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学 案学习目标1.了解天花、黑死病等疫病的暴发及其影响。2.了解古人为防治疫病而采取的措施。3.掌握中医药的成就,认识其特征。4.了解西医的成就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影响。学习重难点1.古代疫病产生了哪些影响?2.传统中医和近代西医有什么区别?探学新知一、历史上的疫病1.概念: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表现:(1)古代疫病:①天花:古埃及、古代中国等都出现过天花肆虐的现象。②鼠疫: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爆发严重的鼠疫;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14世纪时,欧洲鼠疫(黑死病)大流行;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2)近代疫病:①黄热病:17世纪在墨西哥暴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②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③西班牙流感:1918-1919年全球大暴发,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3.影响: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1)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发生严重饥荒。(2)古代雅典暴发的鼠疫使雅典政治走向明显转变。(3)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4)中国明朝末年的鼠疫给明末历史带来影响。(5)近代以来的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4.疫病的防治(1)古代的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①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A.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做重要工程;B.中国: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②疫病防治方法及救治机构A.疫病防治方法a.疟疾治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b.天花防治: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法,该方法在明代中期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B.救治机构的建立a.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b.古罗马时期的医院收治疫病患者。(2)近代医学的发展与疫病防治①牛痘接种法: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②细胞与细菌学说的发展a.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b.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二、中医药的成就1.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2.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1)战国时的扁的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2)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3)东汉时期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4)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5)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影响深远。3.草本典籍数量巨大(1)唐代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2)明朝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该著作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的发展(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3)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4)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1)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2)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3)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2.历程(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近代以来①西式医院及西医院在中国的发展a.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b.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②西方公共卫生知识及措施传入中国,影响深远。a.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b.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等,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深化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排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欧美国家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积极应对);防疫工作制度化;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王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兴起;人文主义的发展。(2)积极作用:推动了民族觉醒;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近代化进程)。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主要从政府重视以及防疫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背景,主要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作答。(2)积极作用主要从民族觉醒、经济发展以及近代化进程方面去考虑其产生的积极作用。随堂训练1.在古希腊,“医生”这一职业诞生于对“医神”的崇拜活动。后来,名医希波克拉底却将疾病的起因与宗教巫术区别开来,对每一病例的诊断都以观察为依据。由此可见,希波克拉底( )A.反对神灵崇拜 B.注重医术传承 C.强调个性自由 D.具有实证精神2.秦国曾用火熏燎外来入城宾客的马车以防止病菌传播,还设立了“疠迁所”专门用来安置麻风患者。《晋书》记载:“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由此可知,古代中国( )A.建立了疫病防治体系 B.形成了疫病预警制度C.确立了疫病应对机制 D.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3.由下图年表可知,鼠疫、天花的发生与流行( )A.刺激了人性的觉醒 B.可能与人类交往密切相关C.促成了新航路开辟 D.是国与国之间战争的产物4.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说明( )A.人口迁移导致疾病的全球性传播 B.传染病造成了大量原住民的死亡C.传染病造成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 D.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5.此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此书”是指(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6.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阐述了协调平衡、调和阴阳、和解病机的治疗观;配伍精当、法则鲜明“君臣佐使”的方剂原则。据此可知,仲景医学( )A.蕴含传统思想的学术特色 B.推崇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C.重视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 D.传承以人为本的仁爱情怀7.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8.《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中医药介绍的1/1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医祛病除根,治疗效果好 B.闭关锁国,阻碍中西方医学交流C.西医打针、手术等方式,疼痛程度高 D.西医治疗效果差,受到人们抵制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名医希波克拉底却将疾病的起因与宗教巫术区别开来,对每一病例的诊断都以观察为依据”可知重视观察和实证,D项正确;将疾病和巫术区别开来,更加注重实证,排除A项;不体现医术传承,排除B项;与个性自由无关,排除C项。故选:D。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疫病应对机制。“秦国曾用火熏燎外来入城宾客的马车以防止病菌传播,还设立了‘疠迁所’专门用来安置麻风患者”和家有时疾并传染三人以上的朝臣百日不得入宫体现出古代中国已经确立了疾病应对机制,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未体现疫病防治体系的建立和疫病预警制度的形成,排除A、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疫病发生的因素。由材料信息可知,1340年之前,欧洲疫病发生的频率较小,此后频率增大,这可能与人类交往密切使疫病容易传播相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性的觉醒”,排除A项;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促成了新航路开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疫病与战争的关系,排除D项。4.答案:A解析: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导致的现象,说明人口的全球流动导致各种疾病的全球性传播,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口流动带来的结果,B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这一现象对美洲社会结构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一现象对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统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故A正确;B项是医书,CD两项是药物学著作,均不是“综合性的医书”,故排除。故选:A。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协调平衡、调和阴阳、和解病机的治疗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医学理论有一些阴阳学、儒学等理念,蕴含着传统的学术特色,A项正确;仲景医学是关于疾病的治疗方法与理念,不是哲学,排除B项;题干强调《伤寒杂病论》的治疗思想理论,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以人为本,排除D项。故选:A。7.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等信息可以看出,西医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医学交流,有助于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故B正确。A、C、D均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对中医药介绍的1/1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中国的对外交往,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