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喝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水的沸腾
木材的燃烧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液态)变为水蒸气(气态)
木材变为木炭
从化学角度看,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填一填
液态的水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填一填
固态的石蜡
石蜡熔化成液态
液态的石蜡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2ml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填一填
蓝色的硫酸铜的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有(氢氧化铜沉淀等)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填一填
块状大理石
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大理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二氧化碳气体等)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2)
(3)
(4)
液态的水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固态的石蜡
石蜡熔化成液态
液态的石蜡

蓝色的硫酸铜的溶液
块状大理石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
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大理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二氧化碳气体等)
实验结论
实验1与实验2中,水与石蜡发生了形态的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物质。
实验3与实验4中,硫酸铜和大理石在变化中都生成了新物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汽油挥发、铁水凝固等都属于物理变化;天然气燃烧、铁生锈、粮食酿酒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解决
水的沸腾
木材的燃烧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液态)变为水蒸气(气态)
木材变为木炭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特征 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
联系 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实例 实验3和4、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 实验1和2、凝固、挥发、升华等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要点诠释
(1)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银白色的铁块,粉碎后变成黑色的铁粉;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要点诠释
(2)物理变化的常见形式
①状态的改变,即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变化。
②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铁铸成锅,玻璃破碎等。
③位置的改变,如物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冰糖、食盐的溶解,酒精的挥发。
④能量的改变,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等。
练一练,填一填
1.物理变化
(1)定义: 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_____________。
(2)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 、 等。化学变化中还有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 、 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
生成其他物质的
化学反应
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
放出气体
吸热
放热
发光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要点诠释
1.有时易将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混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由此可知: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汽油易燃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如铝、铜等金属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它们的颜色,闻一闻气味。
(2)点燃一根小木条,将其分别慢慢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的现象并记录发生的变化。
闻气体的气味时要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煽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氧气:无色无味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的小木条燃烧得更旺,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伸入二氧化碳中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燃料的燃烧、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方面。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3)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燃烧;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性质决定用途
性质、变化、用途
(1)区分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性质在变化的基础上带有结论性的描述,往往有“可以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或不会”等字眼。
性质、变化、用途
(2)性质、变化、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但这不是唯一的。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课堂练习
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木条燃烧 D.水结成冰
【答案】C
【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答案】B
【解析】
A.花朵掰成花瓣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造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果榨成果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砖凿成冰雕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类型二、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答案】D
【解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描述的是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金属铜能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类型二、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
(2)铝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
(2)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铝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铝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这两个性质均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铝的化学性质;其余则属于铝的物理性质。
课堂练习
类型三、性质、变化、用途的关系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性质 类别 用途
A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化学性质 制作叶脉书签
B 液氮气化时会吸热 物理性质 用作保护气
C 生石灰遇水放热 物理性质 用作干燥剂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化学性质 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答案】A
【解析】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是化学性质,用于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气化时会吸热 物理性质,用于制冷剂。C.生石灰遇水和水反应放热化学性质,用作干燥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