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小结与提升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小结与提升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六单元小结与提升
物质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无色透明 的固体 灰黑色、有金属 光泽的固体 分子结构
形似足球
性质与 用途 ①天然存在的 的物质: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制作钻头;②无色透明:作装饰品 ①具有 :制作电极、电刷;②质软:制作铅笔芯;③有滑腻感:作润滑剂 具有特殊的性质,可应用于超导、催化、能源及医学等领域
区别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良的导电性能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最硬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
(1)充分燃烧:C+O2CO2。
(2)不充分燃烧:2C+O22CO。
3.还原性:
(1)与氧化铜反应:  。
(2)与氧化铁反应:3C+2Fe2O34Fe+3CO2↑。
(3)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
C+2CuO2Cu+CO2↑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一氧化碳:
CO
2C+O22CO

Cu+CO2
物理 性质 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约1体积二氧化碳)
化学 性质 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灭火,用作植物的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等
CO2+Ca(OH)2===CaCO3↓+H2O 
CO2+H2O===H2CO3 
 大 
2.二氧化碳:
实验试剂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说明: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宜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图Ⅱ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长进短出”
 CaCO3+2HCl===CaCl2+H2O+CO2↑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
检验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集气瓶口 
续表
五、实验室制取气体应采用的装置
1.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2.收集装置的选择:由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决定。
(1)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   法收集。
(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
   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   法收集。
 向下排空气 
 向上排空气 
 排水 
六、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O2(或C+2CuO2Cu+CO2↑或3C+2Fe2O34Fe+3CO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2CO(或C+CO22CO) 
 C+CO22CO 
 2CO+O22CO2(或CO+CuOCu+CO2) 
 CaCO3CaO+CO2↑(或CaCO3+2HCl===CaCl2+H2O+CO2↑) 
⑥   。
⑦   。
⑧   。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CO2+Ca(OH)2===CaCO3↓+H2O 
单元易错强化练
  含碳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1.[2023·临沂中考改编]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X表示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一定是O2
B.“CO→CO2”的反应类型可以为化合反应
C.根据“CO2→H2CO3”,可以用CO2制作碳酸饮料
D.“CO2→CaCO3”的反应可以用于检验CO2
易错点1
A
气体的鉴别与除杂
2.下列鉴别和除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鉴别H2和CO: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B.鉴别CO和CO2: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除去CO中少量的CO2: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D.除去CO2中少量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易错点2
A
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
3.[2021·安徽中考]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CO2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
B.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D.装置中发生反应:C+2CuO2Cu+CO2↑
易错点3
D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先通入CO2,再点燃乙处酒精灯
B.该实验能证明C、CO都具有还原性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该实验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D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量筒 
混淆分液漏斗和多孔隔板装置的优点
5.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分液漏斗 
易错点4
(2)实验室可用A或B或C装置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   ,C装置的优点是   。关闭弹簧夹后,C装置中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序号①②③对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排序)。
 ③②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aCO3+2HCl===CaCl2+H2O+CO2↑ 
(3)用D装置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应对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集气瓶内原有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无 
 在水面上方加一层植物油 
1.[2023·合肥包河区二模]《墨经》中“立窑烧烟”用到的窑如图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黑烟(主要成分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烟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
B.黑烟是由松木不充分燃烧产生的
C.炉膛口的大小和瓮的高矮会影响黑烟的产量
D.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A
 D.收集CO2
C.制取CO2 
B.加入大理石
A.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且规范的是( )
D
3.如图是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酸制取CO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实验中可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尾气中含有CO,所以必须进行处理
D.胶头滴管可换成普通漏斗
D
(1)设备Ⅰ中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aCO3+2HCl===CaCl2+CO2↑+H2O 
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4.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纳米CaCO3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
 使石灰石与盐酸充
(2)设备Ⅱ中分离出SiO2固体的操作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3)纳米CaCO3与普通CaCO3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相同 
 玻璃棒 
 过滤 
[跨学科实践]某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转化以及低碳措施产生兴趣,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化学习探究之旅。
任务一:探究家庭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设计实验】同学们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收集燃气灶炒菜前后灶台旁的气体。设计如图1实验,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水柱的移动情况。
【实验现象】(1)红墨水水柱向   (填“左”或“右”)侧移动。
【实验结论】炒菜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说明燃气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左 
任务二:实验室模拟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体积的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后,振荡 软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是    _
Ⅱ.取少量步骤Ⅰ后的液体于试管中,继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_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能溶于水 
 溶液变红
【设计实验】(2)依据图2实验完善下列表格。
【反思评价】(3)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甲同学认为步骤Ⅱ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还有待完善,请你补充一个对比实验:  _
_
 (写出实验过程及现象)。
中,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 
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并干燥的纸花放入干燥的CO2气体
 将用紫色
 CO2+H2O===H2CO3 
任务三:寻找捕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搜集资料】①利用物理吸收法捕集CO2的方法中,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吸收;另一种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②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交流讨论】(5)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附剂吸收CO2,则它们可能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
(6)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化学方程式为  。
 疏松多孔 
2CO2+6H2C2H4+4H2O 
任务四:制定低碳行动方案
(7)“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请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符合该理念的做法:  _
 。
出行(合理即可)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