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2.5生物多样性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上2.5生物多样性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2.5生物多样性
一.知识总结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间的种内关系和不同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
2.生物之间存在互助互利、捕食、竞争、寄生等关系,其中最普遍、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3.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叫作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物种的多样性
目前,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万种,其中有文献记载的约有175万种,这说明生物的物种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最早陆生植物(苔藓、葫芦藓)
最高等植物(被子植物)
种类最多动物(昆虫)
最高等动物(哺乳动物)
生物的多样性
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生物种类已超过 175 万,它们形态各异,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不
同地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的。我国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有许多特有的动物和植物种类。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 都是有意义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 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认为的破坏,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研究表明,大多数 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的排放污染物,都会使某些生 物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为了保护珍惜生物资源,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叫做自然保护区。如吉林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广东省的鼎湖山、贵州省的梵净山等 29 个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 课堂练习
类型一.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
例1.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型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如形似树叶的叶 、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绿色的长蝎,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C.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D.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例2.在我国许多地区,因土地荒漠化严重,种植着很多梭梭树用于防风固沙,其叶片呈鳞片状,你认为梭梭树叶片呈鳞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荒漠土壤中空气含量充足
B.荒漠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少
C.荒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不足
D.荒漠土壤中无机盐含量较多
例3.下列各项中,能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是(  )
A.青草→蚱蜢→蛙→蛇
B.蛇→蛙→蚱蜢→青草
C.阳光→青草→蚱蜢→蛙→蛇
D.蟋蟀→蛙→蛇
例4.下列选项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猎豹拥有发达的四肢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C.竹节虫形似竹节 D.大树底下好乘凉
例5.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变式训练1.如图,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b和c的能量总和等于a的能量
变式训练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变式训练3.“打造绿化城市,建造和谐社会”是人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在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变式训练4.如图是两片落叶吗?不,这其实是一只枯叶蝶,它能如此精确的模仿自然形态,让人惊叹不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伪装
变式训练5.下列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乌龟、鳄鱼用肺呼吸,是对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
B.青蛙冬眠是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
C.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是对空中飞行生活的适应
D.植物有鲜艳的花,是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
变式训练6.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开花时串串黄花,色泽亮丽且繁殖能力强,严重威胁到当地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变式训练7.如图是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执行任务,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下列现象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
A.黄蜂腹部处黄黑相间的斑纹
B.雪地中雷鸟身覆白色羽毛
C.尺蠖静止时形似枯树枝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
类型二.物种,生物多样性的掌握
例1.路桥中央山公园是一个绿色健康的游憩生态之园,整个中央山公园可以称之为(  )
A.生物群落 B.生物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例2.近年来,我国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了油蟠桃,那么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C.科学技术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例3.人体口腔上方靠前的位置,有凹凸不平的结构,这种结构叫做腭褶皱,它和指纹一样可以作为鉴别身份的依据。对于腭褶皱的这一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具有物种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同种生物也存在差异性
D.对于双胞胎这种鉴别不能使用
变式训练1.下列同学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多样性
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
C.丙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丁说: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
变式训练2.2022年3月,历时10年的调研成果《宁波植物丛书》正式出版,此书全面展示了宁波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家底,其中收录了野生植物2183种,其中浙江特有42种,宁波特有13种。
(1)以上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此书收录了不少以“宁波”命名的植物,小曙为书中的6种植物绘制了分类阶层系统图,如图所示。
①据图所示,被子植物可分成两大类,其中宁波石豆兰属于被子植物中的 植物(选填“单子叶”或“双子叶”),其叶片上的叶脉为 ,根系为 。
②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分别是 。
变式训练3.某研究机构对括苍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哺乳类进行调查。他们在括苍山选择了40个位点设置红外相机,当有动物经过各位点时,相机会自动拍照记录。根据所拍摄照片,统计了不同植被类型中鸟类和哺乳类的物种数,结果如表所示:
植被类型 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灌丛和湿草丛
鸟类物种数 39 29 14 32
哺乳类物种数 12 11 9 11
(1)鸟的种类在 (填植被类型)中最少。
(2)哺乳动物能提高后代成活率的原因是 。
(3)请将阔叶林中哺乳类的物种数转化为柱状图补充在图中 。
类型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例1.海曙龙观被授予“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了“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鸳鸯湖”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型基地,为林间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该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例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移地保护为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C.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变式训练2.今年5月,有专家在温州“树排沙”保护区观测到世界濒危动物——黑脸琵鹭,表明我市在鸟类保护措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
A.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
C.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重视树排沙保护区的建设
变式训练3.西溪湿地被誉为“天堂之肾”,有丰富的植被,其中柿、梅、水杉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朱鹮、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白尾海雕。近年来,西溪湿地发现了大量福寿螺卵,福寿螺作为一种入侵水生动物,通过啃食水生植物的嫩叶和茎秆,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极大危害了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根据以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属于 类动物。
(2)以下措施能够保护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是 (填序号)。
①通过人工的方式把福寿螺卵摘除
②向河流排放污水,抑制福寿螺的繁殖
③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④为控制福寿螺带来的灾害,大量引入其天敌
(3)日前发现,一年前种下的中华水韭(如图)已悄然蔓延。这是一种对环境要求很高的濒危物种,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请你提出一点保护濒危植物的建议: 。
变式训练4.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了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原因,有关数据见表。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质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21% 32% 17% 20%
(1)根据资料回答: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首要原因是 ;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写一点措施即可)
三.课后作业
1.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发现“祝融号”着陆区的沙丘表面存在结壳、龟裂、团粒化、多边形脊、带状水痕等特征。光谱数据分析发现,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蛋白石、含水铁氧化物等含水矿物。进一步研究表明,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并不是地下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的,而是因为降霜或降雪。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下表所列作物较适宜火星北极种植的有(  )
作物名称 丝瓜 草莓 沙枣 马铃薯
适宜生长的pH 6.0~6.5 5.5~6.5 8.0~8.7 5.6~6
A.丝瓜 B.草莓 C.沙枣 D.马铃薯
2.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有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是(  )
A.鱼的流线型身体可以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
B.鲸鱼的肺通过进化后已适应水生生活
C.骆驼的驼峰和宽大的脚掌可以适应在沙漠较长时间生活
D.鸟类有些骨骼中空以减轻体重
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蚯蚓的前端触觉不灵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鱼儿离不开水
D.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4.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白熊毛色纯白;毛毛虫具有鲜艳的色彩。这三种现象分别为(  )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C.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D.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5.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地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的
B.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
C.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
D.要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生长着一种“浪漫”的植物——塔黄。塔黄要经过多年的生长后才开花结果,一般6至7月开花,等到9月果实成熟后整棵植株就会死亡,一生只开一次花!花的外面包裹着宽大的黄色苞片,如图甲所示。
“自然不行无用之举”,植物也是如此。研究人员发现:塔黄的苞片有效地保障了植物在严酷的高山环境中成功繁殖。
材料一:塔黄生长的高山地区环境恶劣,温度低,风速大,紫外线强,且这里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材料二:为塔黄传粉的是一种昆虫,如图乙所示,其活动能力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弱。塔黄在繁殖时,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和胚珠的形成、发育等生理活动都需要适宜的温度。
材料三:塔黄苞片呈鲜艳的黄色,没有叶绿体。苞片互相重叠,能有效减少热量散失。
结合上述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塔黄的苞片为什么能有效地保障塔黄在严酷的高山环境中成功繁殖。
8.学校生物小组对某池塘进行科学研究,发现池塘中的一些鱼类能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三者的数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所有完整的食物链(用题干中的名称表示) 。
(2)图中代表浮游植物的曲线是 (填序号)。
9.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 。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
(3)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
10.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
(2)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蝙蝠这样发现障碍物的功能是为了与 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相适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2.5生物多样性
教学内容 生物多样性的掌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掌握上述学习目标的内容
教学重点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掌握;物种多样性的掌握;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掌握;物种多样性的掌握
课程难度 简单
一.知识总结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间的种内关系和不同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
2.生物之间存在互助互利、捕食、竞争、寄生等关系,其中最普遍、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3.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叫作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物种的多样性
目前,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万种,其中有文献记载的约有175万种,这说明生物的物种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最早陆生植物(苔藓、葫芦藓)
最高等植物(被子植物)
种类最多动物(昆虫)
最高等动物(哺乳动物)
生物的多样性
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生物种类已超过 175 万,它们形态各异,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不
同地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的。我国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有许多特有的动物和植物种类。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 都是有意义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 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认为的破坏,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研究表明,大多数 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的排放污染物,都会使某些生 物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为了保护珍惜生物资源,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叫做自然保护区。如吉林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广东省的鼎湖山、贵州省的梵净山等 29 个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 课堂练习
类型一.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
例1.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型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如形似树叶的叶 、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绿色的长蝎,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C.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D.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分析】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①保护色指的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②警戒色指的是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③拟态指的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
【解答】解:形似树叶的叶 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绿色的长蝎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
故选:B。
例2.在我国许多地区,因土地荒漠化严重,种植着很多梭梭树用于防风固沙,其叶片呈鳞片状,你认为梭梭树叶片呈鳞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荒漠土壤中空气含量充足
B.荒漠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少
C.荒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不足
D.荒漠土壤中无机盐含量较多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解答】解:梭梭树叶片呈鳞片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以适应干旱的荒漠环境。故梭梭树叶片呈鳞片状的主要原因是:荒漠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少,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例3.下列各项中,能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是(  )
A.青草→蚱蜢→蛙→蛇
B.蛇→蛙→蚱蜢→青草
C.阳光→青草→蚱蜢→蛙→蛇
D.蟋蟀→蛙→蛇
【分析】食物链:
①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②组成: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③书写:每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都是生产者,终结于最高级的消费者;箭头指向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即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例如:草→鼠→蛇→鹰。
【解答】解:A、“青草→蚱蜢→蛙→蛇”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规则,A正确;
B、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即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可见,“蛇→蛙→蚱蜢→青草”书写错误,B错误;
C、“阳光→青草→蚱蜢→蛙→蛇”中,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不参与食物链,C错误;
D、“蚌蟋→蛙→蛇”缺少生产者,D错误。
故选:A。
例4.下列选项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猎豹拥有发达的四肢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C.竹节虫形似竹节 D.大树底下好乘凉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A、猎豹拥有发达的四肢,适于奔跑捕食猎物,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B、仙人掌叶退化成刺状,减少蒸腾作用,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竹节虫形似竹节,有利于其觅食、避敌等,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D、大树底下好乘凉,树木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同时枝叶可以遮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D。
例5.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分析】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甲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解答】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丁因食物增加而增加,甲因捕食者乙增加而减少,丙因捕食者甲减少而增加,因此会引起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而不是引起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变式训练1.如图,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b和c的能量总和等于a的能量
【分析】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
【解答】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可见,c不是分解者。实际上,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结合题图可知,根据生物的数量可推测,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c→b,B错误;
C、图中反映的食物链是“a→c→b”。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因天敌的减少而增加,再因种内斗争的加剧而减少,故c的数量是先上升后下降,C正确;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根据食物链“a→c→b”可知,b和c的能量总和小于a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变式训练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C符合题意。
D、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训练3.“打造绿化城市,建造和谐社会”是人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在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蒸腾作用的意义。解答时可以从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故选:C。
变式训练4.如图是两片落叶吗?不,这其实是一只枯叶蝶,它能如此精确的模仿自然形态,让人惊叹不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伪装
【分析】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叫做拟态,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解答】解:根据拟态的概念可知: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即为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翅的背面颜色鲜艳。在停息的时候,两翅合拢起来,翅的腹面向外,现出枯叶的模样)。
故选:C。
变式训练5.下列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乌龟、鳄鱼用肺呼吸,是对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
B.青蛙冬眠是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
C.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是对空中飞行生活的适应
D.植物有鲜艳的花,是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解答】解:A、乌龟、鳄鱼用肺呼吸,乌龟和鳄鱼是爬行类,属于陆生生物,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A错误;
B、青蛙是变温动物,冬眠是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B正确;
C、纺锤形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因此,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是对空中飞行生活的适应,C正确;
D、植物有鲜艳的花,能够吸引昆虫,是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A。
变式训练6.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开花时串串黄花,色泽亮丽且繁殖能力强,严重威胁到当地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判断方法:如果生物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某种变化,就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如果环境的因素对生物有这样或那样的制约、促进,那就是环境影响生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时刻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即能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普遍适应环境的。而环境影响生物除包括以上事件外还包括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即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导致生物的进化还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物的灭绝。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能力强,严重威胁到当地生物的生存。既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反映了生物影响环境。故选项C说法正确。
故选:C。
变式训练7.如图是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执行任务,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下列现象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
A.黄蜂腹部处黄黑相间的斑纹
B.雪地中雷鸟身覆白色羽毛
C.尺蠖静止时形似枯树枝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
【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题中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属于保护色。
【解答】解:A、警戒色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A不符合题意。
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颜色与周围环境类似,可以避免被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B符合题意。
C、尺蠖静止形似树枝,体态与周围物体相似,可以欺瞒捕猎者远离,或引诱猎物靠近,属于拟态,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可以威慑、警告其他动物,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属于警戒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类型二.物种,生物多样性的掌握
例1.路桥中央山公园是一个绿色健康的游憩生态之园,整个中央山公园可以称之为(  )
A.生物群落 B.生物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解答】解:路桥中央山公园内既有生物又有生物生存的空间,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C。
例2.近年来,我国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了油蟠桃,那么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C.科学技术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培育出油蟠桃,利用的就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B。
例3.人体口腔上方靠前的位置,有凹凸不平的结构,这种结构叫做腭褶皱,它和指纹一样可以作为鉴别身份的依据。对于腭褶皱的这一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具有物种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同种生物也存在差异性
D.对于双胞胎这种鉴别不能使用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腭褶皱和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作为鉴别身份的依据,这一现象说明同种生物也存在差异性,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训练1.下列同学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多样性
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
C.丙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丁说: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解答时可以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A、中国地大物博,物种丰富。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特有属、种繁多,栽培植物、家养动物的种类也很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很低。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符合自然规律,促进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到靠山养山吃山,靠海护海吃海。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不是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符合题意。故选:D。
变式训练2.2022年3月,历时10年的调研成果《宁波植物丛书》正式出版,此书全面展示了宁波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家底,其中收录了野生植物2183种,其中浙江特有42种,宁波特有13种。
(1)以上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生物种类(物种) 多样性。
(2)此书收录了不少以“宁波”命名的植物,小曙为书中的6种植物绘制了分类阶层系统图,如图所示。
①据图所示,被子植物可分成两大类,其中宁波石豆兰属于被子植物中的  单子叶 植物(选填“单子叶”或“双子叶”),其叶片上的叶脉为  平行脉 ,根系为  须根系 。
②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分别是  宁波三角槭、天童锐角槭 。
【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种子的基本结构都是种皮和胚。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根为须根系,花基数多为3数或3的倍数;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根多为主根系,花基数多为4、5或4、5的倍数。
3、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解:(1)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结合资料信息可知,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2)①据图所示,被子植物可分成两大类:单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其中宁波石豆兰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结合分析可知,作为单子叶植物的宁波石豆兰叶片上的叶脉为平行脉,根系为须根系。
②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结合题图可知,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分别是宁波三角槭、天童锐角槭,它们都属于槭属。
故答案为:
(1)生物种类(物种)
(2)单子叶;平行脉;直根系;宁波三角槭、天童锐角槭
变式训练3.某研究机构对括苍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哺乳类进行调查。他们在括苍山选择了40个位点设置红外相机,当有动物经过各位点时,相机会自动拍照记录。根据所拍摄照片,统计了不同植被类型中鸟类和哺乳类的物种数,结果如表所示:
植被类型 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灌丛和湿草丛
鸟类物种数 39 29 14 32
哺乳类物种数 12 11 9 11
(1)鸟的种类在  针叶林 (填植被类型)中最少。
(2)哺乳动物能提高后代成活率的原因是  胎生和哺乳 。
(3)请将阔叶林中哺乳类的物种数转化为柱状图补充在图中   。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解答】解:(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鸟的种类在针叶林中最少。
(2)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
(3)阔叶林中哺乳类的物种柱状图如下:
类型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例1.海曙龙观被授予“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了“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鸳鸯湖”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型基地,为林间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该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分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①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②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③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④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2、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
【解答】解: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活动,可以拯救更多的濒危物种,有利于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由于该生物在我国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B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偷猎使生物的种类减少,从而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移地保护为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解答】解:A、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A正确;
B、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
C、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C正确;
D、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D正确。
故选:B。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C.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等内容,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C、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符合题意。
D、有由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其中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训练2.今年5月,有专家在温州“树排沙”保护区观测到世界濒危动物——黑脸琵鹭,表明我市在鸟类保护措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
A.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
C.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重视树排沙保护区的建设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解:由分析图表可知,鸟类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被破坏。故保护黑脸琵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故选:D。
变式训练3.西溪湿地被誉为“天堂之肾”,有丰富的植被,其中柿、梅、水杉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朱鹮、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白尾海雕。近年来,西溪湿地发现了大量福寿螺卵,福寿螺作为一种入侵水生动物,通过啃食水生植物的嫩叶和茎秆,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极大危害了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根据以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属于  鸟 类动物。
(2)以下措施能够保护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是  ①③ (填序号)。
①通过人工的方式把福寿螺卵摘除
②向河流排放污水,抑制福寿螺的繁殖
③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④为控制福寿螺带来的灾害,大量引入其天敌
(3)日前发现,一年前种下的中华水韭(如图)已悄然蔓延。这是一种对环境要求很高的濒危物种,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请你提出一点保护濒危植物的建议: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对繁殖系数低的物种,加大人工繁殖,让它从濒临灭绝的状态改变过来) 。
【分析】1、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①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②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③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④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解答】解:(1)青头潜鸭属于鸟类,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3)①通过人工的方式把福寿螺卵摘除,可以防止福寿螺的大量繁殖,符合题意;
②向河流排放污水,会使水中的溶解氧降低,鱼类死亡,导致水质恶化、发臭,不符合题意;
③建立湿地保护公约,可以树立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并能付诸行动中,符合题意;
④为控制福寿螺带来的灾害,大量引入其天敌,很可能导致入侵种种类增加、危害加剧,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③。
(3)保护濒危植物的建议:.就地保护,主要针对那些生长在比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但是范围狭小,数量稀少的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迁地保护,针对生长在不利环境条件下,或者环境将继续恶化的情况,对于这类珍惜物种就实施人工移栽,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下生存,或者人为建立栽培环境;对繁殖系数低的物种,加大人工繁殖,让它从濒临灭绝的状态改变过来。
故答案为:
(1)鸟;
(2)①③;
(3)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对繁殖系数低的物种,加大人工繁殖,让它从濒临灭绝的状态改变过来)。
变式训练4.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了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原因,有关数据见表。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质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21% 32% 17% 20%
(1)根据资料回答: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首要原因是  栖息地丧失 ;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建立自然保护区 。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等 (写一点措施即可)
【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解:(1)由材料可以看出:造成某地区鸟类受到威胁的原因,栖息地丧失占了60%,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受到威胁的原因,栖息地丧失占了32%,因此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首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应从这三个层面采取措施。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多植树造林等,来保护濒危动物。
故答案为:
(1)栖息地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
(2)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多植树造林等。
三.课后作业
1.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发现“祝融号”着陆区的沙丘表面存在结壳、龟裂、团粒化、多边形脊、带状水痕等特征。光谱数据分析发现,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蛋白石、含水铁氧化物等含水矿物。进一步研究表明,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并不是地下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的,而是因为降霜或降雪。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下表所列作物较适宜火星北极种植的有(  )
作物名称 丝瓜 草莓 沙枣 马铃薯
适宜生长的pH 6.0~6.5 5.5~6.5 8.0~8.7 5.6~6
A.丝瓜 B.草莓 C.沙枣 D.马铃薯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pH约为7.5),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的作物则适宜在火星种植,即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
【解答】解:根据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以判断沙枣适宜生长的pH8.0~8.7,可以在弱碱性土壤中生长。而丝瓜适宜生长的pH6.0~6.5、草莓适宜生长的pH5.5~6.5,丝瓜适宜生长的pH5.6~6都呈酸性,不可以在弱碱性土壤中生长。
故选:C。
2.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有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是(  )
A.鱼的流线型身体可以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
B.鲸鱼的肺通过进化后已适应水生生活
C.骆驼的驼峰和宽大的脚掌可以适应在沙漠较长时间生活
D.鸟类有些骨骼中空以减轻体重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如身体分节可以促使躯体运动灵活,转向方便;两侧对称体型有助于动物的定向运动。
【解答】解:A、鱼的流线型的身体可以减少运动时的阻力,不符合题意。
B、鲸鱼适应水生生活,用肺呼吸体现生物适应陆生环境,用肺呼吸一般为陆生生物,不能体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符合题意。
C,骆驼的驼峰和宽大的脚掌可以适应在沙漠较长时间生活,体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不符合题意。
D、鸟类有些骨骼中空以减轻体重,适于飞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蚯蚓的前端触觉不灵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鱼儿离不开水
D.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等。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A.蚯蚓的前端触觉不灵敏,可以减少钻土时因土壤摩擦带来的痛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丝表面具有黏液,鱼儿离开水,鳃丝就粘连在一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导致鱼缺氧死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炎热缺水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白熊毛色纯白;毛毛虫具有鲜艳的色彩。这三种现象分别为(  )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C.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D.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分析】1.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
3.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解答】解:南美洲鲈鱼形似败叶,在形态上模拟的是另一种生物,从而欺瞒捕猎者远离自身,属于拟态;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白熊毛色纯白,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是为了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毛毛虫具有鲜艳的色彩,目的是威慑、警告其他动物不要靠近自身,属于警戒色。可见A正确。
故选:A。
5.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
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
故选:B。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地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的
B.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
C.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
D.要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2、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
【解答】解:A、不同地区的温度、水分、光照等因素不同,因此不同地区生物的种类也不同,不同地区生物物种多样性也不同,比如生物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位于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等,A正确;
B、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栖息地的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B正确;
C、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食物链中缺少了一环,那么食物链上层的生物就要受到威胁甚至死亡,C正确;
D、要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要合理的对生物资源的进行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全面禁止,D错误。
故选:D。
7.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生长着一种“浪漫”的植物——塔黄。塔黄要经过多年的生长后才开花结果,一般6至7月开花,等到9月果实成熟后整棵植株就会死亡,一生只开一次花!花的外面包裹着宽大的黄色苞片,如图甲所示。
“自然不行无用之举”,植物也是如此。研究人员发现:塔黄的苞片有效地保障了植物在严酷的高山环境中成功繁殖。
材料一:塔黄生长的高山地区环境恶劣,温度低,风速大,紫外线强,且这里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材料二:为塔黄传粉的是一种昆虫,如图乙所示,其活动能力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弱。塔黄在繁殖时,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和胚珠的形成、发育等生理活动都需要适宜的温度。
材料三:塔黄苞片呈鲜艳的黄色,没有叶绿体。苞片互相重叠,能有效减少热量散失。
结合上述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塔黄的苞片为什么能有效地保障塔黄在严酷的高山环境中成功繁殖。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解答】解:1.塔黄的苞片具有半透明特性,能透过大量的可见光和红外光,苞片互相重叠,这种特性使得苞片内部能够积聚大量的热量,使得密不透风的苞片内温度能比外部环境高10℃以上,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温室”。这种温室效应不仅为塔黄提供了相对温暖的环境,也为传粉昆虫提供了一个躲避风雨和寒冷的地方。
2.苞片还能阻挡雨水对花粉的冲刷,防止花粉在雨水冲刷下流失或受损。在雨季,苞片为花粉提供了一个相对干燥、安全的环境,有利于昆虫传粉和花粉的受精。
3.苞片的存在还能显著增加传粉昆虫的拜访。苞片内温暖、湿润的环境吸引了各种小虫前来躲雨取暖。这些小虫在苞片内活动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接触到花粉,并帮助塔黄完成授粉过程。因此,苞片不仅为塔黄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生长环境,还通过吸引传粉昆虫的方式促进了其繁殖。
综上所述,塔黄的苞片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有效地保障了塔黄在严酷的高山环境中成功繁殖。
故答案为:1.塔黄的苞片具有半透明特性,能透过大量的可见光和红外光,苞片互相重叠,这种特性使得苞片内部能够积聚大量的热量;
2.苞片还能阻挡雨水对花粉的冲刷,防止花粉在雨水冲刷下流失或受损;
3.苞片的存在还能显著增加传粉昆虫的拜访。
8.学校生物小组对某池塘进行科学研究,发现池塘中的一些鱼类能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三者的数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所有完整的食物链(用题干中的名称表示)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某种鱼类(或浮游植物→某种鱼类) 。
(2)图中代表浮游植物的曲线是  ① (填序号)。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着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题干中的生物所反映出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某种鱼类(或浮游植物→某种鱼类)。
(2)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生产者最多,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数量逐渐减少。所以,图中①起始时数量最多,代表生产者(浮游植物),故图中代表浮游植物的曲线是①。
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某种鱼类(或浮游植物→某种鱼类)
(2)①
9.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  五或5 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  太阳能或光能 。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 。
(3)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蛇 。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解:(1)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或光能。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甲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所以,图乙可以反映出的食物链是:D→B→A→C,对比“草→鼠→蛇→鹰”可知,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蛇。
故答案为:
(1)五或5;太阳能或光能
(2)非生物部分
(3)蛇
10.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作对照 。
(2)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蝙蝠主要是通过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
(3)蝙蝠这样发现障碍物的功能是为了与  其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生活 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相适应。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解答】解:(1)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作对照。
(2)分析表中的数据,A不做任何处理,蝙蝠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71%;B蒙住蝙蝠的双眼,蝙蝠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70%;C蒙住蝙蝠的双耳,蝙蝠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35%。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蝙蝠主要是通过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蝙蝠这样发现障碍物的功能是为了与其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生活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相适应。
故答案为:(1)作对照
(2)蝙蝠主要是通过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3)其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