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翻转课堂课时学案课 题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编制修改审核目标导学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过程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17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外交制度的建立的史实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了解20世纪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重点难点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自 学 质 疑 学 案知识拓展 学 案 内 容要求:按照学案提示认真勾画课本,写清提示语、序号等。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在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知识梳理】(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对教材的自学并依照学案要求勾画课本)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民族认同观念兴起(1)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各国的世俗权力也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3)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①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2.民族语言形成地位上升(1)英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逐渐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2)法语: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3.民族意识觉醒(1)背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2)表现: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③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④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3)特征:①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②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背景:随着王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2.表现(1)《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2)《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3)近代外交制度建立: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4)维也纳体系: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协商打败拿破仑的战后事宜)及此后签订了一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2020 年 月 日 编号 12学 案 内 容 问题记录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3.影响: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一)两次大战期间1.背景: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2.内容: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此后,各国还签订了非战公约。3.评价: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没有美国, 苏联也很晚加入,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又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国际法难以实施。(二)第二次世界后1.背景:2.表现:(1)《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确定了 “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2)国际法院: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3)国际法的领域扩大: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3.评价: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知识拓展】1.概念阐释:(1)近代民族国家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2)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3)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4)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微课助学】观看微课,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合作互学】8分钟1.组长主持,组内统一自学质疑问题答案,并用红笔修改。2.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组内一对一互查记忆重点问题【在线检测】3分钟完成在线测学题目,检查自学效果,并及时记录并反馈存在的问题。构建知识体系训 练 展 示 学 案知识训练点 识记 理解 应用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2,3,4,52.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6,7, 93.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8 10学 生 笔 记 学 案 内 容(利用20分钟完成训练展示题,要求:先自己展示、再小组讨论。) 1.国际联盟盟约指出,前同盟国的殖民地和领土是“在现代世界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自己无法生存的民族所居住的区域”,因此“对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他们能最好地承担这一责任”。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委任统治 B.集体安全 C.民族自决 D.严守中立2.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依据不包括 ( )A.改革中《圣经》被译成当地文字,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改革中的“教随国定”原则,有利于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C.改革过程中出现多种派别,而且提出的新教思想千差万别D.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权力得到了加强3.在中世纪后期,欧洲各个地区基本拉平的社会经济状况被拉开差距,地区之间出现反差,并形成竞争。那些已经形成民族国家的地区比尚未形成民族国家的封建领地在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比封建领地文化繁荣 B.国家比封建领地树敌较少C.国家比封建领地凝聚力强 D.国家比封建领地制度先进4.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一些作家开始用法语进行创作,并且用法语翻译古典作品,使得法语从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颁布“维莱—科特雷敕令”,规定在法兰西境内必须用法语来书写法律文书。上述现象( )A.标志着法国成为民族国家 B.推动了法国民族语言形成C.使法国引领文艺复兴潮流 D.使法语成为法国唯一语言5.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 )A.否定教会权威 B.证明君权神授C.没收教会财产 D.建立民族国家6.格老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认为:战争的发生原因唯有与财产权、个人权利以及其他所有权的法权保障有关时,战争的正义性才凸显出来。正义的战争不但是人世间所需要的,而且也是世界和平的支撑。据此可知,格老秀斯的战争观是( )A.反对一切战争 B.支持正义战争C.战争不可避免 D.战争永恒存在7.《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为( )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力B.列强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8.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联合国安理会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 )A.和平解决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C.维持国际均势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各交战国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对此,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成为国际法体系的基础。——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格劳秀斯提出国际法的历史背景。(5分)(2)根据材料,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5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简表。时期表现1500年~法国大革命时期西欧的地域界限被打破,人口流动性提高,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法国大革命爆发,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彰显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理念,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西欧一系列革命都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德国、意大利实现了统一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狭隘民族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兴起,其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日本产生“民族优越论”,把日本的富强建立在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在合作的基础上,出现共享和共融,典型的代表是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国制定政策的首要考量。民族主义代替意识形态,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起到主导作用——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从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反思总结第4页1-8 ACCBDBBB【答案】9.解析:(1)由材料中“17世纪”可知,这一时期欧洲统一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日益觉醒;由“各交战国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可知,战争给当时的欧洲和欧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三次英荷战争使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出现了霍布斯、洛克等早期启蒙思想家。(2)由“(国际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可知,格劳秀斯反对掠夺性战争,维护国际社会集体安全和世界和平;由“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可知,格劳秀斯强调世界各国在制定国际法时具有平等地位,并主张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由“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可知,格劳秀斯主张各国主权平等,神圣不可侵犯;由格劳秀斯拟定的具体条文可知,他主张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等。答案:(1)背景: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②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③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严重危害;④宗教改革推动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增强;⑤欧洲民主启蒙运动兴起。(2)观念: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③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④保护人的生存权;⑤保护平民和私有财产。10.论题:欧洲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阐述:1500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世俗王权得到加强,各国君主纷纷开疆拓土,形成以领土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权概念。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拥有法兰西公民身份的法国人,积极投入到推翻专制制度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中,此时,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民族主义继续发展,德国和意大利实现了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义意味着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割据。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欧各国之间展开激烈斗争,统治者宣称本民族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极端民族主义兴起,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出现新的变化。西欧国家由欧共体到欧盟,联合程度不断加强。总之,民族国家的构建导致了不同特点的民族主义出现,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民族主义的形式也日益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