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0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1第0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分析传统选官制度与当代公务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全面认识中国当前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特征。
时空观念 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资料,理解晚清科举制度废除的必然性,探究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管理制度的嬗变历程,明确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具体举措。
家国情怀 理解中国近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渐进性、传承性、创新性,关注中西方文明间的相互借鉴。
1.重点:近代中国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内容,认识社会变迁对选官制度的影响。
2.难点: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与意义。
基础认知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背景
(1)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改变。
a.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b.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2)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3)1905年,光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000多年的①______最终被废除。
2.选官制度改革
(1)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②______,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
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2)选官制度改革
a.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 、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b.学堂选官制度确立: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③__________,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c.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清政府制定了④____________,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3.影响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内容
a.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⑤_______,主管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b.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2)评价
a.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b.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而制定的系列法规草案和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但
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2.北洋政府——考试和⑥________
(1)考试制度
a.建立标志: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b.内容:⑦____________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亦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c.运行: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
(2)甄别
a.内容: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b.评价: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
与稳定性。
3.南京国民政府
(1)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标志
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
建立。
(2)建立基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
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3)主管机构
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
(4)主要内容
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⑧《____________》,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5)评价
《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6)甄别审查
对一般在职人员,国民政府也效仿北洋政府,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新中国成立后
(1)沿用: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2)地位: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内容: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培训等内容。
(4)发展: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
制度。
2.改革开放以后
(1)干部制度的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干部制度的完善:在坚持贯彻⑨_________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3)公务员制度确立
a.开始: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b.正式形成: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⑩_____________,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4)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录用过程的透明化、公开
化和平等化也在逐渐完善。
(5)影响: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基础认知答案:
①科举制度②外务部③奏定学堂章程④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⑤考试院⑥甄别⑦文官考试法草案⑧考试法⑨中国共产党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深化探究
探究一 晚清科举制与教育制度
材料 近数年来,各国盼我维新、劝我变法,每疑我拘牵旧习,讥我首鼠两端,群怀不信之心,未改轻侮之意。转瞬日俄合议一定,中国大局益危……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钜。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袁世凯等人在《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中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提出该主张的背景及其目的。
提示:主张:废科举,设学堂,兴新学。
背景:旧式教育和科举制落后、闭塞,颇受诟病;西学传播,近代新式学堂纷纷出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新政”开展,改革传统官制成为时人共识。
目的:推广新式学校,培养新政人才;开通民智,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维护清王朝统治,换取列强信任和支持。
探究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注:1946年3月召开)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摘编自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民国中后期(1937—1949年)公务员制度施行艰难,流于形式的原因。
提示:(1)特点:文官制度发展到公务员制度;法律制度更加完备;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政党官僚主义色彩浓厚;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
(2)原因:专制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工业化水平较低;公民文化和政治素养相对较低;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官僚主义严重;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矛盾尖锐;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国家长期受内外战争的干扰)。
探究三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角度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法定范围不同 多数国家公务员仅指中央一级,不包含地方政府公职人员 我国公务员不仅包含中央一级还包括地方各级
选用标准不同 西方各国在文官的选用上注重通才或专才(基本把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 我国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这一标准贯穿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管理、晋升、奖惩等各个环节
两官分途 西方文官实行“两官分途”,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政务官随政党选举成败而进退(政治化),事务官则保持稳定(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政治原则 坚持“政治中立”:不受党派干预,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搞“政治中立”,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服务对象 服务政府:西方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它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服务人民: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我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1.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年至1912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答案】B
2.清末《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学堂选官制度设立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D.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答案】A
3.民国十年,孙中山发表演讲指出:传统西方宪法在政府机关采取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制度仍有流弊,应该再加入考试权与监察权。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南京临时政府力图实行“五权宪法”
B.考试权与监察权是五权的重心
C.孙中山为实现民主政治继续探索
D.传统文化与宪政思想并行不悖
【答案】C
4.“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这一讲话的意义在于( )
A.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D.表明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答案】A
5.习近平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为此,要坚决落实( )
A.党管干部原则
B.公务员制度建设
C.民主选举原则
D.公平竞争原则
【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