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5讲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铜铸币
(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2.纸币
(1)北宋,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2)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3)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3.白银
(1)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2)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3)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4)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4.民国时期货币
(1)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流通银元,将白银收为国有。
(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由于急速贬值,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5.人民币
(1)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2)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五套,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3)长期以来,人民币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
(1)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2)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3)作用: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瓦解及影响
①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②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③英国、法国和美国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①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
(2)形成: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4)影响
①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消极: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5)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考点01 中国货币的演进进程
1.图2为形成于清朝前期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庄票的流通反映了
A.政府需加强对金融业的管控 B.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
C.庄票代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民间资本推动货币政策调整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庄票的分类和职能可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B正确;庄票流通利于商业发展,而且其本身是有序发展,并未扰乱当时市场秩序,排除A;C不符合史实,庄票只是凭证,不能取代白银的货币地位,排除;题干未涉及货币政策调整,排除D。
2.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之一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城市政治功能加强 D.市场监管不复存在
【答案】B
【解析】宋代经济中的近代商业因素主要体现在金融货币领域的变化,如纸币的出现和流通,B正确;地域性商帮出现在明朝,排除A;宋代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排除C;宋代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但不等于不再监管,排除D。
考点02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3.由于多年战争及欧洲国家兑换黄金,到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减少60%。1973年,欧美爆发经济危机,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这导致了
A.美国失去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B.美元被欧元取代
C.美国寻找新的美元挂钩标的 D.尼克松总统下台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随着美国黄金储备的减少以及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是美国为主导世界金融体系,寻找新的美元挂钩标的,C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并未失去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排除A;欧元诞生于1999年,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时间相隔较远,而且其并未取代美元,排除B;尼克松下台是因为“水门事件”,排除D。
4.某国际组织非洲区业务与战略发展部经理表示,该组织计划向刚果(金)东部鲁齐齐河平原地区的农业开发项目投入1.5亿美元资金。此外,还将向赤道省提供1200万美元援助资金用以支持该省农业的振兴。根据材料分析,这一国际组织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其经济恢复发展,世界银行对刚果(金)的援助有助于其发展,B正确;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维护世界金融稳定,排除A;C是关贸总协定,其旨在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没有向会员国贷款职能,排除;D是联合国组织,其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1.(2015·浙江高考真题)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体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而其他三个选项的描述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例如,欧元的问世是欧盟一体化具体表现,说明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经济的稳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说明美国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15·全国高考真题)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答案】A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得益于关贸总协定,故B项与世界银行无关;经历“滞涨”后,80年代美欧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欧共体推动了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因此D项错误。
3.(2014·广东高考真题)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美国”、“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可以判定应该是指二战后期美国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自己在世界金融领域霸权的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C。AB是有关国际贸易的组织,D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都不符合金融这一条件,故排除ABD。
4.(2015·广东高考真题)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特权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故本题选D。A项主要是美、加、墨之间的贸易,材料没有体现;B项主要是对欧洲的援助计划,材料没有体现;C项主要是自由贸易,材料中没有体现。
一、单选题
1.据弘治四年(1491年)大同右俭都御史称“(大同)街市买卖行使银两多系茴香花银,止有六七成色……因循已久……非但大同一城如此,外卫城市皆然。”当时流通的铜钱仍是唐宋旧钱,历经几个世纪损耗所存有限,同时私铸钱大量投人市场……在京城,民间交易“纷竞铜钱,不复以钞为事”说明当时
A.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白银广泛使用
C.宝钞贬值退出流通 D.没有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
2.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金本位体制。两次改变
A.提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B.旨在助推美国经济增长
C.推动世界经济逐步实现体系化 D.体现美国主导世界经济霸权的意图
3.西方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对于二战后的国策方针,美国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场经济大萧条袭击所花费的心血,更胜于为防止另一场战争发生所做的努力。”基于此,二战后的美国
A.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B.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
C.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D.组建了与苏联对抗的北约组织
4.明初法定的流通货币是铜钱和宝钞,后来民间交易多用白银。明中叶以后,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且流通日广。会票的产生和流通缘于
A.一条鞭法政策的推行 B.长途与大宗贸易发展
C.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 D.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5.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
图5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6.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多属民间势力,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C.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 D.外商控制了中国市场
7.秦半两钱重十二铢,币值也很高。在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惨烈的楚汉之争后,若仍以秦半两钱为基础货币,则小件物品无法交易,财货难以流畅,故汉初改铸为小钱。这一变化表明
A.秦半两钱的货币价值消失 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货币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 D.楚汉战争导致了货币混乱
8.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如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C.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深远 D.封建大一统局面逐渐形成
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废五铢钱,铸‘开通元宝’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便之。后盗铸渐起。” 《通典》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盗铸者论死,没其家属。” 《旧唐书》
“铸‘开元通宝’……得轻重大小之中……盗铸者论死,没其家属。” 《新唐书》
A.唐代存在非法铸造钱币现象 B.五铢钱比通宝钱价值高
C.唐朝全盛时铸造开元通宝 D.唐代防止盗铸钱币的成效显著
10.《旧唐书食货上》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见如图)……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后左(读作“开元通宝”)。”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下列对“开元通宝”钱的解读正确的是
A.名称来源于皇帝年号 B.开创了中国古代统一铜币的新形制
C.折射出大唐盛世气象 D.反映了当时政府对货币作用认识的增强
二、论述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支付方式越来越多,从以物易物到货币的出现,从现金到代金券的流行,从卡片支付到手机支付。这种变迁标志着人类交易活动趋于频繁,也表现了人们交易中对支付便捷方式的诉求。
根据以上不同时代的支付方式演变过程,选取至少两个以上支付方式,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三、材料分析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北长期对立,朝代又不断改换,各个政权都曾铸钱,货币制度很不统一,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甚至还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人们在日常交换特别是南北跨区域的商品交换中宁肯收受谷帛,而不愿意收受货币……但总的说来,在整个南朝,钱币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在不断扩大之中,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则与此相反,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在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自北魏建国初年到孝文帝太和十九年的100多年时间里,“钱币无所周流”,民间交易完全以谷帛作为货币。
——摘编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钱币流通》
(1)根据材料,概括南北朝货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包括银、铜钱和宝钞,但银含量不足,铜钱私铸严重,宝钞信用降低,反映了当时没有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导致货币发展紊乱,故D正确;材料未显示铜钱是主要流通货币,故A错误;题干未体现白银广泛使用,故B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宝钞退出流通,故C错误。
2.B
【详解】
根据材料“1933年……放弃了金本位体制”“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确定国际金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体制,美元贬值,有利于开拓美国国内、国际市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说明两次变革都旨在助推美国经济增长,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放弃金本位体制,实际上美元贬值,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而不是为提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A项错误;,1933年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放弃金本位体制,加剧了当时各国倾销战、货币战,阻碍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美国迫不得已放弃金本位体制,使美元在世界货币地位大大降低,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难以实现,D项错误。
3.C
【详解】
根据材料“对于二战后的国策方针,美国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场经济大萧条袭击所花费的心血”可知,材料说明二战后美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抗经济危机,即避免再次经历1929-1933年时期的严重经济危机,由此,美国为对抗经济危机而主导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C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是为对抗苏联,而对抗苏联的目的不是题干主旨,A项错误;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商品市场及控制西欧,并非为了对抗材料所述经济危机,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并非为了对抗材料所述经济危机,D项错误。
4.B
【详解】
会票代替现金结算,对于商业活动而言,规避了携带大量货币不便,有助于长途与大宗贸易的发展,B正确;A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这一时期依然是封建式的经济形态,排除C;会票主要是在国内使用,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直接关联,而且世界市场形成时间晚于会票出现时间,排除D。
5.B
【详解】
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
6.A
【详解】
白银是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多属民间势力,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放任自流,说明明清时期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故选A;B不符合史实,排除;白银是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C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外商控制了中国市场,排除D。
【点睛】
7.C
【详解】
为适应小件物品交易,汉初将币值高、质重沉的秦半两钱,改铸为小钱,表明货币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C项正确;汉代用小钱代替秦半两钱,秦半两钱不再是基础货币而非货币价值消失,A项错误;秦汉政府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楚汉战争导致了货币混乱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
8.B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货币形态杂乱不利于贸易的开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制也发生变化,故选B项;布币与五铢钱同为铜币,体现不出生产技术进步,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与儒家思想关系不大,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
9.A
【详解】
材料“后盗铸渐起”“盗铸者论死,没其家属”体现的是唐代存在非法铸造钱币现象 ,A正确;材料未涉及二者的价值比较,B排除;开元通宝是在唐高祖执政时期铸造的,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0.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是中最后一句”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充分把反映当时的人们对货币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把钱币当宝贝则意味着货币为财宝观念的增强,D正确;开元通宝是在唐高祖时期铸造的,当时的年号是“武德”,因此名称并非是来源于皇帝的年号,排除A;秦半西开创了中国古代统一铜币的新形制,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1.
示例一:论题:政策推动支付方式的变革。
阐述:可选取秦汉的货币政策,明朝张居正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等角度展开论述。
示例二:论题:思想观念的变化影响支付方式的变革。
阐述:可选取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消费、价值等观念的变化进行阐述。
示例三:论题:时代的进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推动支付方式的不断革新。
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本题相对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提取主题为论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支付方式的变革。阐述时选取宋元、明清时期,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城市贸易及对外贸易的繁,商业市镇的兴起。所以,纸币、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最后再总结,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支付方式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其他的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12.(1)特点:货币制度不统一,劣钱泛滥;货币价值不稳定,贬值严重;南北跨区域,多采用实物货币交易;南北货币流通存在明显不同(南朝钱币流通较为普遍,北朝实物货币比较流行,实物经济的色彩浓厚;南朝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使用钱币较多,落后和边远地区使用实物货币较多;南朝钱币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在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则与此相反)。
(2)原因:国家分裂,政局动荡;南朝政局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条件;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南朝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比北朝高,对货币需求量大;北朝政权更迭频繁,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少数民族内迁,南北朝经济活动习惯的差异性。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货币制度很不统一,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可归纳出货币制度不统一,劣钱泛滥;根据材料“人们在日常交换特别是南北跨区域的商品交换中宁肯收受谷帛,而不愿意收受货币”可归纳出货币价值不稳定,贬值严重;根据材料“在整个南朝,钱币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在不断扩大之中,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则与此相反”可归纳出南北货币流通存在明显不同。
(2)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南方的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少数民族内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试卷第1页,总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