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知识点梳理】1.日本侵华原因:直接原因 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根本原因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有利时机 南京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客观原因 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2.局部抗战(1931——1937)的主要史实?(1)局部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1933年进犯长城沿线、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局部抗战①国民党:不抵抗政策;英美:成立国联调查团,企图从中谋利;②东北军民: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与日军作战;③中共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学生:1935年12月一二·九运动影响:宣传了中共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⑤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日军侵华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12-1938.2;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重庆大轰炸1938.12-1943.8;细菌战;慰安妇制度(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巩固提升】1.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及时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将革命联盟的力量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扩大为一切愿意参加抗日的各阶级、阶层和爱国民主人士。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2.1935年1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全大会上的外交报告》称:“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这说明( )A.国民党坚定抗战的决心 B.国民党对日态度有所变化C.中日民族矛盾即将成为主要矛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1937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有序战略撤退之时,迅速挺进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变日军的后方为前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这可用于说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B.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意义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D.中共取得了抗战的主导权4.民国十九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进行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华北拥蒋,并在战后获得华北地盘,转而关注于华北事务;此战使“国力之疲,已如风前之烛奢”。这最适合用以研究( )A.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B.“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可能性C.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D.国民政府“训政”建立的条件5.“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下列事件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平型关大捷 D.中共七大的召开6.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一报告的出台( )A.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7.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口方略。1933年,日军进犯山海关。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当时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等。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民族危机促进局部抗战发展 D.民族危机促进国共矛盾缓和8.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这些指示( )A.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C.调动了各阶层团结抗战的积极性 D.正确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9.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当日,人们从该报了解到的新闻可能有(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百团大战的喜讯C.西安事变的爆发 D.南京大屠杀的噩耗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北抗日战场是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先后组建了义勇军、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共11军。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官兵、地方官吏和绅士,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武装以及民间团体红枪会、大刀会等,其间涌现出了无数的抗日英雄:马占山、黄显声、杨靖宇等。1931年—1945年,为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东北抗联将士们同日军展开了多次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量部队,在艰难的环境中积极配合全国抗战,延缓了日军全面侵占中国的步伐,为获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摘编自苏裴裴《东北抗日联军历史地位之再思考》材料二 东北抗日联军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不怕牺牲的抗日革命军队。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40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称赞其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多年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东北抗日联军在国家生死存亡、人民群众饱受欺辱之际,坚持党的领导,用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武装自己;在艰苦的环境及残暴的日军面前,坚韧不屈、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勇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东北抗联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东北抗日民众英勇作战、忠贞报国的伟大精神动力,成为激励全国人民顽强奋战抗击日军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磨灭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王维康《东北抗联精神及其时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北抗日联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将革命联盟的力量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扩大为一切愿意参加抗日的各阶级、阶层和爱国民主人士”可得出这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为瓦窑堡会议,选B项。遵义会议时尚未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排除A项。中共七大召开时,抗日战争即将结束,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中共八大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故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11月”“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使得国民党对日态度有所变化,B项正确;此时国民党仍有妥协,抗战决心并不坚定,排除A项;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即将”一说不恰当,排除C项;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抵御日军,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则深入敌后,给敌人以有力打击,说明了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意义,B项正确;1938年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排除A项;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1937年国共实现合作之初,抗战的主导权仍是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B解析:首先计算民国十九年是1930年,据材料“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进行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可知,材料其实讲的是中原大战,中原大战后张学良主力部队和主要精力在华北,东北兵力空虚,再加上当时中国国力的衰退,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可能性,与西安事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是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排除C项;国民政府宣布训政也是1928年,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B解析:A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标志,但此时国内正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并未形成团结抗战局面。故A项错误。B项,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西安事变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这也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故B项正确。C项,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我军在正面战争取得的第一个胜仗,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并非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D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此时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6.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在1935年12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代表民族的,应该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这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B项正确;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是相持阶段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时间是1937年9月,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没有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C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故A选项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故B选项错误;C.根据材料中“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等”可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共产党政策调整及国民党军队和抗日义勇军一致对外,说明民族危机促进中国的局部抗战发展,故C选项正确;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冬,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C。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共中央发出的这些指示有利于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各阶层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从而广泛团结抗日力量,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故C项正确;农村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在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排除A项;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B项;两类矛盾说出现于1956年,排除D项。故选:C。9.答案:D解析: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召开的,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西安事变是在1936年12月,根据报纸注重时效性的特点即可排除ABC三项。故D项符合题意。10.答案:(1)特点:东北抗联对日斗争持续时间最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民族抗战。 作用:东北抗联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其他抗日战场的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2)精神内涵: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心,对敌人深恶痛绝的爱国主义情怀,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私英雄气概,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团结合作、共同对敌的优秀品格。解析:(1)依据材料“东北抗日战场是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可知特点:东北抗联对日斗争持续时间最长,依据材料“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官兵、地方官吏和绅士,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武装以及民间团体红枪会、大刀会等,其间涌现出了无数的抗日英雄:马占山、黄显声、杨靖宇等。”可知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民族抗战;依据材料“东北抗联将士们同日军展开了多次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量部队,在艰难的环境中积极配合全国抗战,延缓了日军全面侵占中国的步伐,为获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知作用:东北抗联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用: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其他抗日战场的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2)依据材料“在艰苦的环境及残暴的日军面前,坚韧不屈、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勇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东北抗联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东北抗日民众英勇作战、忠贞报国的伟大精神动力,成为激励全国人民顽强奋战抗击日军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磨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所学知识可知精神内涵: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心,对敌人深恶痛绝的爱国主义情怀,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私英雄气概,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团结合作、共同对敌的优秀品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