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27)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采集和渔猎经济
(1)时间:远古时期
(2)特点: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2.原始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1)产生:大约1万年前
(2)表现
农耕 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 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距今约7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3)影响
经济生活 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生活和生产方式 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科学技术 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农业文明的兴起
(1)表现:形成以西亚两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2)措施:修建水利工程,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2.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食物生产 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社会生活 古巴比伦王国 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古埃及 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2)中国
食物生产 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社会生活 商和西周时期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
战国 铁犁牛耕的应用;农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秦汉到隋唐时期 秦以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国家重视兴修水利工程;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3)古希腊
食物生产 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社会生活 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
(4)美洲
食物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社会生活 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1.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3.阶级产生,国家应运而生。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2.过程,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3.表现
项目 欧洲 中国
玉米 ①从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①明朝,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遍布全国
马铃薯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 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番茄 ①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 ②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品种又传回美洲 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传入中国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
(1)种类: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
(2)历程
小麦 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品种类繁多,小麦产业随之兴盛
水稻 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产量仅次于小麦的北美第二大农作物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1)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
(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2)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美洲的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中国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过度地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生产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过程
20世纪中叶 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3)表现
农业机械现代化 原因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特点 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影响 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杂交育种技术进步 成就 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意义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2.畜牧业现代化: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3.渔业现代化
(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
古代农业社会 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储备技术逐渐改进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 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
(1)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2)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3)中国冷链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
背景 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措施 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②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2.食品安全
(1)原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2)措施
世界 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中国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