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巩固提升(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巩固提升(4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1912)
【知识提纲】
1.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公1911=民国+1911=公元 年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标志是什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4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什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大总统到南京就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的表现:政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社会风俗:出现了自由平等的社会新风尚。失败的表现: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巩固提升】
1.一位国民党老兵想从台湾返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
A.1926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29年
2.“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是( )
A.1905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0年
3.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落款“宣统元年”,另一张落款“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民主平等的实现
C.社会制度的变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4.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其中政治团体有22个,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数量猛增。由此可知( )
A.中国近代生活习俗呈现新旧并存特点 B.国民民主共和观念增强
C.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将人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这体现了( )
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责任内阁 D.自由平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十六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那么中华民国十六年,就是1911加16,即公元1927年,故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年份=民国年份+1911年,故1911+8=1919,故“这一年”是1919年,C项正确;1905、1911年,当时中华民国还没有建立,排除AB项;1920年是民国九年,排除D项。故选:C。
3.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两张学生文凭:一张落款‘宣统元年’,另一张落款‘中华民国元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的是清政府统治的结束,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社会制度的变迁,C项正确;这种变化不能反映新式学校是否出现,排除A项;仅仅是两张学生文凭上落款上的变化不足以反映民主平等的实现,排除B项;中华民国的建立,只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却不是封建制度的终结,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其中政治团体有22个,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数量猛增”并结合所学可知,报纸的监督角色、政党社团的成立、政治团体的数量以及政法学校和学生数量的增加,都说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人民对民主共和观念的认同和追求在增强,B项正确;报纸的监督角色、政党社团的成立、政治团体的数量以及政法学校和学生数量的增加,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的新气象,没有体现“旧”的特点,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而是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国人民主共和观念增强的“新气象”,排除C项;政法学校和法科学生的增加可能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有关,但这些信息并不足以直接证明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B
6.答案:B
解析:根据“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将人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其中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题干材料正是三权分立的体现,B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责任内阁指的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其中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这与题干“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将人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所体现的三权分立不符,排除C项;自由平等主要指的是人民的权利,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三权分立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知识提纲】
1.二次革命的导火线?宋教仁遇刺案
2.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3.二次革命的实质是什么?专制与共和的斗争
4.袁世凯为了称帝,换取日本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什么条约? 二十一条
5.面对袁世凯的复辟,孙中山发表了什么,号召人们起来维护共和制度?《讨袁檄文》
6.护国三杰?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7.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根本);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众叛亲离。
【巩固提升】
1.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
A.篡夺革命果实 B.镇压二次革命 C.出卖了维新派 D.公然复辟帝制
2.从专制到民主是政治发展的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却倒行逆施。他镇压“二次革命”,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复辟帝制。这个人物是( )
A.吴佩平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张作霖
3.1916年,“护国”一度成为舆论的热词。这里的“护国”主要反对( )
A.清朝专制制度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略 D.袁世凯复辟帝制
4.一篇历史文章有如下关键词: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该文介绍的最有可能是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时期
5.《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6.下侧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选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该漫画反映了( )
A.辛亥革命成果丧尽 B.护国战争北上讨袁
C.五四运动呼之欲出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袁世凯假革命、真复辟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唾骂,其所作所为确实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此换取日本支持复辟帝制。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故B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1915年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为反对袁世凯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蔡锷等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由此可知,这里的“护国”主要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项正确;1916年,清朝统治早已结束,排除A项;袁世凯去世之后,中国陷入北洋军阀混战,排除B项;护国运动时期日本尚未侵华,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结果失败。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12月;护国战争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绝望而死,所以该文介绍的最有可能是北洋军阀时期,D是正确的选项;ABC题目没有涉及。故选:D。
5.答案:D
解析:据“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么说,连年混战,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分裂成几个派系、皖、奉三系,民不聊生。故选:D。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信息可知,代表政府的建筑下面基础是直、奉、皖等军阀,军阀之间的争斗,使建筑将要倒塌,反映了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没有体现辛亥革命成果丧尽,排除A项;护国战争北上讨袁发生在1915年底至1916年6月,与材料时间“1920年8月6日”不符,排除B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材料时间“1920年8月6日”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第8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知识提纲】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什么 兴中会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有那些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同盟会
4.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三民主义
6.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民族、民权(核心)、民生
【巩固提升】
1.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2.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称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其中“先行”二字体现在孙中山( )
①最早提出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拯救中国的革命目标
②最早采取武装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方式
③最早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斗争纲领
④最早领导并发动武昌起义,点燃辛亥革命火炬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男儿生逢乱世,当挥三尺剑,立不世功,继承古哲先贤之志。大丈夫能马革裹尸,实为无尚光荣。”立此誓言的是( )
A.郑板桥 B.阮元 C.盛白沙 D.汪曾祺
4.“……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材料中的“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指导思想是( )
A.自由平等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强求富
5.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华兴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兴中会
6.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的一幅对联为“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记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题干“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意在说明孙中山已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为医国,从变法改革到投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民主民族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建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B项正确;孙中山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排除A项;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黄兴,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盛白沙是辛亥革命先锋,曾任广州革命军政府海军“肇和舰”舰长,汕头海军临时舰队指挥。矢志报国,百折不挠,1923年被叛军枪击,蹈海殉国,被孙中山追认为海军中将,辛亥革命烈士。盛白沙少时就立誓“男儿逢乱世,当挥三尺剑,立不世功,继承古哲前贤之志。”,C项正确;A项是画家,B项是经学家,D项是文学家,与材料中的军事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生”是指孙中山,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孙中山先生也主张自由平等,但自由平等不是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可知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起义失败后,有七十二具烈士的遗体安葬于广州郊外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D正确;萍浏醴起义发生在1906年,安庆起义发生在1907年,广西镇南关起义发生在1907年,不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第9课 辛亥革命(1911)
【知识提纲】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 萍浏醴起义
2.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士兵
3.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的政府是什么? 谁任都督?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沦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巩固提升】
1.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2.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3.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光复会成立 D.武汉会战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汉族、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民族妥协、南方革命政权和清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孙中山和袁世凯两大政治“巨头”的权力妥协。通过这三大妥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实现了建立中华民国的目标。这体现了( )
A.中华民国得不到人民支持 B.孙中山个人的行为修养
C.革命党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D.参与各方缺乏政治智慧
6.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
A.废除科举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政治意义”“被低估”“不容易的一件事”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意义重大。故答案为A。BCD都属于对辛亥革命低估的认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革命,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主张革命,B项正确;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改良,《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排除A项;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不赞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首义是武昌起义,因此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其中“量变”是指由洋务运动原来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到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通过改革,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答案选C。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三个多月时间内就实现了国家的制度的改变,建立了统一的中华民国政权,其中最发人深省的就是革命中的妥协策略及运用,辛亥革命中的妥协主要包括汉族和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民族妥协与和解,南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解,孙中山和袁世凯两大政治巨头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程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制度变革的目标,体现了革命党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项正确;中华民国得不到人民支持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是孙中山的个人行为,排除B项;参与各方缺乏政治智慧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B项正确;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与“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无关,排除C项;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了全国,与“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