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高二年级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统编版普通高中政治教科书必修三第五课,本课共两框内容: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讲述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 家权力的机关,其中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是高考的高频 考点: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阐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内容和优势引导学生在制度层面上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两框都侧重对政 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等学科素养的培养。教材首先回顾初中所学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然后讲解人大的地位、 性质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初高中的衔接过 渡。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人大的职权,了解人民是如何行使 国家权力的,但知识描述比较浅显,不能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 政治制度的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必须长 期坚持、不断完善。三、衔接面的分析根据初中、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对比分析:1.课标内容学业要求上一初高中知识结构化的差异:初中要求认识主要国家 机关,理解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对于人民代表大 会主要职权的描述比较简单,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没有涉及,要求较低,高中阶段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高频考点,需要进行引接性衔接。2.课标学业要求上一初高中教与学方式的差异:初中人大的职权、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优势以了解为主,教法上以创设情境,讲授知识的方式进行,学法上 以简单的小组合作为主。高中教学选取时政热点、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 探究人大的职权。教法上以问题驱动、启发引导为主,学法上以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3.课标质量水平要求上一初高中核心素养的差异:初中培养学生简单的描述 阐释的科学思维,高中则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论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与评价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支持人大行使权力和人大代表行使权利。坚持和完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明确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理解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明确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法治意识: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人大代表遵守宪法和法律。4.公共参与:密切联系人大代表,为国家和社会治理做贡献。自觉拥护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参与人大及其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相关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时政热点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树立家国情怀,激发学习兴趣 的同时,引出本课课题。2.TCAM 引接衔接任务一: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引接性任务【驱动性问题与任务】2023年人民网推出“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请同学们围绕关心 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师生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展示自己关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从初中到高中过渡。(2)自主合作探究【驱动性问题与任务】PPT展示十四届全国人大的主要会议议程,请同学们谈谈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特别节目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县体 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议一议: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扎根本国土壤,展现蓬勃生机活力” 这句话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以及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合作 交流、探究思考的科学思维。实践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深入思考。点拨引导学生归纳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 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与论证的能力任务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优势(1)引接性任务【动性问题与任务】 观看视频:会议简要议程一、审议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工作报告院、二、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三、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云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正草案)的议案》四、选举和决走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合作 交流、探究思考的科学思维。(2)自主合作探究【驱动性问题与任务】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扎根本国土壤,展现蓬勃生机活力”这句话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亲自合作探究,根据具体情境获取关键信息,提高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有效的探究, 从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思考的科学思维。(3)实践建模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引导点拨。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六,作业1、“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把你关心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写成一份200 字左右的微议案。(可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2、山东人大代表许富华建议将高中晚10点就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 年人保护法》,辩证思考这一建议是否可行 七、教学反思 亮点:1.依据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情设计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初 高中知识衔接。2.初高中衔接过渡自然,先回忆初中阶段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知识,再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探究问题,既树立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 究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足:1.可设计更多样的引接任务。2.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拓展材料人大70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中国奇迹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9-0909:25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这标志着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从那时到现在,已整整70年。70年来, 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 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 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 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固根基、 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我们要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 结合起来,使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新 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深意和远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目标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重要理念、重要实践。中国共产 党成立之后,就致力于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对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 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思考和可贵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后,其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其核心是如何保证人民 的权利真切实现、如何保障国家的权力健康运行。具体而言,其一,各级人大都 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其二,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 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这就能使国家 的权力最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其三,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各个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 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进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四,中央和 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 动性的原则,这既有利于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其五,我国是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就使各民族像 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从而有力保障国家的统一、团结和繁荣。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 怀仁堂隆重召开。图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外景。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政治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产物,是对建 立政治秩序、调节政治关系、宣示政治价值、实现政治目标、推动政治发展、维 护政治稳定的一整套原则、规则、规范、架构、体制、机制的总称。每个国家的 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长期发展、渐进形成、内生演化的结果。建立什么样 的国家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计 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 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 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 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在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 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 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 等诸多领域的制度体系所构成的。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 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 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 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其中,人民代表大会 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是整个政权体系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是整个制度体系特别是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其他制度不可代替的特殊重要作用。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 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 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一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 确处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高效组织各项事 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这“三个有效保证”,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角色定位、作用意义的新概括。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 通过各级国家机关行使法定职权得到体现和实现的,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具体 而言,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中国国家制度和国 家治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 国家应该怎 样治理 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共产党有效领导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宪法》载明“中国共产党 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使党的领导在国家宪法层面得到 进一步支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 支撑。作为中国国家制度的其他政治制度,比如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审判制度、 检察制度等,它们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生成和创制的,是根据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原理组织起来的。缺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支撑,整个国家制度和国家治 理体系将无法正常运转。其二,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 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在内的其他国家治 理主体,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决定》指出,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它 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提供了载体,为其科学执政提供了依托,为其依法执政提 供了依据。这充分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执掌国家政 权最主要的制度渠道,使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治理主体有机地联结 在一起,从而形成国家治理合力。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和政府紧密联 系社会和人民提供了制度平台和桥梁。现代国家制度是人民的创造物,人民是国 家制度的主体力量,代表和反映人民的意志是现代国家制度设计与安排的逻辑起 点。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 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一切国家机 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 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有效领导和组织整个国家政权机关提供了重要制度 依托,为人民依法有序地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 重要制度载体,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 重要制度保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治理效能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中,“人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性的突出特点,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突出特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 者,是时代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的基本观点。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剧,那么,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 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中,“人民”既 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具体 来说,其一,“人民”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推动社 会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 大劳动群众。其二,“人民”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 改造主观世界,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三,“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是由众 多人组成的集合体。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阈中,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 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形成 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用“人民标尺”衡量自己的 理论和实践及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及制度创新和各方面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 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二O 三五年到本世 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到 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这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 别的什么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 争”,“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 动的重要优势。”作为国家制度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较于美西方的国家 制度,它的设计与安排具有一系列显著的制度优势,并转化为倍增的治理效能。 在国家治理中,具体而言,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它避免了西方国家决而不行 的治理乱象,提升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合作与监 督的统一。“中国之治”之所以如此成功,源于“中国之制”,关键在于人民代 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在制度层面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及有效的 监督关系,体现出“中国之智”。它避免了西方国家过分强调议会的监督而忽视 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合作,从而造成的各治理主体之间相互掣肘的治理乱象。其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合法与合理的统一。合法的国家治理,就是其主体实施 的治理活动和行为要符合法律制度和程序。合理的国家治理,就是指国家治理要 合乎情理或者道理,符合客观的规律和要求。国家治理既是“合法的”,同时还 是“合理的”,才能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它避免了西方国家的“一刀切”造 成的治理乱象。经过70年的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日臻成熟和定型,其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宪法定位得到了广泛认同,所具有的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是党带领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重要原因,被誉为“中国之制”的伟大创造和“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周恩来参加一届四次会议北京代表团小组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中国奇 迹70年前的1954年6月,毛泽东曾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 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 系》中进一步指出:“我们一为‘穷’,二 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 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新中国就是 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 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 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此基础上,我们健步迈上“全面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 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新时代十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 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突出表现在: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 势,根本制度日益巩固,基本制度不断完善,重要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为经 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 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 坚强有力。究其原因,70年来,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创 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提供了重要制度 保障。历史地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的正式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党 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 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发展全 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特点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鲜明提出了全过程人民 民主的重大理念,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 得历史性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握紧“权 杖”最有效的制度设计,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集中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 曾指出:“民主是什么呢 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 部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 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度建设和实践成就相辅相成。其一,“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创造“两大奇迹”凝聚最大力量。其二,“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 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创造“两大奇迹”汇 集最强智慧。其三,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运行,既最大程度确保了决 策的科学性,又最大限度避免了决策的“议而不决”“论而不明”,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为创造“两大奇迹”提供最高效率。其四,广泛的民意基础、良好的法治 氛围,推动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为创造“两大奇迹”营造最好环境。其五,中国的“两大奇迹”不是一天创造 出来的,而是在党和人民长期的奋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和正式实施,都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广泛听取 和吸收人民代表的意见,使之更加科学、更加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创造“两 大奇迹”制定最优战略。马克思曾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 的事情。”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 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全面推进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特别是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 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 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全过程人民民 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实现 形式。这是新时代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新的使命任务。新征程, 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制度自信和制度创新相结合,讲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事、 讲好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推动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深入人心,在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多更大作用。(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