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七单元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第七单元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培优】
吸烟有害健康,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属于“禁止吸烟”图标的是( )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天然气 B. 氮气 C. 汽油 D. 面粉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 纸巾 B. 鞭炮 C. 汽油 D. 酒精
4.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
5.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B.纸不是可燃物
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
D.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
【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 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 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 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放热现象
B. 凡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
C. 水与氧化钙反应后温度升高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4.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5.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B. 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 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 储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二、填空探究题:
1.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
(1)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__________ 。
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
(3)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
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
(4)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可行的做法有________
(写1种)。
2.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______,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使燃烧更剧烈。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培优】:
1.A 2.B 3.A 4.C 5.A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B 2.C 3.B 4.B 5.A
二、填空探究题:
1.(1)遇到明火(2)H2 (3)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4)矿井内要加强通风(或禁止烟火或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2.(1)着火点低
(2)提供氧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燃烧的燃烧》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可能熟悉常见燃烧的现象,但燃烧的规律未必知晓;在学习了氧气、碳及碳的氧化物等相关知识后,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为学习燃料的充分燃烧做好了铺垫,长远来看本节课对高中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也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更深入的学习,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能够学以致用,学习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核心素养目标 化学观念:通过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救的方法。科学思维: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重点 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难点 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火烧赤壁的片段,填空燃烧的条件。引入新课。 思考回答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爆炸极限。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时有可能引发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条件:(1)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2)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3)遇到明火或火花(4)在有限空间内为什么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思考讨论 通过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救的方法。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酒精(乙醇C2H5OH的俗称)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实验探究】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CaO)或一小块生活中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剂,插入温度计,再加入约2mL水。观察现象。【注意】生石灰有腐蚀性,切勿用手拿取。使用时应做好防护,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与其接触。试管内液体沸腾,变浑浊,产生大量白雾;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 Ca(OH)2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物理变化: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人利用。化学变化转化为热能和其他能量:干电池工作,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思考讨论 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课堂练习 1.请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顺风吹火”“钻木取火”。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天然气 B. 氮气 C. 汽油 D. 面粉 3.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B. 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C. 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D. 储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课堂小结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

(第2课时)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救的方法。
01
02
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03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04
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
新知导入
火烧赤壁片段
1.周瑜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船上,曹军木船是____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砍断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可燃物
让温度达到着火点
隔离可燃物
氧气
探究新知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燃放鞭炮
粉尘爆炸
化工厂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
探究新知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74%
CH4 5%~16%
CO 12%~74%
可燃气体的浓度
爆炸极限
发生爆炸
不燃烧
安静地燃烧
爆炸极限
探究新知
(1)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
(2)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
(3)遇到明火或火花
(4)在有限空间内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时有可能引发爆炸。
可能发生爆炸的条件: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探究新知
爆炸不一定都属于化学变化
鞭炮爆炸 炸弹爆炸
轮胎爆炸 煤气罐爆炸
气球爆炸 蒸汽锅炉爆炸
说说下列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为什么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探究新知
禁放易燃物
禁止吸烟
禁放鞭炮
禁带火种
当心火灾
当心爆炸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探究新知
利用爆炸为人类服务
定向爆破
开山采矿
探究新知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酒精(乙醇C2H5OH的俗称)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C2H5OH+3O2 2CO2+3H2O
点燃
放出大量的热量
探究新知
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探究新知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CaO)或一小块生活中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剂,插入温度计,再加入约2mL水。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生石灰有腐蚀性,切勿用手拿取。使用时应做好防护,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与其接触。
探究新知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液体沸腾,变浑浊,产生大量白雾;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 Ca(OH)2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
反应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CaO+H2O= Ca(OH)2
C+O2 = CO2
点燃
C+CO2 = 2CO
高温
探究新知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干电池工作: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
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人利用。
探究新知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物理变化产生的能量
化学变化转化为热能和其他能量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炼钢
利用炸药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根据生活知识,试举出一些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实例
探究新知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1.请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顺风吹火”“钻木取火”。
答:“釜底抽薪”表示抽去锅底下的柴火,这样清除了可燃物,使可燃物与火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顺风吹火”增加了氧气含量,可以使燃烧更旺。
“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使木头温度达到着火点。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天然气 B. 氮气 C. 汽油 D. 面粉
B
课堂练习
3.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B. 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 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 储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A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题1(第2课时)
燃料的燃烧
分层作业
【基础培优】:
1.吸烟有害健康,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属于“禁止吸烟”图标的是( )
A. B. C. D.
分层作业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放热现象
B. 凡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
C. 水与氧化钙反应后温度升高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