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 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 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
物质
微观构成
分子
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①      的
最小粒子
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通常都很②    ;分子在不断
③    ;分子之间有④    ;同种分子化学
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
定义:原子是⑤      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
中不能再分
构成: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    (不带电荷)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结合
分裂
得失电子
离子
化学性质

运动
间隔
化学变化
中子
物质
微观构成
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得失电子
离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原子为例):
表达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近似计算式(电子质量很小,可忽略):相对原子质
量≈质子数 + ⑧__________
单位: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
般不写也不读
核电荷数
中子数
物质
微观构成
离子
定义:带电荷的⑨________或⑩ __________
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和阴离子(带负电荷)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
荷数和电性,标法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如O2-;若电荷数为1,1省略不写,如Na+、
OH-等
表示
意义:
原子
原子团
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个铝离子
原子
得失电子
物质
宏观组成:元素
定义:质子数(即 __________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稀有气体元素
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一种元素,如“Fe”可以表示 _________
表示一种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Fe”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Fe”可以表示
_____________
元素
符号
书写:一个字母要 ________,两个字母“一大二小”
意义
核电荷数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O、Si、Al、Fe
大写
铁元素
1个铁原子
物质
宏观组成:元素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 ___________递增的
顺序给元素编的号
等量关系(原子):原子序数= _____________=核内
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
横行(周期):共7个周期。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
外电子层数 _________(原子核外
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
(前三周期)从左到右依次 _______
编排结构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相同
增加
物质
宏观组成:元素
元素周期表
纵列(族):共16个族。同一族的元素,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化学性质
________
单元格信息(以氯元素为例):
编排结构
应用:描述物质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相似
易错集训
易错点1 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B.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D.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 化学既要“见微知著”,又要“见著知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公园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
生改变
C.相同体积的黄豆和小米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A
C
易错点2 物质组成与构成的描述
3. 甲醛是室内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醛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甲醛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D.甲醛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
易错点3 元素周期表与粒子结构示意图
4.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被广泛用于制作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天线,其中所含的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钛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属于金属元素
B.中子数为22
C.核外电子数为22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B
5.(2024遵义一模)溴元素被广泛用于医药、农业、印染等行业。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溴原子、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溴原子的质子数为35
B.溴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
C.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溴原子和氟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
6. 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氩属于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①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元素名称为______。
(2)图2中的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其中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与硫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B属于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若图3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m的值为______。
35.45
稀有气体
15

2
C
A
阴离子
20
易错点4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7.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或意义填空:
(1)氟元素______,氢离子________,氨气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两个氮原子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此符号的微观意义是___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元素的原子中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_________。
(3)A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g _____________。
(4)3Cu2+中“3”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2+”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H+
NH3
CO2
2N
O
1个氧原子
Si、Al
银、银元素、1个银原子
3个银原子
3个铜离子
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素养提升
1.(2023秋晋城期末)某家用加湿器通过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雾化为1~5 μm(1 μm=1×10-6 m)的超微粒子,从而改变室内湿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水变成水雾时分子的体积不变
B.水雾化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水能被雾化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超声波高频振荡能将水分子分解
2.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被称为“四中子”。下列有关“四中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不显电性
B.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
C.失去1个中子后带1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A
C
3.(跨数学学科)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
A.分子间间隔:
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核电荷数:
Al C H
由少到多
固态氧 液态氧 氧气
由小到大
Si Al O
由低到高
O Cl S
由小到大
A
4. 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的性质,按图1进行实验,借助传感器测得U形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a
B.该实验证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0~1 min,氨气浓度为0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D.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
5.如图是部分原子的核外电子结构图,图中圆心“ ”表示原子核,圆圈上的“ ”表示电子。
(1)图中原子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2)图中原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氟、氯
F-、Cl-
Ne、Ar
作保护气(或用于制电光源等)
(3)钠元素和氯元素结合成的物质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根据图示可知,周期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同族元素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
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
(1)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季火车铁轨间的间隙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__________ ______。
(4)氧气和空气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不显电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温度升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中只含一种分子,是纯净物;空气中含多种分子,是混合物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