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铃声伴读1.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或点火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万一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否则容易造成试管炸裂。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把导管口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初步学会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常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知识点1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完成课本第21、22页“探究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填写下表:【实验名称】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用品】蜡烛、小刀、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实验过程及结论】1.点燃前——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硬度、溶解性2.燃烧时——石蜡的状态变化、烛芯的变化、火焰的分层情况、 验证燃烧的产物有什么3.熄灭后——有什么现象、白烟能否点燃图1:蜡烛火焰分层情况 图2: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图3: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小实验步骤 对现象的描述 实验分析或结论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 ________色、_____态、______状、________气味 石蜡的硬度:_____(填“大”或“小”,下同)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石蜡的溶解性:______溶于水②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石蜡______________(填“浮在水面上”或“沉入水底”)白(红)固小难圆柱略有浮在水面上小实验步骤 对现象的描述 实验分析或结论燃烧时 ①观察火焰附近石蜡的状态变化 石蜡________ 石蜡的熔点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②观察烛芯的变化 烛芯________ 烛芯具有_____性③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如图1) 火焰分_____层,_____层最明亮 火焰从外到里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④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图2) 烧杯内壁有_____产生 蜡烛燃烧有_____生成⑤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图2) 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 蜡烛燃烧有_________生成熔化较低三可燃外水雾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燃烧实验步骤 对现象的描述 实验分析或结论熄灭后 ①吹灭蜡烛 有________产生 白烟具有_____性②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3) 蜡烛________ (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能白烟可燃【交流与讨论】(1)将填写的表格与同学交流,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更多,谁描述得更细致、更准确。(2)围绕蜡烛的燃烧,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活动小结】阅读课本第22、23页,从“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活动中归纳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__。(2)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__。(3)关注物质______________,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和解释。技巧点拨 (1)蜡烛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固体石蜡小颗粒,是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3)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时被熏黑,该黑色物质是炭黑,是石蜡不充分燃烧形成的。性质变化变化的过程例1 (2023秋佛山月考)如图是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实验1可知石蜡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小B.由实验2可知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C.由实验3可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D.由实验4可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雾具有可燃性B技巧点拨 化学语言表述要准确,注意分清烟和雾: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如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熄灭时产生白烟;洗热水澡时弥漫的是水雾。课堂精练1.(2023秋梧州期中)在“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过程中,下列描述不属于实验现象的是 ( )A.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B.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C.蜡烛燃烧后长度变短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技巧点拨 注意分清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实验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实验结论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得到的。如烧杯内壁产生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实验现象,反应生成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D例2 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中,小广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对这些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好奇。通过查阅资料,他得知该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于是用小刀刮下少量黑色粉末,点燃,观察其能否燃烧。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模型法 D.实验法知识点2 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C模型法:通过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课堂精练2.小明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缺失的气体,他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对于这个推测,他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鼻子凑到瓶口闻气体的气味B.直接将“二氧化碳”的标签贴在集气瓶上C.观察气体颜色,若无色就是二氧化碳D.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D1.(2023泰州中考)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 B.石灰水变浑浊C.火焰上冒黑烟 D.棉质芯线烧焦2.(科学态度)对待科学实验应该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进行实验之前,要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B.当个人的观点与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时,应保持沉默C.当个人的实验结论与书上的权威结论不一致时,应相信权威D.当个人的实验结果与大多数人不同时,应忽略个人结果AA3.(化学史)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C.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D4.(创新实验)(2023永州中考)小红借助U形管对蜡烛燃烧产物探究实验进行创新,实验装置如图。(1)点燃蜡烛,将U形管的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可观察到U形管内壁__________。(2)蜡烛燃烧10 s后,将U形管快速倒过来,立即向U形管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3)上述实验现象表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4)小红用U形管代替烧杯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有_____(填序号)。A.实验操作简便 B.实验现象明显 C.产物浓度较低出现水雾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AB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