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件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件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铃声伴读
请读出1~20号元素的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大到宇宙中的天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是研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实践活动。实验既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也是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开展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保证。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022年版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①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②认识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③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学业要求:①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说明二者的区别。②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阅读课本第8页“提示”,认识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在下表中填写图标的意义。
护目镜 
洗手 
用电 
排风 
热烫 
明火 
锐器 
认识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
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本质是否相同呢?
玻璃破碎
冰雪融化
木炭燃烧
水果腐烂
如何观察实验?
反应前:
观察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固、液)、气味等。
反应时:
观察反应条件(加热、点燃等);观察现象(发光、发热、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反应后:
观察有几种物质生成,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知识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观察课本第8、9页【实验1-1】,并填写课本第10页
“实验记录”表。

实验(1):水的沸腾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 编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气态的水
玻璃片上有白雾
知识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观察课本第8、9页【实验1-1】,并填写课本第10页
“实验记录”表。
石蜡熔化
实验(2):石蜡的熔化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
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 编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2) 固态的石蜡 液态的石蜡
知识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观察课本第8、9页【实验1-1】,并填写课本第10页
“实验记录”表。
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2mL氢氧化钠溶液,
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 编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知识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观察课本第8、9页【实验1-1】,并填写课本第10页
“实验记录”表。
实验(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
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 编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4) 颗粒状大理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产生气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 编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气态的水
(2) 固态的石蜡 液态的石蜡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4) 颗粒状大理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玻璃片上出现白雾
石蜡熔化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气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记录
【小结归纳】阅读课本第10、11页,小结归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填写下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____)
概念 没有生成__________的变化 生成__________的变化
图示
化学反应
新物质
新物质
玻璃破碎
木炭燃烧
水果腐烂
冰雪融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小结归纳】阅读课本第10、11页,小结归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填写下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____)
概念 没有生成__________的变化 生成__________的变化
变化举例 水的沸腾和水蒸气冷却、石蜡熔化、汽油挥发、铁水凝固等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天然气燃烧、铁生锈、粮食酿酒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
化学反应
新物质
新物质
有新物质生成
【小结归纳】阅读课本第10、11页,小结归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填写下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
__化学反应__)
伴随现象 一般是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发生变化 常表现为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放热、吸热、发光等
课堂精练
例1 (2023青岛中考)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动物呼吸 B.冰雪融化
C.葡萄酿酒 D.牛奶变酸
例2 (2023福建中考)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是 (  )
A.海水晒盐 B.干冰升华制冷
C.风力发电 D.炸药定向爆破
B
D
1.(2023河南中考)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2.以下各组中的变化,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 B.烹饪食物和消化食物
C.火柴折断和火柴燃烧 D.铁生锈和铁水铸成锅
C
D
3.(教材习题改编)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瓷碗破碎   ②火上浇油   ③香蕉腐烂   ④玉石雕琢  
⑤铜器表面生成铜绿 ⑥食醋挥发   ⑦灯泡发光
⑧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
②③⑤⑧
都有新物质生成
灯泡发光 车胎爆炸 吹气球爆炸 火药爆炸
技巧点拨 (1)物理变化:融化、熔化、挥发、蒸发、凝固、液化、升华、蒸馏、破碎、研磨、弯曲、榨汁、过滤、溶解、灯泡发光、海水晒盐、车胎爆炸、摩擦生热等。
(2)化学变化:发酵、酿酒、锈蚀、腐烂、发霉、变质、燃烧、火药(煤气、天然气)爆炸、冶炼金属、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火力发电等。
它们都属于 变化。
化学
木材燃烧
知识点2 化学变化的特征
它们都属于 变化。
物理
冰雪融化
雕刻玉石
钢铁生锈
【小结归纳】阅读课本第10、11页,小结归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填写下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__化学反应__)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
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________变化,而石蜡受热熔化是________变化
化学
物理
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是化学变化
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例3 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发出红光 B.木炭消失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放出大量的热
4.下列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
B.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
C.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
D
技巧点拨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但学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现象只能帮助判断,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有些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现象,如呼吸作用。
课堂精练
1.(劳育)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学校清洁:用扫把清扫灰尘 B.家务劳动:用天然气炒菜
C.社区服务:分类回收旧衣物 D.学农活动:提水灌溉菜地
B
2.(地方特色)下列广东非遗中与“龙”有关的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梅州 B.广州 C.湛江 D.佛山
烧火“龙” 砖雕“龙” 泥塑“龙” 剪纸“龙”
A
3.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播到国外,下列古代工艺技术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活字印刷 B.绢丝刺绣
C.青铜器制造 D.司南航海
4.(传统文化)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B
5.易错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物质加热后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2)有沉淀出现、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
(3)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 (  )
(4)鞭炮爆炸、煤气爆炸均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 (  )
×
×
×

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临摹1~1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