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两次鸦片战争【知识点梳理】1.鸦片战争(1840-1842)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2.1842年《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危害?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东南沿海门户大开,便利列强商品输出,破坏了贸易主权;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打开中国市场;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贸易主权,后发展为一体均沾原则),租地永居;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通商口岸传教权。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补充:1858年《天津条约》:一开二赔三外一开:开放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二赔:赔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破坏内河航运权)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天天赔九准许华工出国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思想: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5.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主张?林则徐《四洲志》,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畲《瀛寰志略》,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6.近代学习西方的局限性?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根本目的是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对西方的学习仅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未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落后【巩固提升】1.“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以上内容属于( )A.历史事件的叙述 B.历史影响的评述 C.历史原因的分析 D.历史结论的阐释2.1839年起,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等著作,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据此可以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放弃传统华夷观念C.主动地开眼看世界 D.确立近代国家意识3.19世纪中期三部史著《道光洋艘征抚记》《夷氛闻记》和《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这反映了( )A.清政府已完全失去民心 B.时人未认识到失败根源C.天朝上国观念色彩浓厚 D.民族国家意识已经觉醒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激发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5.《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劄(同‘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申明( )A.冲击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 B.使中国丧失部分政治主权C.表明西方以平等对待中国 D.体现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6.“对于伦敦政界来说,1840~1842年所发生的与中国的战争,并不是一场‘鸦片战争’,而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麻烦。英国为反对衰败不堪、腐败透顶的中国令人无法忍受的优越感而战。”这说明伦敦政界( )A.追求平等自由的外交地位 B.强调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C.否认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的窠臼7.下图为1845年—1848年英国货物输华总值(单位:英镑)。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贸易保护政策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8.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所做的总结。其中②属于由于鸦片战争失败①,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②,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等③。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 )A.历史背景 B.历史叙述 C.历史影响 D.历史意义9.魏源在修《海国图志》时将各国分册页制图,“每图一国,山水城邑,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指封建王朝官方的地理总志)之图……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这体现出魏源( )A.突破了传统天下观的固有认知 B.唤醒了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C.旨在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 D.开启洋务新政以求御辱强国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英国明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材料二: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三: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的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845年2月13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材料二中“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哪些文字最能反应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3)材料三中克勒拉得恩提出的建议是否得以实现,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具体说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主体和性质等内容,属于对历史事件的叙述,A项正确;材料只有具体的史实,并未评述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排除B项;历史原因的分析与“1840年6月”“懿律率军舰40余艘”“发动侵略战争”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对鸦片战争的深入研究和阐释,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等著作,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及所学可知,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C项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知识分子放弃传统华夷观念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近代国家意识确立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人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到林则徐的去职上,是没有认识到失败的根源,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失去民心,排除A项;材料与天朝上国观念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表明民族国家观念已经觉醒,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抵御西方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5.答案: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南京条约》里面规定中国和外国在文字交往中应该适用平等的利益,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B.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主权的丧失。C.材料是西方国家要求中国用平等的礼仪对待西方国家。而并不表明西方用平等的礼仪对待中国。D.材料没有体现出自由贸易的要求。故选:A。6.答案:C7.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845年到1848年英国货物输华总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对外国商品有一定的抵制作用,这使得英国货物在华销售遇到阻碍,能解释货物输华总值的波动,C项正确;仅从英国货物输华总值的变化不能直接得出中国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破坏的结论,排除A项;当时的中国是被迫开放,并不是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此时还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解析: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客观地说明了《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名称和性质,②为历史叙述,B项正确;材料中①即鸦片战争失败,才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排除A项;签订《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的结果而非历史影响,排除C项;②处为陈述史实,并非在分析事件的历史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海国图志》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知识,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故选A项;材料只提到介绍各国地理知识,无法唤醒民众,且此时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器物层面,排除B项;魏源属于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魏源的主张未付诸实践,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排除D项。10.答案:(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衰落,对外闭关锁国;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其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2)《南京条约》;“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3)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解析:(1)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原因可知,“偶然性”是指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即中国发生的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必然性”是指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由所学鸦片战争前中英双方的社会状况可知,英国是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晚晴中国是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侵略中国具有必然性。(2)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反映了英国对外商品输出的要求,因此材料“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可以反映英国修约的要求。(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建议可以实现,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等特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