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课时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目录CONTENTS新知学习3新课引入2随堂练习5学习目标1课堂小结41. 通过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掌握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墨是我国传统文房工具之一,用炭黑等材料制成。我国制墨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这是为什么呢?王羲之《兰亭序》《清明上河图》新课引入不易得到电子不易失去电子原子结构相对稳定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结构示意图新知学习决定体现性质结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应用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1.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2.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书档案,常用碳素墨水书写。如果温度升高,碳单质的活泼性会变化吗?碳素墨水钻石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燃性C + O2 CO2点燃你还记得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吗?这体现了什么性质呢?木炭燃烧还会生成其他物质吗?探究:木炭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一氧化碳传感器数值不断增加;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反应结束后有剩余的碳单质。2C + O2 2CO点燃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碳在空气中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空气中较纯氧中氧气浓度小,碳未充分反应。资料1:常温下,金刚石化学性质不活泼。知识拓展金刚石的化学性质金刚石资料2:反应条件不同,物质体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金刚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和可燃性矛盾吗?高温条件可燃性C + O2 CO2点燃2 : 11 : 12C + O2 2CO点燃氧气充足氧气不充足放热燃料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用途决定体现碳单质与氧气反应小结在较高温度下,碳还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吗?6-2实验实验步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1.检查装置气密性;2.将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装进试管中;3.按右图连接固定装置;4.打开弹簧夹,用酒精灯(或酒精喷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5.先撤出导管,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用木炭还原氧化铜6-2实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O2黑色粉末变红色生成Cu实验结论2CuO + C 2Cu + CO2↑高温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定要待试管冷却后再把固体倒出,不然灼热的铜会在空气中再次被氧化,导致实验失败。思考: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聚集热量,提高温度检验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3.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什么?防止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倒吸入反应装置,炸裂试管1.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2.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2CuO + C 2Cu + CO2↑高温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这种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碳单质的还原性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化学性质用途决定体现?氧化铜与碳单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利用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氧化铁)里还原出来。2CuO + C 2Cu + CO2↑高温冶炼金属2Fe2O3 + 3C 4Fe + 3CO2↑高温2.除了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碳也能在高温条件下夺取二氧化碳中一部分氧,发生类似反应。CO2 + C 2CO↑高温还原性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用途决定体现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小结课堂小结结构、组成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用途+624C决定体现决定体现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素墨水一定温度点燃高温可燃性氧气充足:C+O2 CO2氧气不足:2C+O2 2CO燃料还原性2CuO+C 2Cu+CO2↑2Fe2O3+3C 4Fe+3CO2↑冶炼金属实验室如何实现?罩网罩聚集热量,提高温度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碳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CO2( )(2)碳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能和任何物质反应( )(3)利用焦炭冶炼金属体现了碳单质的可燃性( )随堂练习×××不完全燃烧产物是CO还原性2. (2023江苏连云港)宋代许道宁用墨(主要成分为单质碳)所画的《关山密雪图》保存至今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单质碳( )A. 化学性质不活泼B. 硬度高C. 导电性能好D. 吸附能力强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小明为除去氧化铜粉末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粉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加水溶解过滤 B. 通入氧气充分灼烧混合物C. 隔绝空气高温加热混合物 D. 加入氧化铁高温加热混合物B氧化铜粉末、少量碳粉氧化铜粉末A.利用溶解性差异,氧化铜、碳粉均不溶于水,无法除去碳粉B.利用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除去碳粉C.碳和氧化铜: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单质,引入杂质D.碳粉和氧化铁、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铜等物质,引入杂质4. 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模拟炼铜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刚开始预热,试管B中产生气泡,但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聚集热量,提高温度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A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沿导管进入试管B中(3)该实验利用了木炭的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性防止试管B中的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A中,炸裂试管2CuO + C 2Cu + CO2↑高温5. (教材P132素材改编)在学习“氧气性质”时进行了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你还记得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吗?根据木炭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5.1 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1)燃烧匙应由上而下_____(填“缓慢”或“快速”)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2)红热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验证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材多题缓慢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向瓶内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5.2 木炭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产物不同。(1)木炭不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木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对比以上两个反应,分析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相同,但生成物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物的量不同(合理即可)2C+O2 2COC+O2 C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