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学科素养:1.运用时空观念认识中西方村落、集镇和城市的形成过程。
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古人类居住环境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从唯物史观角度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居民的差异及其特征,并形成承认世界多样性和全球视野的情怀。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村落的产生
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________的演变。
2.村落的出现
(1)原因:________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2)含义: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________。
(3)表现:最早出现在________。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________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4)特点:村落建有________、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5)影响:为人们的________、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答案:1.地面筑屋
2.(1)农业 (2)聚居点 (3)两河流域 长江 (4)住宅
(5)定居
[概念阐释] 聚落
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在古代,乡村聚落始终是聚落的主要形式。
[思维点拨] 古代集镇的出现有何条件?
(1)为了维护财产和人身安全。
(2)地理位置重要和优越。
(3)常住人口的增长。
知识点二 集镇的出现
1.兴起
(1)原因:________的发展。
(2)过程
①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________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②________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③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________。
2.中国古代集镇的兴起与发展
(1)目的: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________目的而设的。
(2)历程
①两宋时期,________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吸引了大量手工业者和商人在此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________的繁荣。
②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________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③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________。
答案:1.(1)社会生产力 (2)①便于交换 ②商人 ③集镇
2.(1)军事 (2)①工商业者 市场 ②运河 ③专业分工
学思之窗:见教材第58页·
上述材料对城市的布局有何规定?
提示:“匠人营国”中蕴含着一种明确的周王都城的规划思想或制度:周王都的规模方九里,平面呈方正的形状,城的四方各开三座城门;城市划分为面积相等的九份,按方位主次分别规划不同的功能区,王城干道宽九轨;宫城是全城规划的重心,位于城内;王宫内前有外朝,后有内朝,按前朝后寝之制规划,宗庙和社稷对称分置于外朝左右两侧;宫城的南北一线为城市中轴线,中心线前有王宫,后有市。
[思维点拨] 明清时期的集镇发展有何特点?
(1)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集镇发展各具特色。
(2)区域性分工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3)江南地区发展迅速,地区分布不平衡。
(4)贸易的商品以农民自给有余的农产品、农副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为主。
知识点三 城市的产生
1.产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________生活的地区出现了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2.城市的含义: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________、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3.中国古代的城市
(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________和商业区、居民区。
(2)发展
①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________位于城市的中心。
②周朝:________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________、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4.西方古代的城市
(1)代表:________和古罗马的城市。
(2)表现
古希腊 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________、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古罗马 城市的________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欧洲中 古时期 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________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答案:1.苏美尔人
2.军事防御
3.(1)手工业区 (2)①宗庙 ②营建城市 天子王城
4.(1)古希腊 (2)行政 道路 商人
思考点:见教材第58页·
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提示:(1)城市的产生和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其对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商品贸易的发展,易实现资源的高度集中,推动了文明进步。
(2)城市的防御性设施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保护性场所,水利工程、道路等的完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知识点四 世界各地的民居
1.影响民居的因素
(1)居住地的________。
(2)当地的________水平与文化习俗。
2.两河流域的民居
(1)原因:________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2)特点
①建筑材料:用黏土和________混合制成的土坯和木材。
②布局: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结构都是由________、前室、主室构成。
3.古埃及的民居
(1)建筑材料:大多数房屋用泥和________修建;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
(2)特点:具有防晒保温功能,有些房屋会留些小洞或小窗。________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4.中国古代的民居
(1)远古民居: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
①巢居:多营建于________,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
②穴居:大多营建于________,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
(2)先秦以来
①设计:遵循严格的________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②布局:讲求________,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③结构:________结构。
(3)明朝
①结构:________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②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________,南方的徽派民居、________等。
5.古希腊罗马民居
(1)民居的核心:带有________的中庭。
(2)建筑材料: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________逐渐得到普及。
(3)建筑特征:混凝土、________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4)集体住宅
①原因:缓解________造成的住房紧缺。
②表现: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________住宅;4世纪时,出现复合式公寓。
③影响:这种________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
6.古代北美的民居
(1)特点: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住在________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2)原因: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________生活;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处于________阶段,在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
答案:1.(1)自然环境 (2)社会经济
2.(1)雨水 (2)①芦苇 ②前庭
3.(1)木材 (2)庭院
4.(1)巢居 穴居 ①南方 ②北方 (2)①等级观念
②对称 ③木构抬梁 (3)①砖木 ②四合院 福建土楼
5.(1)列柱围廊 (2)混凝土 (3)拱券 (4)①人口剧增
②集体 ③建筑
6.(1)圆锥形 (2)游猎 刀耕火种
学思之窗:见教材第60页·
你如何理解唐朝房屋建造的规定?
提示:等级森严、尊卑有序;遵从礼制;讲究左右对称;限制随便营造,有严格的法令规范。
[知识延伸]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特色
(1)重视环境、风水、落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坐北朝南,多处阳光地段,是全世界乡土地方性民居的建筑特色。
(2)世界各地人类的家屋都是以天然材料修建的,天然材料的运用构成地方性民居的主要特征。
(3)世界的乡土民居还反映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并融汇于地方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民居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反映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秩序,表现出建筑群体组合中的渐进的层次,向心的朝内院的家庭组合体,堂屋是家庭生活的核心。
重难点研习
研习1 古代村落、集镇、城市的形成
[合作讨论]
材料一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系辞下》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墨子·辞过》
[探究1]材料一中人类的居住形式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案:变化:从穴居到筑屋定居。
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穴居潮湿伤民。意义: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材料二 (宋代)农村商品经济发达,“草市”逐步演化为商业性集镇。宋代“草市”向集镇的发展过程,大体上经历了草市大量涌现、草市向商业集镇演变和商业集镇向手工业专业镇转化三个阶段。
[探究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代集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宋代集镇有何特点?
答案: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特点:由草市发展而来;类型有商业集镇和手工业集镇;商业集镇向手工业专业镇转化。
材料三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探究3]材料三对城市的布局有何规定?
答案:规定了王城的大小,城门的数量和位置,道路的走向、数量、直度,宗庙、社稷的布局,朝廷、市镇的分布、大小等。
[巩固练习]
1.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下列哪一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
A.巢居的盛行 B.铁器的普及
C.城市的出现 D.聚落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了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聚落,故选D项;巢居是狩猎、渔猎生产方式的体现,排除A项;铁器的普及是文明社会阶段的表现,排除B项;城市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排除C项。
2.《周礼·考工记》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答案:B
解析:西周城市营建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材料中天子王城(镐京)的建设布局,体现了中正有序的原则,故选B项。
[史论背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随着商业的发展,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城市职能不断完善,如唐朝有邸店和柜坊,北宋产生娱乐场所“瓦子”。
(3)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提出挑战。
(5)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研习2 世界各地的民居
[合作讨论]
材料一 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伏请禁断。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
[探究1]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民居有何特点?
答案:各阶层人等宅第有严格、详细的制度规定;充分地体现了礼制的等级差别。
材料二 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宅,属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所有。租期从接下来的7月1日开始。店铺、附带上面的房间。适合男士的二楼公寓。此中庭型楼房主屋。契约必须与前述人物的奴隶普里姆斯订定。
——《拉丁铭文集》收录的罗马时代写在
公寓墙上的广告,原文有改动
[探究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古罗马公寓式住宅的哪些信息?
答案:多层集体住宅,有独立的标准单元(中庭型楼房主屋);公寓底层设有商店;集体公寓多用于出租。
[巩固练习]
3.“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通过这种方法“更能使罗马人感到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其宏伟的表现形式是(  )
A.穹顶建筑或拱门与柱式结合
B.颁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建立罗马帝国
D.复合式公寓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穹顶建筑或拱门与柱式结合,这与罗马的建筑风格相符合,故A项表述符合“宏伟”的表现形式,正确;B、C两项均与材料“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中的“建筑师”不符,排除;为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建造了复合式公寓,而复合式公寓无法体现“宏伟”,排除D项。
4.《徽州古村落》中对某村落的布局这样写道:“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文中所体现的是(  )
A.宗法秩序、伦理纲常
B.典型的拱形建筑特色
C.传统的四合院格局
D.砖石混合的建筑特点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体现出宗法秩序、伦理纲常,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
[史论背诵]
中国古代民居的特点
(1)建筑风格多样:受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民居具有多样性,如北方四合院、南方干栏式竹楼、黄土高原窑洞等。
(2)民族文化纷呈:受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民居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如汉族四合院、蒙古族蒙古包、藏族碉楼等各具民族特色。
(3)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是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受儒家思想影响,以四合院为代表的民居,依据尊卑、长幼有序的等级礼仪制度,住宅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要点记忆]
1.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3.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4.城市具有防御、行政和商业等多种功能,是在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生活、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5.城市形成的早期,政治功能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崛起。
6.受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影响,世界各地民居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能够体现村落产生的根本原因的是(  )
A.建筑技术的发展
B.商人的出现
C.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D.农业的产生
答案:D
解析:建筑技术发展是村落产生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商人的出现以及手工业与农业分离,与村落的产生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C两项;农业的产生使定居生活成为可能,D项正确。
2.《管子》记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中,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经考古证实,东周王城遗址北依邙山,南邻洛河,大体呈正方形。这主要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以作为一手史料
B.先秦文献记载具有真实性
C.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D.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有价值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考古证实了《管子》的记载,二者相互印证,故选C项;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不是所有的历史文献都是一手史料,排除A项;材料强调考古发现证实先秦文献的记载,先秦文献记载有的真实,有的错误,需要相互印证,孤证不立,排除B项;考古资料、文献资料都有价值,排除D项。
3.观察以下两图,可以看出汉长安城的特点有(  )
汉长安城位置示意图
汉长安城总体布局概貌图
①利用秦朝的建设基础,巧用地形,因地制宜
②宫室区在全城规划中地位突出,是政治中心 ③遵循前朝后市的传统原则,“市”沿街而设 ④布局规则严整,坊市分离,“市”在城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汉长安城在秦兴乐宫基础上营造,巧妙利用河流作为都城屏障;在城市规划上,宫殿占地面积巨大,宫室区突出,体现了政治中心的城市功能;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汉长安城的宫在南、市在北,市靠近西北城墙,没有在城中心、也没有沿街而设,所以③④错误,故排除B、C、D三项。
4.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材料反映了当地(  )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
C.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
D.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崇德石门镇专营榨油,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以经营米豆麦等农副产品为主,这说明明清时期江南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故选B项;材料强调专业市镇的发展,体现不出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只涉及经济,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商业中心,排除D项。
5.古希腊雅典城市的中心是卫城,最早的居民中心形成于卫城的山脚下。整个城市形成的标志是卫城西北角城市广场的形成。由此说明(  )
A.城市易在山脚下形成
B.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前身
C.卫城是雅典唯一的城市
D.居民中心结合会形成城市
答案:D
解析:A项是对“最早的居民中心形成于卫城的山脚下”的错误解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容易形成城市,故排除;城市广场是居民中心发展的结果,并不是城市的前身,故排除B项;“唯一”说法太过绝对,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居民中心结合会形成城市,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指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摘编自〔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二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集镇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答案:(1)原因: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2)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