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学习目标】1. 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客观辩证地看待明朝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及社会转型的影响。2. 认识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实证明朝政治统治、对外关系的特点及影响。4. 运用文献资料,认识明初废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君权与相权矛盾基本解决;明成祖时设内阁,君主专制强化。5. 认识明朝国家统一,加强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外友好交往,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学习重难点】1.重点: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的历程及特点2.难点:多角度认识明朝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预习新知】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的建立(1)背景: 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 的势力逐渐强大。(2)建立:1368年, 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 。同年, 结束。2.废除 制度(1)目的:为加强皇权。(2)内容:明太祖废除 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3)影响:加强了皇权,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3.设立(1)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2)设立者:明成祖。(3)过程:①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②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 ”,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4)职责:日常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 ”。皇帝在这一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4.宦官专权(1)原因: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宦官机构的完备。(2)表现: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概况: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 次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3)地位: 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4)局限: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2.戚继光抗倭(1)原因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 ”。②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造成巨大破坏。(2)经过:明廷派遣大将 等人平倭。(3)影响:东南沿海的形势得以稳定。3.荷兰占台湾(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 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结果:明朝末年,西班牙被 击败,退出台湾。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边疆民族 明朝史实蒙古 鞑靼 瓦剌 藏族(乌思藏) 女真 建州部 2、明清易代:①努尔哈赤的的儿子 将女真族改为 ,并于 称帝,改国号为 被尊为 。②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 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朝摄政王 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巩固训练】1.明朝万历年间,宦官冯保“内倚太后,外倚居正”,权势不可谓不重,但在一次神宗御书赐辅臣时,冯保侍侧,“立稍倾敧”,皇帝立以饱墨巨笔“掷其所衣大红衫上,淋淳几满。冯珰震惧辟易,江陵亦变色失措”。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朝( )A.宦官与外臣关系错综复杂 B.宦官权力极端受制于皇权C.宦官权重易激化社会矛盾 D.皇权空前加强并达到顶峰2.据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这说明,明朝内阁( )A.有法定地位可以统率六部 B.是制约君权的宗室贵族议政会议C.使宦官专政现象日益严重 D.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咨询机构3.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B.体现了朝贡体制的优越性C.推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D.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范围4.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互助里,皇帝圣旨”。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 )A.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 B.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C.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 D.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5.“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该材料反映了某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个朝代是(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6.“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对这首诗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民族气节 B.倡导经世致用C.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 D.出自于顾炎武的《日知录》7.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为军需战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成为明代作战的有力后备资源。明代政府的这些措施( )A.提高了军事动员的效率 B.推动了行政管理一体化C.调整了全国的财税关系 D.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8.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这一现象说明了内阁( )A.获得了宰辅的地位 B.取得了中央的权力C.形成了皇权的威胁 D.实质仍是皇帝专制9.明朝时期,六部地位较前代有所提高,尤其吏部掌文官选授、考核,为六部之首,具有“赞天子之治”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内阁制的确立 B.中枢机构的调整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科举制的发展10.《明史》记载,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往往兼任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国家的机要大事“悉由票拟”,甚至朝堂上吁请皇帝加大对内阁授权的呼声不绝于耳。这表明当时( )A.内阁权威趋于扩大 B.内阁首辅权倾朝野C.宦官专权愈发严重 D.专制皇权遭到削弱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万历年间冯保虽权势极重,但无论其权势膨胀到何种程度,在皇权面前,他也是不堪一击的,这说明宦官权力极端受制于皇权,且其权力自始至终是由皇帝给予的,宦官的活动范围必须在皇权所允许范围之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宦官与外臣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排除A项;宦官权重,干预朝政,激化了社会矛盾,这是宦官制度在明朝的影响,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清朝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内阁主要备皇帝顾问,提出建议,审查签收官员奏折,说明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咨询机构,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内阁非法定地位,排除A项;内阁成员非宗室贵族,排除B项;材料反映内阁职能,无法反映宦官专政,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材料“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说明郑和下西洋给西方留下了友善、慷慨、和平的印象,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给西方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不是朝贡体制的优越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我们的和平友善的精神,没有提及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没有体现扩大交往范围,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明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元朝圣旨形式‘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圣旨形式保留了蒙古文化元素,A项正确;材料没有民族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无法由此看出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排除C项;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洪武十三年罢丞相”“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可知,为废丞相、设内阁的明朝,D项正确;西汉、唐朝和宋朝都没有废除丞相制度,排除ABC项。故选D项。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给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把自己比喻成衔木填海的精卫鸟,决心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充分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指的是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故C项错误;材料出自于顾炎武的《精卫》,故D项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边防形势严峻,朝廷采取设立马政机构等相关措施,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军事动员,排除A项;材料内容得不出行政管理一体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全国的财税关系,排除C项。8.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依据材料看出内阁首辅权力的增大,实质则是专制皇权的加强,因此选D。A错在“获得”,内阁没有取得法定地位,排除;B错在“中央”,内阁反映的是皇权强化,排除;C 错在“威胁”,内阁仍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排除。9.答案:B解析:材料中六部地位的提高与明太祖废相有关,B项正确。内阁制的确立和科举制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C两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中国)。据题干“内阁大学士往往兼任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可知,明仁宗后内阁大学士地位增强。据题干“国家的机要大事'悉由票拟’,甚至朝堂上吁请皇帝加大对内阁授权的呼声不绝于耳”可知,内阁权力增强,因此当时内阁权威趋于扩大,A项正确;材料为涉及内阁首辅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内阁大学士,为涉及宦官,排除C项;内阁权力的增加本质是皇权强化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