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 7 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习目标
1.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商业活动的表现,理解商业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2. 了解贸易通道的状况,分析贸易通道的历史意义。
3. 了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表现,理解其特点和作用。
重点
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难点
古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产生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2. 古代中国
(1)商业场所: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 市 ”,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
(2)发展阶段
①商朝: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 官府 和贵族手里。
②春秋战国时期: “ 工商食官 ”的格局被突破。
③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④隋唐到两宋:城市 坊市 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⑤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 商品化 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3. 古代世界
(1)古埃及:已经有了市场交换;对外贸易控制在 国家 手中。
(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3)古罗马: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4)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 丝绸 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5)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4. 贸易通道
(1)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2)中国朝贡贸易
①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 市舶司 ,掌管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②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 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 十三行 ”行商代理。
5. 商业贸易的影响
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1)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2)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3)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 货币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 货币 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
(2)意义:它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 信贷
(1)古代世界
①两河流域:公元前 22—前 21 世纪,出现了经营 借贷 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古埃及:公元前 16—前 11 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③古希腊: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 汇票 的雏形。
③唐朝: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 飞钱 ”。
④宋朝: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⑤明朝中期以后: 钱埔 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3. 商业契约
(1)古代世界
①古埃及: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契约 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②两河流域:公元前 2600 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2)古代中国
①商周:出现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课内探究
古代中国和世界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古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产生的影响
1.货币
(1)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具体来说,作为交换媒介,货币降低了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降低了价值衡量和比较的成本,为实现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作为价值贮藏形式,货币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形式,丰富了贮藏手段。
(2)它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突破了狭小的天地,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
(3)货币的统一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手段之一,货币的调整有利于稳定国家的金融和财政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之一。
2.借贷
(1)借贷在维持农业生产、发展商业资本、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缓解了官方融资的压力。
(2)货币借贷促进了资本的集中,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造成一部分人的破产,客观上有利于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由于借贷多属私人交易行为,容易产生借贷纠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高利息的借贷,带来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破坏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3.商业契约
(1)商业契约有利于调节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缓和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的文明
程度。
(2)契约制度反映着一国民事活动的基本情况、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达程度,对于
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形态有着强烈的反向作用。
课后习题
1.明清时期,江苏许多地方的棉花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而种植水稻的农民越来越少。当地人的口粮基本依靠商販从外地购买面来。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面临粮食危机 B.雇佣劳动关系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有学者认为宋代经济较之前代有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可称之为“商业革命”。以下属于宋代“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A.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B.纸币交子在全国流通
C.市打破时空的限制 D.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3.《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B.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D.外贸税收成国库重要财源
4.宋代蔡襄《荔枝谱》记载:“(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这反映出宋代()
A.商业经营模式变化 B.社会诚信普遍缺失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夷坚志》是南宋的文言志怪集,内容大多记录宋人奇闻异事以及普通居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特殊之事。书中描绘了临安城中:瓦市有“卖冻鱼吴翁”;太庙前徐道寿在此居住,“以鬻香为业”:清晨街头“有卖豆乳者来,数女妇从宅出就买”等场景。这有助于了解
A.中外经济联系的频繁 B.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主流文学体裁的发展
6.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
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 B.商业管理制度完备
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D.商业契约已经出现
7.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杭州,出现了一些百姓游艺场性质的“瓦肆”或“瓦子”,经常演出说话、说唱、杂剧、院本等艺术,使两宋时期的话本小说、说唱诸宫调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据此可推知,宋代
A.戏曲发展到顶峰 B.城市经济较繁荣
C.文化呈现多元化 D.大众文化品位高
8.元末明初的文学、戏剧作品中经常提到珠算,如陶宗仪在《辍耕录》中把婢仆贬作算盘珠,要拨才动;《元曲选》“庞居士误放来生债”中提到“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等等。文学、戏剧中用算盘珠作比喻,说明珠算盘已经比较流行。这一时期算盘流行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发展 B.文学、戏剧发展
C.活字印刷推广 D.中外交流推动
9.在地摊经济火爆的宋朝,商贩占道经营现象普遍。为此,宋真宗曾下令加宽街衢,禁鼓昏晓,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后来,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政府最终承认了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说明宋朝
A.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巧立名目增加税收以充实国库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管理改革
10.公元6世纪到12世纪的五百多年时间里,拜占庭金币(如图,是拜占庭帝国发行的货币)被各国商人认可为地中海地区的标准货币,又有人称其为“中世纪的美元”。这主要是因为拜占庭
A.统治地中海地区 B.连年征战扩张领土
C.是地区贸易中心 D.经济实力领先其他地区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苏许多地方的棉花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而种植水稻的农民越来越少。当地人的口粮基本依靠商販从外地购买面来”,可知,当时农业与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家面临粮食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与雇佣劳动无关,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2.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经济较之前代有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可称之为“商业革命”,如宋代商业突破了以前“市坊分置”的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夜市和晓市繁荣,故C项正确;柜坊和飞钱出现在唐代,故A项错误;北宋的纸币交子未在全国流通,仅局限于局部地区的流通,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故D项错误。
3.B
【详解】
明清时期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B正确;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基层草市、集市蓬勃涌现,外贸收入成果重要财政来源,A、C、D描述符合宋代商业革命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4.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宋代商人在荔枝树开花结果之前就立券买断,待到荔枝成熟,商人转运至京师贩卖,这体现了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变,A正确;荔枝开花之时买断,“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这体现了商业诚信,排除B;C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是在明中后期,排除D。
5.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都城中卖鱼、卖香、卖豆乳等,而且从时间和空间看,当时商业活动较为繁荣,C正确;题干未涉及外国货物或者商人在华情况,排除A;题干中描述的是商业活动,不能得出是人对于工商业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的认识,排除B;题干描述的是基层社会,市民生活,当时主流文学是词,属于士大夫文学,排除D。
6.D
【详解】
古埃及人转让重要财产都要订立契约以证明财产所有权,这说明古埃及时期商业契约已经出现,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契约的出现,不能说明商业经营领域的扩大和商业管理制度的完备,排除AB;商业契约出现不代表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排除C。
7.B
【详解】
在汴京、杭州出现了一些百姓游艺场性质的“瓦肆”或“瓦子”及演出,反映出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明显,这与城市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B正确;A项叙述绝对化,排除;材料仅涉及说唱及话本、戏曲,难以体现文化“多元化”,排除C项;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8.A
【详解】
元末明初是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正是这种经济发展形势使得算盘的使用频率提高,成为文学和戏剧中常见物品,A正确;文学、戏剧发展并不能推动算盘流行,反而是算盘的流行丰富了文学、戏剧的元素,排除B;算盘和活字印刷术无关,排除C;题干并未涉及中外交流,排除D。
9.D
【详解】
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朝统治者采取的应对措施,正好能体现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改革,D正确;宋代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侵街钱、侵街房廊钱”应属于罚款,而不是税收,B项错误;题干主旨是政府处理占道经营的方式变化,而非占道经营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排除C。
10.C
【详解】
各国商人认可拜占庭金币,体现的是对其商贸价值的认可、对拜占庭帝国商贸地位的认可。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非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是周边地区贸易的中心,故拜占庭金币能够得到各国商人的认可,C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之不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