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同步分层练习【基础培优】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C. 所有的燃烧都需要点燃或加热D. 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2.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 纸的着火点变低 B. 水隔绝了氧气C. 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3.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A. 把煤炭磨成粉末状进行燃烧B. 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C.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D. 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4.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5.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B.纸不是可燃物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D.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能力提升】一、单选题:1.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用一块棉手帕浸泡在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火点燃,当手帕的火焰熄灭后,发现手帕完好无缺,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酒精能降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跟棉布反应,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3.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4.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二、填空探究题:1.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1)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杰认为小军设计的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小杰改进的装置如图2,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2.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______,因而容易点燃。(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使燃烧更剧烈。3.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_____,上层内盏油温__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序号)。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同步分层练习答案【基础培优】:1.A 2.C 3.D 4.C 5.A【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D 2.C 3.B 4.B 5.D二、填空探究题:1.(1)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2.(1)着火点低(2)提供氧气3.(1)炷 油 三(2)放热 升高 蒸发(3)bc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教材分析 《燃烧的燃烧》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可能熟悉常见燃烧的现象,但燃烧的规律未必知晓;在学习了氧气、碳及碳的氧化物等相关知识后,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为学习燃料的充分燃烧做好了铺垫,长远来看本节课对高中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也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更深入的学习,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能够学以致用,学习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核心素养目标 化学观念: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深入认知燃烧的三个条件。科学思维:通过灭火实验,掌握灭火的原理与常见的方法。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 燃烧条件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成功实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回忆有关燃烧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引入新课。 思考回答 通过学生的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一、燃烧的条件【播放视频】艾德荒野成功取火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需要可燃物;有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吗 石子不燃烧艾德做了以下准备成功取火:步骤1:收集木头和干草 步骤2:快速钻木 步骤3:将空气吹向火绒这些步骤与燃烧的条件有什么关系 教师播放视频“燃烧条件实验”分析燃烧的条件:【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3】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提出问题】什么叫做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着火点能不能改变!【方法导引】控制变量法:多个因素(变量):可将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研究,再综合解决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艾德生火步骤的作用?步骤1:收集木头和干草:可燃物步骤2:快速钻木:使温度达到着火点步骤3:将空气吹向火绒:接触氧气 思考讨论 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深入认知燃烧的三个条件。燃料燃烧的调控—燃料的充分燃烧【思考与讨论】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就需要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口,这是为什么呢 产生的黑烟是炭黑。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所以要调大进风口。充分燃烧的主要条件: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充分燃烧的意义:提高燃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对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3.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实验探究】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的原理来分析。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灭火原理。【注意】设计、制作和使用灭火器时,应充分考虑装置和试剂的安全性(如盐酸有腐蚀性和挥发性),须经教师确认装置安全、可行。工作原理:当把吸滤瓶底部朝上倒转过来后,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与小试管中的盐酸混合,立即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0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滤瓶中气压突然增大,使吸滤瓶中的液体随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滤瓶的侧管处喷射出来。灭火原理:二氧化碳和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达到灭火目的。【资料卡片】介绍常见灭火器和它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巩固提升】:燃烧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燃烧也是如此,由于人们使用不当常常引发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警示:1、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2、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可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3、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 思考讨论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课堂练习 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2.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 )A.是液态物质 B.与氧气接触少 C.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3.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C.隔离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课堂小结 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第七单元 课题1燃料的燃烧(人教版)九年级上(第1课时)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核心素养目标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深入认知燃烧的三个条件。0102通过灭火实验,掌握灭火的原理与常见的方法。03通过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04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新知导入回忆有关燃烧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探究新知一、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什么 有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吗 火柴 石子 煤块 酒精需要可燃物艾德荒野成功取火探究新知步骤1:收集木头和干草 步骤2:快速钻木 步骤3:将空气吹向火绒艾德做了以下准备成功取火探究新知这些步骤与燃烧的条件有什么关系 一、燃烧的条件探究新知一、燃烧的条件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实验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红磷不燃烧。实验结论:探究新知一、燃烧的条件水中 铜片上 白磷 白磷 红磷是否可燃物是否接触氧气是否达着火点是否发生燃烧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探究新知实验分析:一、燃烧的条件实验 现象 原因分析①A处的白磷对比实验①②可知,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②B处的红磷 ③C处的白磷 对比实验①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④向C处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 对比实验③④可知,燃烧需要____________燃烧燃烧不燃烧不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与氧气接触探究新知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可 燃 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同时满足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热水的作用:隔绝空气,提供热量铜片的作用:导热探究新知实验1实验2实验3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一、燃烧的条件探究新知控制变量可将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研究;再综合解决问题。一是控制温度、氧气等因素不变,通过不同可燃物(红磷、白磷)的实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二是控制温度可燃物等因素不变,通过有氧气或无氧气存在时的实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燃烧条件的探究多个因素(变量)控制变量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艾德生火步骤的作用?步骤1:收集木头和干草 步骤2:快速钻木 步骤3:将空气吹向火绒可燃物使温度达到着火点接触氧气探究新知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燃料的充分燃烧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就需要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口,这是为什么呢 产生的黑烟是炭黑。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所以要调大进风口。题目放出的热量少,燃料利用率低,浪费资源产生黑烟、一氧化碳等物质,污染空气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提高燃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对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充分燃烧的缺点充分燃烧的意义充分燃烧的主要条件燃料的充分燃烧探究新知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燃料的充分燃烧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缺一即可。方法:1.移去可燃物2.与氧气隔绝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水浇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探究新知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的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通常使用的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设计与制作简易灭火器 题目实验与分析:1 2 3现象原因正常燃烧熄灭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氧气耗尽,所以蜡烛熄灭蜡烛与空气接触,所以持续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隔绝氧气而停止燃烧熄灭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实验与分析: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实验Ⅲ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简易灭火器,如图所示。设计、制作和使用灭火器时,应充分考虑装置和试剂的安全性(如盐酸有腐蚀性和挥发性),须经教师确认装置安全、可行。工作原理:当把吸滤瓶底部朝上倒转过来后,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与小试管中的盐酸混合,立即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0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滤瓶中气压突然增大,使吸滤瓶中的液体随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滤瓶的侧管处喷射出来。灭火原理:二氧化碳和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达到灭火目的。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用来扑灭油、气体引起的失火用来扑灭图书、精密仪器失火用来扑灭木材、棉布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1.穿过浓烟逃生时,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2.若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可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3.火势较大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课堂练习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2.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 )A.是液态物质 B.与氧气接触少C.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AD课堂练习3.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C.隔离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有氧气C课堂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课题1(第1课时)燃料的燃烧分层作业【基础培优】:1.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分层作业【能力提升】:1.酒精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实验室常用酒精灯作为加热仪器,对酒精灯适当改进,可提高其火焰的温度,以下是两种改进方法的示意图。对比分析:方法一添加金属网罩能提高温度的原因是 ;方法二将铜丝的两端插入酒精灯的灯芯处,从燃烧条件上看,插入铜丝的作用是 。加热完成后,用镊子取下金属网罩或铜丝,盖上灯帽,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课题1第1课时《燃料的燃烧》分层练习.doc 【核心素养】课题1第1课时《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doc 【核心素养】课题1第1课时《燃料的燃烧》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