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课】跳出“应该”的怪圈教学理念:在心理学中,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整体判断,当个体进入青春期后,自尊水平逐渐下降,较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在与他人交往中,“应该”这一词语本身是用于建议,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是对我们行为的一种指引。但是在中小学生的生活中,“应该”更多地代表了一种确定性的指令,这样僵化的应该让学生们倍感压力,甚至丧失行动力与自信,严重打击了自尊心。尤其在青春期中,这样极易破坏亲子关系。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由此设计本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应该”一词的双重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影响。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减少“应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培养自我正向激励的能力。3. 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应该”,以促进自我成长和提升自尊。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初中-01-画一个圈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唐僧,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告诉唐僧:“师傅,你应该待在这个圈中,千万别出去!“便腾云驾雾而去,但是此时来了一群妖怪,想要诱惑唐僧出来,需要同学们完成格子中的任务,帮忙留住唐僧。哪些同学愿意接受挑战呢?任务:(按顺序呈现)1.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别人对你们说‘你应该’做某件事的情况?通常你会怎么做?”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你“应该”或“不应该”这样的话语,今天就来探讨“应该”对我们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它。(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应该”带来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02-应该的圈1.关于“应该”的案例①“你应该努力学习,否则就会落后”②“你应该听父母的话,否则就是不懂事”教师提问:看过他们的故事后,你有着怎样的感受?你对”应该“有着怎样的看法?2.重点归纳:原来“应该”也分为合理的与虚假的,合理的应该:是愿意去遵守,并没有不情愿或被强迫的感受。虚假的应该:是带来了压力与困扰,被外界控制的,产生抵触心理。3.教学活动:发现我的“应该”活动内容:在空格处填写自己经历过的“应该”,并明确自己的“应该”属性,完成表格内容。学生分享。(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案例中“应该”的影响,认识到虚假的“应该”会给个人带来压力和负面影响。学会初步划分合理和与虚假的应该。)-03-跳出怪圈1. 挑战虚假应该活动内容:挑选2-3条你最困扰的虚假应该,将其记录在表格中,找到虚假的理由,产生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教师小结:摆脱虚假应该看到它们背后的原因,不断审视与探索虚假应该的挑战性,慢慢地化解它们,平衡好自己的感受。2. 承担合理应该活动内容:挑选2-3条你认为是合理的应该,梳理出合理的理由,可能遇到的困难、愿意承担的责任。教师小结:合理的应该能够正向激励行为,更应该关注合理应该,让它成为强化我们自尊的基石。(设计意图:通过深入探索两种应该,让学生掌握化解虚假“应该”负面影响的方法,并多关注合理“应该”,提高自我激励能力。)-04-重设个圈如果不想总是被他人说“你应该……”,那我们就应该自觉地去行动起来,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接下来,请你想一想,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学习管理、和其他生活方面,你应该怎样呢?请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适度挑战,合理地写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在尊重自己的基础上,合理设定目标和期望。)同学们,我们总会经历那些不自愿的应该时刻,学会合理地面对它们,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才能跳出“应该”的怪圈,希望你的应该成为引导你人生道路的信条准则,而不是困住你的阻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