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

资源简介

辛亥革命
【知识点梳理】
1.辛亥革命的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2.清末新政(1901—1905)的内容?影响?
内容:改革官制;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教育改革;编练新军
影响:
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②经济上,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军事上,培养新式军队,为武装起义奠定基础。
3.革命党人的活动史实?
①领导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起义徐锡麟、秋瑾;广州黄花岗起义林觉民)
②建立兴中会(1894.1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立同盟会(1905.8)
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报:《民报》;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形成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4.三民主义的含义?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②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规定民众的基本权利)
③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不是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5.如何认识三民主义?
积极: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局限: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的目的?内容?性质?
目的: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7.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1)性质: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主要依据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意义:
①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政治: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③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 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⑤社会: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3)历史局限(失败)
局限: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脱离人民群众,孤立无援;
同盟会软弱无力,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巩固提升】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材料中的“句号”是指( )
A.结束封建制度 B.结束半殖民地历史
C.结束君主专制政体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许多法令: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各种权利;严禁买卖人口,废除奴婢;奖励兴办工商业和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等等。这些法令( )
A.推动了社会进步 B.缓和了民族矛盾 C.根除了封建陋习 D.实现了民主自由
3.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 )
A.终结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清朝统治
C.结束了君主专制 D.实现了三民主义
5.辛亥革命后,缫丝、翻砂等行业的工人们积极参加中华民国工党,江南制造局的上千工人也成立制造工人同盟会;此外,还有大量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甚至青年学生们也“关心政治,较功课尤切”。这些现象说明(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民主共和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D.中共成立促进社会运动高涨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7.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 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 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
8.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句号”的含义是,辛亥革命(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9.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岁省城将一切书院改为大学堂,选才华秀美者入堂肄业,每月给薪水,所学以西法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为之,此外又延洋夷为师(刻下尚未延来),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这反映出( )
A.作者具有排外倾向 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
C.维新运动渐入高潮 D.天朝上国观念盛行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也不是某个或某些历史人物主观选择的结果。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如果不具备客观的历史需要,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任何人都无法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把它制造出来。……辛亥革命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物。
——摘编自欧阳军喜《无法告别的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辨析》
材料二 国外学界不乏人物认为辛亥革命为“非革命”或“假革命”。如美国华裔学者陈志让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什么社会改革,是一场“假革命”,高慕柯说辛亥革命“犹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是“政体的变革”。日本学者横山英认为,辛亥革命是带有资产阶级因素的政治势力自上而下借以整顿原有封建统治秩序而发动的一场政治变革,不具革命性质。……总之,这些学者要么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权变更,要么认为是汉族人发动的排满运动,反正所谓辛亥革命不是革命。
——摘编自王小荣《略述学界关于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分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上述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是革命”的观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辛亥革命为两千多年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结合所学应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C正确;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历史结束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B;句号是一种制度的终结,而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新的制度的开端,D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许多法令: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各种权利;严禁买卖人口,废除奴婢;奖励兴办工商业和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等等。”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A项正确;材料中信息没有涉及民族矛盾问题,排除B项;根除了封建陋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实现了民主自由,与史实不符,中华民国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宪派主张变革政治体制,剥夺君主的权力,甚至要建立起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这表明变革政治体制成为时代需要,B项正确据材料不能得出君主立宪政体更符合国情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立宪派的主张,而未体现社会认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体现立宪派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而不是革命派主张的民主共和,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5.答案:C
解析:材料“缫丝、翻砂等行业的工人们积极参加中华民国工党,江南制造局的上千工人也成立制造工人同盟会”“大量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关心政治,较功课尤切”体现了工人、女子、学生等普通民众组织团体,关心和参与政治的情况,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和关心,没有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排除B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B项正确;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是北洋军阀袁世凯执政期间制定的一部宪法性文件,排除C项;《中华民国宪法》于1946年12月25日在国民大会上通过,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的责任内阁中,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和满族都占据了半数以上,充分说明这个内阁绝不是民主内阁,而是“皇族内阁”,体现了专制的特点。显然这一内阁不仅很难得到革命派的支持,反而使过去支持清政府的一部分立宪派和旧官僚转而支持革命,从而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故C项正确;A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这一内阁旨在维护君主专制,排除B项;这一“皇族内阁”很难提升效率,排除D项。故选:C。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功绩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BC项;题干强调辛亥革命结束了什么,而不是建立了什么,排除D项。故选:A。
9.答案:A
解析:选择A:清末新政期间改革教育制度,在大学堂里引入西学,请外国人任教,引发一些助教不满,日记作者认为从大学堂退学的助教有志气,体现作者排外的倾向。排除B:作者是反对西学的保守派,不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排除C:此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排除D:作者个人看法并不足以代表当时的普遍观念,“盛行”无从说起。
10.答案:(1)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新航路开辟以来近代化发展潮流的风起云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浪潮蓬勃兴起;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辛亥革命具备阶级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提供思想理论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起义奠定军事基础。
(2)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各方面引起社会的重大变化;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生活上,促使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新变化。
解析:(1)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也不是某个或某些历史人物主观选择的结果”可知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物”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国际、国内背景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近代化发展潮流的风起云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浪潮蓬勃兴起;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辛亥革命具备阶级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提供思想理论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起义奠定军事基础。
(2)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影响可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各方面引起社会的重大变化;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生活上,促使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新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