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知识点梳理】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2013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②2021年2月,完成了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③意义: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2.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①国民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飞跃。②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③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④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⑤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3.在风险中推进各项事业①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②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③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新加坡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④2020初,科学精准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2014年11月,习近平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2013年3月,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③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④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⑤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⑥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巩固提升】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将五一国际劳动节定为值得纪念和庆祝的节日,放假1天;2000年,又将五一假期调整为3天。2020至2024年,劳动节放假5天。影响劳动放假天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 B.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民众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2.2020年,山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793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0332元,分别较改革开放之初名义增长114.4倍和72.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78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290元,分别较改革开放之初名义增长135.6倍和112.5倍。这一局面( )A.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了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C.表明城市更具发展潜力D.彰显城市居民的消费主体地位3.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③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④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小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收集到如下素材:《“复兴号”与“和谐号”相会的一瞬间》《“神威·太湖之光”: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走》。据此判断,这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中国快速增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B.“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C.“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D.“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5.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不仅保持着经济快速增长,还通过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大型民用飞机C919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这一系列令世界瞩目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新时期中国积极营造新型国际关系 B.我国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发展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6.有学者认为,“如果中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同时办事公道,入情入理,谨慎处理与有关国家的海界争端,中国就能够既保障应有的海洋权益,又能对潜在的麻烦起到有效的威慑和抑制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A.提高综合国力以谋求海洋霸权 B.中国努力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C.以实力求和平建设海洋强国 D.中国的民族复兴是和平崛起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23至2024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不均衡的发展进程正在加剧全球性的不平等,这不仅导致最贫困群体在发展中掉队,也加剧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极化。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A.经济力量悬殊引发政治动荡 B.贫困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阻碍C.主要国际治理组织形同虚设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8.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021年1月,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号召:“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二者共同反映出中国( )A.具有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B.试图主导世界秩序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9.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日成功举办,“天下大同,世界一家”的办会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得到完美呈现。与这一办会理念相一致的是( )A.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民主化 B.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和平外交实现大突破的重要过渡时期。依据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新变化,毛泽东发展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为新中国全面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实现与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正常化,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对外交政策进行大调整,使得我国对外关系实现重大突破。材料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和基本出发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中国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抉择。——以上材料均摘自齐鹏飞《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平外交的调整方向,并分析调整的历史意义。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A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D项正确;1954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排除ABC项。故选D项。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复兴号”“和谐号”“神威·太湖之光”“奋斗者号”“玉兔二号月球车”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科技成果的体现,因此主题是“中国快速增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A项正确;材料与基础设施、工业体系及社会变革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而且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C项正确;材料内容和中国营造新型国际关系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就,并不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C。6.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可知,学者认为中国若拥有强大武装力量,并能妥善处理海界争端,就能保障海洋权益和抑制潜在麻烦。如果中国具备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处理与他国的海洋边界争端时,能够以和平、公正、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展示自身实力的同时,避免冲突升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并非是追求海洋权,而是以实力为后盾,通过和平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实现海洋强国的建设,C项正确;中国从不谋求海洋霸权,此选项与中国的一贯主张和实际行动不符,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中国在海洋领域通过自身实力保障权益、维护和平,而非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排除B项:民族复兴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材料主要聚焦于海洋领域,不能直接得出中国的民族复兴是和平崛起的结论排除 D 项。故选C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23年以来,全球不均衡的发展正在让最贫困的群体进一步掉队,这种现象必须通过集体行动加以解决,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经济力量悬殊与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世界性的贫困问题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全球政治稳定,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球稳定和谐发展。材料并未说明贫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阻碍,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主要国际治理组织的作用,形同虚设的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 故选D项。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号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出中国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体现出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并不意味中国试图主导世界秩序,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中国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排除D项。故选:A。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天下大同,世界一家”及所学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指的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对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中国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C项正确;“全球治理体系民主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当代中国并不仅仅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友好合作,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1)成就: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改善和建交;掀起新的建交高潮。(2)调整方向:不结盟。意义:有利于捍卫中国国家主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环境;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解析:(1)成就:根据材料“依据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新变化,毛泽东发展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可得出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根据材料“为实现与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正常化,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和建交;结合所学知识,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可掀起新的建交高潮。(2)调整方向:根据材料“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可得出不结盟。意义:根据材料“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中国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可得出有利于捍卫中国国家主权;根据材料“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抉择”,可得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环境和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