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七单元小结与提升一、燃料的燃烧1.燃烧:(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叫作燃烧。 (2)需满足的条件:①可燃物;②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三者缺一不可。 着火点 氧气(或空气) 氧化反应 其一满足灭火原理2.燃料燃烧的调控:(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有足够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 。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接触面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 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 属于化学变化,但由燃烧引起的爆炸 属于化学变化。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一定 不一定 有限的空间内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项目 燃烧 爆炸 (化学变化) 缓慢氧化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能量变化 放热明显 放热明显 放热缓慢,不易被察觉是否发光 发光 发光 不发光联系 都放热,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乙醇(C2H5OH)的俗称是 ,在空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而有些反应吸收热量。 3.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火力发电、发射火箭、开矿采煤、拆除危旧建筑等。 热量 酒精 C2H5OH+3O2 2CO2+3H2O 四、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1.化石能源:(1)三大化石能源:煤、 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混合物。其中 是比较清洁的能源。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 ①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难 小 甲烷 天然气 石油 ②甲烷的化学性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具有 性,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可燃 CH4+2O2 CO2+2H2O 2.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1)酸雨:①形成原因:煤燃烧产生的 、氮的氧化物等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②防治: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用天然气代替煤,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等。 SO2 (2)温室效应增强:①形成原因: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②危害:引起全球气候变暖。(3)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燃烧时产生的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CO ②氢能源的优点:原料来源广泛;热值大;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③氢能源未能广泛应用的原因:大量制取和储运成本较高。3.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氢气: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水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Zn+H2SO4===ZnSO4+H2↑ (2)其他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单元易错强化练※解题关键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单一变量原则,形成对照。1.某同学探究物质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氮气中均能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水不能燃烧而酒精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合反应不能正确理解燃烧的含义及条件D易错点1A.①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③④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①③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②④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2.[2024·合肥包河区期末]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60 ℃。如图是实验的四支试管,①③中充满氧气,②④中充满氮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解题关键 灭火的原理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非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自动灭火陶瓷砖在发生火灾时,砖会裂开,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能正确区分灭火的原理B易错点24.[教材P179T2习题改编]下列有关爆炸和粉尘爆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能正确理解爆炸的含义C易错点3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的着火点C.不加塑料盖不会发生爆炸D.鼓空气是为了增大罐内的压强5.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O、CH4、H2的性质区分A易错点4A.若装置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X中含有二氧化碳B.有无装置②,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装置③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氢气D.若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④质量都增加,则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H41.提高公共安全意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A.油锅不慎着火,放入较多的蔬菜灭火B.加油站内加油时需要停车熄火,不能接打手机C.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外D.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D2.[2023·泰州中考]《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A.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B.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D.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3.关于燃烧、灭火与爆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氧气的含量越高,可燃物燃烧越剧烈C.“火上浇油”是增加了更多的可燃物D.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和隔绝氧气A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KMnO4制取O2B.通入O2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O2C.通入O2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4.[2023·安徽中考]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质的燃烧(着火点:红磷260 ℃,白磷40 ℃)。实验Ⅰ:用激光笔照射集气瓶中水里的白磷,白磷不燃烧;用激光笔照射红磷(足量),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火焰熄灭后冷却至白烟消失。实验Ⅱ:将燃烧匙向上提起(橡胶塞不动),使白磷露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白磷,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火焰很快熄灭。(1)实验Ⅰ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的原因是 _ 。 (2)通过实验Ⅱ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_、 。 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浓度不同定能燃烧 有氧气存在不一红磷的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激光照射使温度达到 没有与氧气接触6.[2024·和县期末]煤制取乙二醇、天然气制取氢气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C2H6O2)和天然气制取氢气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变换塔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CO+H2O CO2+H2。(1)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3OH)B.乙醇(C2H5OH)C.尿素[CO(NH2)2] C 不可再生 (3)“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 。 (4)写出“洗涤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O2+H2O===H2CO3 充分反应 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与水[2021·安徽中考]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燃烧(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发光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放热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C2H5OH+3O2 2CO2+3H2O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 g。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 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 g。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 g。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m1>m2=m3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任务三】调控燃烧(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附加题]【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 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 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 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 。 7.2≤a≤8.0 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