像是细小的金沙/用夏夜的风/来淘洗吧!你会得到宇宙的光华。” —— 顾城
萤火虫不是萤火虫,是“夜用星漱口/吐出了你家门前的萤火虫”。 —— 陈黎
午后的云不是云,是“一只慵懒的白孔雀在午寐”。 —— 余光中
浪花不是浪花,是“浪在打喷嚏”。 —— 余光中
风不是风,雨不是雨,“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 —— 李娟
红叶不是红叶,是“秋天轻轻霜齿一咬,咬出的一掌血”。 —— 余光中
雪不是雪,“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 李白
语言之美
形象之美

语文路漫漫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的知识点比较琐碎,关联性不算强,内容较为单一。
初中是块状知识体系,关联性紧密,强调知识模块的综合运用,内容较为复杂。
小学语文考察拼音、字词、病句、修辞等基础知识;初中语文是审美、鉴赏、写文章能力的提升,不仅考查课内的字词、古诗文默写、文言词语解释、还考查成语、病句、名著赏析等。
小初语文之别
知识特点
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
很多同学和老师反映,阅读理解不会做,阅读理解,重点在阅读。
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侧重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般就是信息提取、逻辑推理。
初中语文的阅读理解侧重考察学生对文章的赏析,要求学生对文章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除了信息提取和逻辑推理外,更难的是情感体验、审美鉴赏、总结概括。
作文方面
小学作文要求语句通顺,字数200-500,文章大意表达清楚。
初中作文要求严格具体,要求作者能用多种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精练,字数500-800。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输|出

理解阅读
情感阅读
输|入

主动倾诉
被动聆听
输|入

输|出
提问/推荐/分享
复述/回答/讨论
笔记/心得/创作
记录/复盘/总结
认真听课
(1)要动笔。听课时,随时在课本上记下重点、难点、疑点。
(2)记笔记。记下老师的板书、反复强调之处。这些往往是重点、难点,也是必考之处;记下老师启发下偶然闪现的一些想法,这些是你知识迁移的表现。
善听别人的发言,捕捉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拓宽听的渠道,如听书,让更多的信息从“耳”而入。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言为心声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看电视时积极评论。
(1)对剧情或演员评头论足,锻炼你的欣赏能力。
(2)体会剧中人物心情,使你的思维更加敏感。
(3)积累词汇。
对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懂就问。
朗诵、演讲
上课时多参与讨论,主动与人交流心得。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背书。培养扎实的文学功底;使作文更加“出彩”。
读名著、读报、读新闻、读好文。
上读出声。可以更好的体会文章情感;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帮助你“出口成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写好每个字,注意卷面整洁。
认真写作业,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或自己不懂的题目记下。
整理笔记,将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日后好复习。
写随笔。
准备摘抄本,记下精彩的文章段落字词句。
写日记。
七上语文基本框架
阅读:22课,星号自读课文6课
古诗:4首
文言文:7篇
名著导读:两本
综合性学习:三个
单元写作:六个
课外古诗词:八首
语文课堂基本要求
01 · 打好基本功
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书要仔仔细细地读,作业要踏踏实实地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02 ·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好学具、教材、笔记本、红黑笔、荧光笔等;
坐好安静上课,课前预习了解背景作者、朗读解决字音、标注段落、勾画字词、优美句子品析、思考行文思路、尝试解决课后习题
03 ·课堂纪律
专心听讲,边听边记,勤于思考,仔细观察;
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大胆猜想,敢于质疑。
04 · 课后要求
及时复习上课老师所讲的笔记,随时积累好词好句。
完成作业,积极背书,广泛涉猎,积累素材,勤做摘抄,勤写日记,读名著写读书笔记。
05 · 作业要求
规范用笔,作业要工整,每天坚持练10分钟字;
整理课后笔记,按时交作业(要准备作业本、日记本、摘抄本、作文本、默写本)
学会反复,认真对待重复作业。
细碎的时光在指间慢慢流淌,
过往岁月开成一朵一朵温婉坚定的蓝莲花,
不为懂得,只为渐行渐静渐慈悲。
新学期,愿我们温暖相遇,起而行事,
在语文的天地间觅得故园,诗意地栖居!
主讲:XXX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