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标要求】(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古代中外商业贸易的特点、三大商业工具发展概况、丝绸之路的影响。学习难点:古代中外贸易发展的原因、三大商业工具发展的原因。【时空定位】商业发展 货币借贷 契约【名词解释】工商食官: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经济中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基于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中原传统政治与文化南移等原因,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并在南宋时期完成。经济中心南移使国内经济的平衡发展,并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市舶司:官署名。唐代设置,掌管海上对外贸易,相当于今天的海关。长官为市舶使,或称押蕃舶使。宋于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地设提举市舶司。清代不设。公行制度:清政府基于公行的对外贸易制度。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公行,亦称官行。是鸦片战争前官方特许的经管对外贸易商人的同行组织,也是专办外洋商船来广州贸易的组织,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成立于1720年,它既是中外商人联系的中介,也是清政府与外商联系的中介,既有商业职能又有外交政治职能。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订立后分局相关条约而撤销。【问题引领】国外商业贸易范围的变化特点是什么?国外商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商人、商业诞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古代西方艺术品中会出现中国的丝绸?唐宋市坊制的差异是什么?体现了什么问题?明清商帮诞生的原因是什么?交子的产生有怎样的意义?在古代中国出现国外货币的原因是什么?【深入探究】探究一:商人地位的演变。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团辱之……市井之子孙(寄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材料二: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宋)陈亮《龙川集》材料三:(明清)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伍袁萃《林居漫录 》材料四: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清)归玄恭《归庄集》根据以上史料思考: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有何变化?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探究二:秦汉到明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路线图。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材料三: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对陆路贸易的补充。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四: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请归纳材料一、二中路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2.指出材料三中导致“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的原因。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的意义。【知识框架】【直通高考】一、单选题1.(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的统一推动2.(2018·江苏高考)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3.(2020·北京高考)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4.(2020·浙江高考)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5.(2017·浙江高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6.(2018·浙江高考)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7.(2019·全国II卷高考)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8.(2018·全国I卷高考)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图6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9.(2020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史载:“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之唐之飞钱。真宗时张泳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 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二十二界,……。富民十六户主之。”据 此并结合所学判断①宋代汇兑之法仿自唐代 ②蜀地交易曾以铁钱为主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此法普遍用于海外贸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2020·福建莆田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之一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城市政治功能加强 D.市场监管不复存在二、材料阅读1.(2018·浙江选考)(10分)事物的变化,历史的延续,是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尺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大概)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计较细微)之风日益甚,然则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为豪杰则洞悉天下之物情,故能为人所不为,不忍人所忍,是故为士者转益纤啬,为商者转敦古谊。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沈垚《落帆楼文集》材料二: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自黑龙江之瑷珲(今黑河市),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之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中国96%的人口密布在总面积约占36%的东南土地上,而总面积64%的西北地区人口才占到4%,“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即“胡焕庸线”。有意味的是,“胡焕庸线”与长城的线路走向多有叠合,与400毫米等降水线几乎重合。有研究者认为,“胡焕庸线”出现于1240年左右,在“胡焕庸线”两侧,自然生态禀赋差异明显,由此锁定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格局。翻检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等凝聚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亦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的东南一侧。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已然初现。——整理自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李扬等主编《智慧城市论坛》(1) 根据材料一所论“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明以来变迁之大较”,结合所学,以汉、唐为例,概括指出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提炼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2) 围绕“胡焕庸线”的认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胡焕庸线”所反映的南宋以来中国古代经济格局与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②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与明清中国商帮的关系及其商业文化特色。参考答案【问题引领】1.商业贸易范围从部落间逐渐扩散到地区间,最后扩散到国家间,范围不断扩大。2.国外商业贸易的日益繁荣;交通及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3.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朝的商业贸易得到发展并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人西周的商朝遗民为维持生计而四处买卖,并发展为固定职业,周人称其为“商人”,称其职业为“商业”。4.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地理大发现等方式传入世界各国,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5.(1)唐朝:市坊分开;时间限制严格;官府进行直接控制。(2)宋朝:打破市坊之间的限制;出现早市夜市;不受官府直接控制。(3)体现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社会对商业限制减轻。6.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人队伍日益壮大;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素有重本抑末的思想,商人地位难得保障,需要联系起来互相支持。7.携带方便、易于流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不足;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8.商业的交流导致国外货币的流入;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深入探究】探究一:1.(1)秦汉商人的生活受官府控制;(2)两宋时农商并立,相辅相成,商人地位有所提高;(3)明清时扬商贬士,商人地位大升。2.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盛;社会观念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资本主义萌芽(言之有理亦得分)。探究二:1.(1)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现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区。(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和泉州出发, 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2.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使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宋代造船、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上贸易,设立专门机构管理。3.丝绸之路是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要道。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古代中国与各国交往的历史见证;密切了汉族与沿途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西北与东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直通高考】一、单选题:BDCBDACBAB二、材料阅读:二、材料阅读题:1.(1)地位:列入市籍,且不得为官;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经济地位优越,但在社会、政治、法律上遭受歧视。(2)观点:以“豪杰”称誉商人;肯定商人社会贡献。2.选择阐述①:游牧区和农耕区分界;互联网(信息化)和“一带一路”昌邑。②皖南古村落地处旧徽州府,是徽商的发源地;“贾而好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