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遵循逻辑思维规则——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遵循逻辑思维规则——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1.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抽象性和概括性)
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2.▲概念基本特征: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1)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质”的规定性,“是什么”。
(2)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说明“有哪些”。
(3)★概念外延关系:①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②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3.明确概念的内涵:运用定义的方法(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1)定义的构成: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最基本最常用方法:种差+属概念
(2)定义的要求:具备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定义的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4.明确概念的外延:运用划分的方法(≠分解)(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1)划分的构成: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2)划分的要求: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划分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基本特征: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
②判断有真假之分。(符合认识对象实际)
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
3.判断的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如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4.★简单判断一一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①构成:量预、主项、联项、谓项
②类型:依据判断的质(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
依据判断的量(断定的对象的范围)
依据“质”与“量”的结合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E单称肯定判断
F单称否定判断
③★★★正确进行性质判断要求: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2)关系判断: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①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
②类型:A: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B: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5.复合判断:本身包含着其他判断的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组成。(联言 选言 假言)
(1)联言判断:
①含义及组成: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由联言支与联结项组成,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②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虽然.....但是...”“不是--而是--”(可省略)
③★★★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项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④意义:多种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地分析把握,更周密怡当。
(2)选言判断:
①含义及组成: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由选言支与联结项组成。
②分类: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
是真的。(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联结项:“或者......或者.......”(不能省略)
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以上情况存在。
★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一真为真多真全假皆为假)
联结项:“要么........要么.......”(不能省略)
③正确运用的要求:根据对象实际情况使用相容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尽可能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有助于准确表达对象的各种可能情况和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3)假言判断:(条件判断)
①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②构成: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判断和假言联结项组成。(前件、后件和联结项)
③分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内涵: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逻辑性质: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无后必无前。(前真后真,后假前假)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内涵:若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
联结项:“只有......才.......”“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否则).......”
★★★逻辑性质: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有后必有前。(前假后假,后真前真)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内涵: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联结项:“.........当且仅当.......”
★★★逻辑性质: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前真后真,前假后假,后真前真,后假前假)
④注意: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不取决于前后件本身的真假。
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之间确实存在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可以是真的。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1.判断形成的途径:①实践:观察或调查,②推理:借助已有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新判断。
2.推理的含义与结构:
(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2)结构:①构成:前提、结论②推理结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推理结构。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
3.▲推理的种类:
(1)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哲学认识论中):
①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②归纳推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完全归纳与不完全归纳)
③类比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2)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形式逻辑):
必然推理(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推理)、
或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4.★★★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推理保真的两个条件,一是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5.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换质法):
①含义: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②★★★换质推理方法和规则:
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不是”,“不是”改为“是”: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2)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换位法)
①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②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③★★★换位推理的方法和规则:
不改变联项;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注意: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
(3)换质位推理的使用与意义:换质、换位相结合(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6.★★★三段论推理
(1)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三段论推理的构成要件:
①大项(结论中的谓项)、小项(结论中的主项)、中项(前提中出现两次而结论中不出现的那个项)
②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结论(包含大项和小项)
③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2)★★★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
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达)。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否则,犯“双否定前提错误”。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7.★★★复合判断演绎推理
(1)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分别存在→综合全面 肯定总体一突出重点)
①含义: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②依据(逻辑性质):如果所有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
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
③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前提分别断定各个联言支为真,结论就能断定这个联言判断为真。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为真,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为真。
(2)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诸多可能→某种选择)
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選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
①依据(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②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一一否定肯定式。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肯定否定式是无效式。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
①依据(断逻辑性质):不相容选言判,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真,不相容选言判断才真
②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一一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3)假言推理及其方法(把握了条件关系、确认了事实一推断未知)
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①依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②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
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肯前,就肯后)
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否后,就否前)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否前否后;肯后肯前。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①依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②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
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后件。(前件假推出后件假)
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前件。(后件真推出前件真)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①依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②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①肯定前件式;②肯定后件式;③否定前件式:④否定后件式。
(4)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
8.★★演绎推理的总要求: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是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保证推出真结论的推理。所以,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推出的结论就不真实可靠。二是推理结构正确。也就是如果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要灵活用于答题分析)
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个别→一般)
(2)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②★特征: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了考察,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属于必然推理
③★★★结论保真的必备条件: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3)不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
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②★特征: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是或然推理。
③★★★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度的要求: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④▲逻辑错误: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⑤类型:简单枚举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2.归纳推理的方法(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1)因果联系
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①求同法——“异中求国”;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国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②求异法一一“同中求是”: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
③共变法一一“求量变”;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④求同求异并用法一“两同一异”: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⑤剩余法——“余果求余因”。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3.类比推理:(不同于比较和比喻。)
(1)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客观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3)★特征: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
(4)逻辑错误: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4.类比推理的方法:
(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2)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3)★★★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
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4)▲类比推理的重要作用:
①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②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正确的推理要注意的问题(分析逻辑推理类题目是否合理的方法)
1、符合逻辑与思维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2、正确的把握概念是正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用于判断和推理的概念要明确和正确)
3、作为推理前提条件的判断要真实可靠。
4、是否符合各种演绎推理形式的逻辑推理规则。(换质、换位、三段论、联言、选言、充分、必要、充要推理的规则)
5、是否符合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