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班级: 姓名: 上课日期: 编号: 设计人: 备课组长:
【课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时空观念)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献、把握时代规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太平天国的意义和局限性。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知道《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重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难点)。
【自主学习】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以及列举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的主要人物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过程以及《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3.太平天国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做了什么?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资政新篇》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有哪些?
【随堂练习】
一、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与 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兴起:
①创教:洪秀全于 1843 年创立“ ”。
②起义: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发动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 ③永安建制
分封: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 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意义:标志着太平天国 政权组织。
三、全盛:
(1)定都: 年 3 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 ,作为都城。
(2)《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消极方面:
②积极方面:
(3)北伐西征:时间: 年 目的:
进程: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则取得重大胜利 影响: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 。
四、转折:天京事变:1856 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 。
五、后期斗争:洪秀全封 为干王, 总理朝政。洪仁玎写成《资政新改革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 经济、文化、外交后期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提拔 、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 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六、最终失败
①背景:1860 年,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 和反扑。
②标志:1864 年夏,洪秀全病逝, 陷落。
③失败原因: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根本原因: 的局限性。
七、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 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 壮烈的一章。
【合作探究】
任务一:时空观念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13--17页,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可利用时间轴或者折线图的方式展示)
任务二:史料分析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当收成时……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芒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天朝田亩制度》 政治上,主张依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建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摘编自《资政新篇》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15--16页内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基础题】
1.孙中山指出:“朱元璋、□□□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数年,奄有汉家故土,传世数百,而皇祀弗衰;*朝不十馀年,及身而亡。无识者特唱种种谬说,是朱非□,是盖以成功论豪杰也。”“□□□”应是( A )
A.洪秀全 B.蒋介石 C.毛泽东 D.袁世凯
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D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帝反封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
3.“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内容反映《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 A)
A.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 C.违背拜上帝教的宗旨 D.主张要发展资本主义
4.有学者认为:“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50—60年代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该“内部事务”( B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6. “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与此同时,苏浙战场也在淮军、洋枪队、左宗棠部湘军的进攻下趋于瓦解。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材料说明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D )
A.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B.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C.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7.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A )
A.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B.得到了列强支持
C.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 D.导致了天京陷落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列强认为保护大清的统治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开始彻底倒向清军。英法不仅出售先进的来福枪给清军,派人帮助训练清军,甚至还直接派兵参战,让太平军吃了不少苦头。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D )
A.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 B.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锋队
C.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D.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
9.“同(治)光(绪)之际……时大乱(指太平天国起义)初平。……李鸿章、翁同稣,亦联袂而起。时封疆大吏汉人居半,即枢要之地,实力亦渐加增。”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 )
A.导致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B.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加剧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矛盾 D.推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分裂
10.1860年,面对内外交困的时局,清廷上下一致要求 “速为议抚”,权臣桂良主张将原本用于筹备海防的费用“移而为抚局赔偿之用”。方针既定,原本北上京津地区勤王的“御夷”之兵纷纷被要求原地不动或折回“剿逆”防地。据此可知( C )
A.洋务派主张遭顽固派抵制 B.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
C.太平天国将面临更大压力 D.民间舆论左右政府的决策
【提高题】
1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妥协与斗争相交替的历史,屈辱且顽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义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和压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鼓舞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6分)
目标:实现近代化
转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4分)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鼓舞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的统治危机。(2分)
内外受困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