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分布遗址及特征;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学习难点: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
【预习新知】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的出现
(1)代表性遗址
①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 遗址有数百处。
②代表性的有距今约 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2)生产生活现状
①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 生活。
②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 。
2.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
(1)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①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
②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基本特征是 ,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③黄河下游分布着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 ,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2)新石器时代晚期
①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
“ ”。
②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 。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 和神庙。
[知识拓展]
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主要的物质基础。
3.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
(2)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 ,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 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 。
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的传说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时代较早, 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居于五帝之首的是 ,他联合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 ,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禅让的传说
五帝中的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史称“ ”时代。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 和他对舜的 ,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 ”。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
3.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 年。
(2)建立者: 。
(3)建立标志: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取代禅让制。
(4)国家形成: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地方,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 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 。
(5)史料来源:①考古资料:河南偃师发现的 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②文献资料: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于《尚书》《诗经》《史记·夏本纪》中。缺陷:至今尚未发现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
商和西周
1.商朝
(1)时间:约公元前1600 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 。
(2)代表文化.
①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应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②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3)国家结构: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4)疆域: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
(1)建立:公元前____年,周族首领 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京,史称西周。
(2)政治制度: 与宗法制
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②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____和____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3)西周衰亡
①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 ”
②公元前 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3.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 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2)手工业: 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巩固训练】
1.三星堆(今四川境内)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下图是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这一青铜人面像眼睛硕大,双眼突出眼眶十几厘米,造型奇特。这说明( )
A.古蜀国青铜业造诣比较高 B.该地的宗教祭祀发展迅速
C.蜀地与华夏文明没有交流 D.青铜过度消耗使聚落崩溃
2.禁,是承置酒器的青铜器具,起源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年,消失于战国时代。之所以称“禁”,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鉴于此,西周颁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由材料可以推测( )
A.西周是古代最早提出禁酒的朝代 B.制造酒禁有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C.西周之人因有禁酒令而不再饮酒 D.平民也可以使用“禁”表明立场
3.西周初年,摄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这一举措( )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推动了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4.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世界人口第一次进入有意义的增长状态。公元前8000年,全球人口增长到750万,公元前4000年时达到8500万。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改善 B.采集和渔猎的发展
C.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D.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5.198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坎垅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陶器轮制,器体高大厚重,主要器形有簋、碗、盆、豆、瓮、釜、罐等。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
A.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所在地具有较理想的农耕环境
C.陶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日臻成熟 D.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6.在我国原始农业的考古发现中,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中发现了石镰、磨盘、磨棒等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工具;而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中没有发现石镰,却有石刀,没有发现磨盘、磨棒,却有石杵。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的原始农业( )
A.分布地区广泛 B.形成南北差异 C.技术水平高超 D.生产工具多样
7.殷商后期,针对纣王收容逃亡奴隶的政策,周部族首领采取了搜捕后交还原主的做法,还针对殷商“罪人以族”的政策提出了治罪止于本人的刑罚原则。周部族的这些举措( )
A.加强了对诸侯的管控 B.减轻了商纣王对周的防范
C.彰显了儒家民本思想 D.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
8.先秦统治者不仅建立了国家政务机关,还建立了宫廷事务官属。宫廷事务官属多由国君的亲信贵族担任,位列君侧,权倾内外,如商朝的冢宰、西周的内宰、东周的太宰、郎中令等,对政务决策具有很大影响。这种体制( )
A.体现出家国一体化的特点 B.扩大了王朝的统治区域
C.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D.受到儒家治国思想影响
9.“九鼎”是夏王朝奠定的政治正统的象征物。周公摄政,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王都成周,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谷地。周公此举可印证( )
A.早期政治弥漫神权色彩 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
C.政治传统的认同与继承 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
10.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聚落遗址里都有为数不多的几座陶窑遗迹。陶窑限定在专门的地点,位于环绕居住区的壕沟之外,与居住区明显分割。这体现了当时( )
A.阶级分化明显 B.城市规划合理 C.社会分工已出现 D.早期国家的形成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三星堆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图片反映出古蜀国高超的青铜制造水平,故选A项。B、D两项材料未体现;蜀地文明属于华夏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C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西周只是有相关措施,无法从材料中断定其是最早提出禁酒的朝代,且在中国历史上,禹可能最早提出禁酒,A项错误。酒禁可以督促人们少饮酒,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巩固统治,B项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禁酒令只有规范的效果,不能保证,排除。禁是青铜器,青铜器在古代并非普通人可随意使用,有社会等级的规定,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由材料“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可知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C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排除A项;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排除B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世界人口第一次进入有意义的增长状态”可知人口的增加与农业息息相关,D项正确;自然环境的改善、采集和渔猎的发展、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是原因之一,排除ABC项。故选:D。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4年(中国)。根据材料,高坎垅遗址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不同,器形高大,种类很多,这就反映出其陶器的制作水平日臻成熟,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不同等级的差别,无法反映已经迈入阶级社会门槛,排除A项;较理想的农耕环境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材料只是对于陶器的制作,不涉及农耕环境,排除B项;距今约1万年前,人们就开始从事原始农业,但“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从材料信息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材料将两处遗址进行比较,主旨是强调两处原始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多样,D项正确;材料只介绍两个遗址,不能说明分布地区广泛,排除A项;两处遗址都在黄河流域,属于北方,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主要是磨制石器工具,不能说明技术水平高超,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得出,周部族首领针对商朝的处置政策有所调整,降低了处罚的力度,这样更能获得人民的支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D项正确;周部族并没有属于他的诸侯,排除A项;周部族的这些举措对商朝的政策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排除B项;当时没有儒学,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政治。据材料信息可知,先秦统治者在建立国家政务机关的同时,还建立了负责宫廷事务的官属,而宫廷事务主要是王族事务,这体现出家国一体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宫廷事务,故排除B项;C项中的“君主专制”是在秦朝建立,故排除C项;D项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9.答案:C
解析:周公选择在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谷地的洛邑一带营建王都成周,“九鼎”是夏奠定的政治正统的象征物,周公此举认同与继承了夏朝的政治传统,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的信息,排除D。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陶窑限定在专门的地点,位于环绕居住区的壕沟之外,与居住区明显分割”,可以看出在陶窑区和居住区是分开的,有独立的生产区域,说明社会分工已经出现,C项正确;社会分工的出现,不代表阶级分化明显,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城市的规划状况,排除B项;此时早期国家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