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小结与提升 课件(共28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小结与提升 课件(共28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小结与提升
一、化学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
   及   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   创造物质。
化学变化 
应用 
转化 
性质 
结构 
组成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等。
3.物理性质: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有无新物质生成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化学试剂的取用:
(1)固体试剂的取用:
①块状试剂:取用时用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粉末状试剂:取用时用药匙
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竖立)。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   在桌面上,标签
   ,试管稍倾斜、口口紧挨。
②定量:量筒量取,读数时视线
   。
③少量:滴加时胶头滴管   于容器上方。
垂直、悬空 
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朝向手心 
(2)液体试剂的取用:
倒放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后,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   盖灭。
④如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
湿抹布扑盖 
灯帽 
(2)加热液体:
①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加热时使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   固定加热。
④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不可将试管口   。
⑤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3)加热固体:试管口应   ,加热时应先   ,然后再集中对试剂部位加热。
预热 
略向下倾斜 
朝向任何人 
外焰 
 
3.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的一端   ,用手紧握   ,稍停片刻,若导管口   ,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有气泡冒出 
试管 
浸入水中 
单元易错强化练
易错点1 不能正确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解题关键 判断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属于物理变化。
D.磨制石斧
C.粮食酿醋
A.火法炼铜  B.稻草造纸
1.下列是我国古代生产、生活中的技术应用,其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D
2.[2023·枣庄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画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解题关键 描述“变化”和“性质”的关键词
变化——“变成”“生成”等。
性质——“能”“会”“可以”“易”“具有”等。
3.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的是化学变化,后者描述的是化学性质的是( )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汽油易燃烧
D.食盐在水中溶解;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
4.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横线上。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
(2)干冰在-78 ℃以下时是一种白色雪花状的固体:   。
(3)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
(4)切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后切面变色:   。
(5)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   。
(6)带有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燃烧:   。
D 
C 
B 
D 
C 
A 
(1)椎形瓶 ( )改正:   
(2)长径漏斗 ( )改正:   
(3)封液漏斗 ( )改正:   
长颈漏斗 
×
分液漏斗 
×
锥形瓶 
易错点3 不能正确书写实验仪器的名称
5.请据图判断下列对应仪器名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
(4)胶头滴管 ( )改正:    
(5)量桶 ( )改正:   
(6)洒精灯 ( )改正:   
(7)烧杯 ( )改正:    

酒精灯 
×
量筒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实验室加热约100 mL液体时,使用的仪器组合是( )
易错点4 不能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A
1.[2023·南充中考]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下列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原料 B.搅拌混匀
C.入坛发酵 D.成品装瓶
C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
C.水银用作温度计的测温物质
D.木炭用作燃料
C
D.熄灭酒精灯
C.闻气体气味
B.量取液体的体积
A.加热液体 
3.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
A.能用小刀切取蜡烛,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玻璃导管口处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
有可燃性
D.该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小刀切取一段蜡烛,用如图装置探究蜡烛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1)A中的错误:   ,
改正:   。
(2)B中的错误:   ,
改正:   。
试剂瓶口紧挨量筒口 
瓶口未紧挨 
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5.下列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
瓶塞正放 
(3)C中的错误: ,改正:____________
 。
(4)D中的错误:   ,改正:_________
 。
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正上方滴加 
胶头滴
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试剂放在试管口,缓慢竖立试管,使试剂滑入试管底部 
试管横放,将
将块状试剂竖直放入
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过程和熄灭原因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蜡烛燃烧实验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外焰的温度最高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
【进行实验】(1)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外焰处的铁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网无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实验二: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
【作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
猜想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进行实验】(2)甲同学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混合物,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集气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猜想①   (填“合理”或者“不合理”)。
不合理 
A.实验开始时,密闭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纯净的二氧化碳
D.氧气的含量低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
(3)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