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泰州市学校教学计划表(一)九年级数学 制订者 __ 制订时间 2024-08-26学期教学总目标 围绕学校创建“省民办学校的一面旗帜”的总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行“生本教育” 课堂教学模式,继续执行《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初三数学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优化人文关怀,为我校再创辉煌奠定基础. 1、通过教与学活动,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培养,推理论证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培养具有几何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发散思维品质; 4、培养学生具有辨证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坚持渗透各类数学思想的教学,多注意观察,并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通过学习,渗透数学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教与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风; 7、直面中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8、认真贯彻“关注细节,生成智慧”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实“教师工作的重点在课堂,学校质量的源头在课堂”; 9、注重课后辅优.教材、学生现状分析 教材: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 ●一元二次方程、对称图形——圆、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次函数、图形的相似、锐角三角函数、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 ●探索创新热点问题 学生现状分析: 经过整合, 九年级现在共有10个教学班,学生计有378人. 通过两年的努力,绝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但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实际上仍未能合格,而这一部分学生会给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带来一定的难度.全学期的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 1、推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数学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数学教学常规,继续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继续加强,“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的实践研究,并以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切入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分层次教学内容,努力形成初三数学教学新特色; 3、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并最终达到多元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4、每节课都设计预习作业、教学案及当堂5分钟练习,每日45分钟达标检测,并切实做到教学内容课课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时刻对照达标要求,及时做好补标工作; 5、继续开展每日首节听课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力求设计最优化教学过程,力争所有班级整体达标; 6、原则上初三数学教师每月到初一、初二听两节课; 7、每位初三数学教师认真撰写一至二篇教学论文; 8、体现新特点,注重新理念,发展新趋势,重过程,轻结论,培养探索性, 注重学科间渗透,增强综合性,注重探究性培养创造性,掌握题型,训练思维,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9、积极研究学情,实施培优补缺工作,做到眼中有数.泰州市初中部教学计划表(二)年级:九年级 科目:数 学 制订人: 制订时间:2024.8.26单元 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周次 课时第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学生经历探索求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使生抽象思维能力。在探索和应用求根公式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广义观点。 1. 使学生能根据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 2.通过探究实际问题来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索满足方程的解的过程,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认真审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适当设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布列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阅读理解 讲练结合 引导启发 一 5课时单元 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周次 课时第二章: 对称图形 圆 1、圆 2、圆的对称性 3、确定圆的条件 4、圆周角 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6、正多边形与圆 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8、圆锥的侧面积 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2.探索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3.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4.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 5.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6.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注重展开圆的有关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过程.充分展示“观察、操作、猜想、探索、说理(有条理地表达)”的过程,使学生能在直观的基础上学习说理,体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融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地、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良好品质. 2、圆的有关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有关计算,是本章的重点。 1、充分运用提供的情境和实践活动材料,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交流. 2、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3、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 4、通过对称、平移、旋转、说理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三、四、五。 19课时单元 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周次 课时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1、平均数 2、中位数和众数 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4、方差 5、用计算器求方差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3.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4.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5.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6.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方差概念的引入是本章难点和重点之一,应注意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与探索,发现方差计算的合理性,体会方差的实际意义. 2、运用数据进行探索研究与决策;描述数据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对数据的认真科学的态度,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考虑问题的全面性等 3、会求一组数据的“三数”、“三差”,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作用和区别,并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合理的应用. 1.本章的教学应以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的兴趣在探究中产生;让学生的学习在探究活动中进行.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数据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 2.呈现的数据信息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把统计的学习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在日常生活、社会及其他学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有利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发表对数据信息的理解、推理、评论和判断. 六 5课时单元 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周次 课时第六章:图形的相似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2、黄金分割 3、相似图形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图形的位似 7、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1、了解比例的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3、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5、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7、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1、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了解图形的位似,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本章中的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和直观发现.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立足于课本的特点,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让学生经历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活动过程,体验图形相似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相似与全等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图形相似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八、九、十 15课时期中复习考试 第二、三、六章 十、十一单元 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周次 课时第七章 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2、正弦和余弦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4、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5、解直角三角形 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7、实习作业 8、小结与复习 1.使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应用sin A,cos A,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A)中两边的比.熟记30°,45°,60°角的各个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这三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 2.使学生会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它对应的锐角. 3.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一些能用直角三角形解的斜三角形问题),从而进一步把数和形结合起来.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特殊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本章的难点,正确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正确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加强应用,紧密联系实际. 注意形数结合.形数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本章内容又恰好是进行形数结合最理想的材料.在引入概念、推理论述、计算化简、解决实际问题时,都应该画图帮助分析,通过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直角三角形本质的理解. 十二、十三 10课时单元 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周次 课时第四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1、等可能性 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 3、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 1、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不断发展随机观念,初步形成用随机观念观察分析问题的意识 3、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与统计的联系,感受统计推理的合理性 通过实例的研究分析,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概率是描述数学现象的模型 1、重视随机观念的培养 2、古典概型的教学重点不要放在如何计算概率上 3、澄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认识 4、动手实验 5、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要拔高 十四 5课时第八章: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 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 2、货比三家 3、统计分析帮你做预测 4、抽签方法合理吗 5、统计帮你做估计 6、收取多少保险费才合理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 2、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怎样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 3、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 4、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5、了解统计在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注重统计的全过程,加强统计与概率的联系 2、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 3、样本选取的合理性 1、在教学中,以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究任务中产生,让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进行,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数据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 2、注意数据呈现的方式多样性,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要注意呈现的数据信息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3、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4、通过实例与活动来理解有关的概念 5、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十五、十六 6课时单元 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周次 课时第五章: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4、二次函数的应用 5、小结与思考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能通过图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6、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2、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联系和相互转化,重视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1、有关函数图像的部分,进一步加强了代数与几何的联系.此外,从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引入,函数的实例,一直到简单的应用,又时时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交织在一起. 2、由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到一次函数,由二次方程(组)到二次函数,由解方程到待定系数法,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十六、十七、十八 14课时期终复习 九年级二至八章 十八、十九、二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