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燃料燃烧的调控构建燃烧的模型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燃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请在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下面画√,非可燃物下面画×。物质 棉布 木头 酒精 蜂窝煤 红磷 白磷 石头 玻璃是否可燃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_ ____思考:常温下,以上可燃物并未燃烧的原因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通过回忆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事实可知可燃物 氧气生成物 能量。√√√√√√××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根据模型预测可知:1.燃烧会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物质燃烧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着火点对于某物质来说是__________(填“变化”或“固定不变”)的,不能升高或降低着火点。放出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固定不变探究燃烧的条件。思考:除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否与可燃物的温度和氧气有关呢?实验 现象(填“燃烧”或 “不燃烧”)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铜片上白磷 _______ ②铜片上红磷 _________ 由①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燃烧不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 现象(填“燃烧”或 “不燃烧”)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热水中白磷 _________ ④热水中白磷通入 氧气后______ 由①③或③④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燃烧需要_______该实验用到的方法是:______实验法不燃烧燃烧氧气对比续表实验 现象(填“燃烧”或 “不燃烧”) 结论实验反思: (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上铜片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看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你想到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热量隔绝氧气导热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续表1.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做了如图1、图2的改进,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CA. 热水起到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的作用B. 图2的气球与图1的胶塞相比,优点是能够缓冲压强C. 两组实验中红磷都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D. 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接触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构建灭火模型,合理调控燃料燃烧阅读教材P161,认识燃料燃烧调控的意义和方法。1.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生成 等物质,使燃料的利用率降低,还会污染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主要从两方面考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时提供足够的空气(氧气)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请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和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总结:灭火的原理模型如下。根据模型可知,灭火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阅读教材P162按照图示7-7进行蜡烛的燃烧实验。实验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 现象 蜡烛熄灭 正常燃烧 有气泡产生,蜡烛熄灭分析 烧杯隔绝了氧 气(或空气) 同时具备燃烧 的三个条件 生成的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其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隔绝空气阅读教材P163~164了解火场自救安全知识。1.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________将火扑灭。2.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______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________捂住口鼻,蹲下__________或________跑离着火区域等。3.图书、档案材料、精密仪器着火时,用________________灭火。4.电器设备或电缆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或水直接灭火。灭火器湿毛巾靠近地面沿墙壁二氧化碳灭火器2.(2023·云南)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 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B. 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C. 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D. 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1.(2023·珠海模拟)下列对成语涉及的化学原理的解释错误的是( )AA. 水火不容: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C. 煽风点火:提供充足的氧气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2024·汕头一模)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C.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D. 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3.《本草纲目》卷六艾火纲目记载:“阳燧(时珍曰)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火镜”在点燃艾绒时所起的作用是( )C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C.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4.(2022·鸡西)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DA. 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 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C. 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D.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2.检验二氧化碳(共14张PPT)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01 实验内容1.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木块很快燃烧,小煤块没有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或空气)。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平桌面上放两只蜡烛,都点燃后,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02 实验习题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BA. B. C. D.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A. 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B. 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C. 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D. 说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3.(2023·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 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A.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 接触B.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 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 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 接触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红磷的着火点是 。如图,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升温至 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CA. 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B. 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C. 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D. 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5.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实验。第5题图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红磷的着火点是 。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薄铜片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可燃物燃烧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传导热量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②处白磷不燃烧的原理,写出一个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合理即可)(3)实验过程中用大烧杯罩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生成的有毒的五氧化二磷颗粒扩散到空气中而造成污染第6题图6.为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1)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放入盛有______的广口试剂瓶中。(2)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中的、乙中的 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水温度高于的水、空气7.利用如图1装置制取气体并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1)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____。(2)往装置A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B中白磷______,D中蜡烛____________。长颈漏斗燃烧燃烧更剧烈(3)对比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温度达到着火点(4)待装置A中反应停止后,往装置 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D中的蜡烛熄灭,说明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D中蜡烛前后两次的现象,说明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氧气接触(5)图2是利用传感器测得密闭集气瓶内过量红磷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曲线,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何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需要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共21张PPT)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单元整理与提升(第七单元)01 知识网络02 聚焦广东中考1.(2022·广东)学校采购了一批含 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DA. B. C. D.2.(2021·广州)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A. 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B. 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C. 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3.(2021·广州)2018年和2019年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 水能、风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B. 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C. 煤燃烧产生的和 都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D. 我国电力能源结构的变化体现了“低碳”理念4.(2021·广东)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和____,这是燃烧的____个条件之一。(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上层盏内油温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炷油三放热升高挥发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多选,填序号)。.水分子受热分解 .水分子不断运动.水分子间隔变大 .水分子数目减少5.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重视的问题。(1)《易经》有言:“泽中有火”。“泽”指池沼,“火”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在燃烧。沼气(或甲烷)(2)如图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升高至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的过程中,③开始燃烧。①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②③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无烟煤的着火点____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需要与氧气接触(填“ ”“”或“ ”) 。(3)“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蕴含煤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____能;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碳生活。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热(或光)风能(合理即可)6.煤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下图是煤的精炼和综合利用的流程图。(1)煤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2)粉碎石灰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分解(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甲醇),请推测(甲醇)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该反应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或)原子转化率(合理即可)(4)为防止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造成________________,将煤变成清洁能源,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雨(或污染)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即可)(5)为了防止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填字母)AA. 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 矿井内要加强通风C. 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7.【科普阅读】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为 ),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据新闻报道,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可燃冰具有热值高等优点。可燃冰的外形如图1所示,其分子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量总和的两倍。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型能源。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甲烷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可燃冰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160低温和高压(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2中的可燃冰分子结构中,表示甲烷分子的是___(填“A”或“B”)。A(4)从材料可知,现阶段制约可燃冰大量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1.给物质加热时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该立即______________(填灭火方法),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如何检验甲烷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点燃从导管放出的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片刻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再次观察现象(共15张PPT)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构建爆炸的模型阅读教材P164~165,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请依据爆炸的概念,构建爆炸的模型:可燃物氧气生成物 能量2.认识部分消防安全标志:1.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A. 生产:面粉加工厂应张贴“禁止烟火”字样B. 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C. 使用:燃放烟花时,应远离人群D. 贮存:为防止爆炸,不可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认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根据你的课堂经历和生活经验,完成下表。化学反应的 热量变化 举例 用途吸热 —化学反应的 热量变化 举例 用途放热 乙醇(俗称:酒精)燃烧(化学方程式: ) 加热物质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食品发热包续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B. 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C.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D. 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1.(2023·中山期末)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需张贴的图标是( )CA. B. C. D.2.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DA. 碳与氧气的反应 B. 镁与盐酸的反应C. 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D.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3.(2022·天津期末)下列有关燃烧和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DA. 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B. 燃烧是缓慢氧化,爆炸是剧烈的氧化反应C.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D. 可燃物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4.不用火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颇受当下年轻人的青睐。(1)自热火锅的发热包中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与水接触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热包不能与水一同放在密闭容器中,否则会发生爆炸,原因是:在狭小的空间内,生石灰与水反应时____________,使剩余的少量水迅速______,体积迅速______发生爆炸。放出大量热沸腾膨胀5.广东是目前全国地铁里程最长的省份,如右图为佛山城市轨道交通的部分禁带物品目录。禁止乘客携带的物品名录四、易燃易爆物品:(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氢气、甲烷等。(三)易燃液体:汽油、乙醇(酒精)等。(1)为确保消防安全,地铁隧道中常安装自动喷淋系统,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地铁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是为了防止不稳定因素造成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急剧地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而引起爆炸。有限的空间内迅速膨胀(3)提高消防意识,保障生命安全。生活中的下列行为合理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ACA. 私家车出行携带灭火器B. 夏季将打火机、香水等放在车内仪表盘处C. 手机充电器不使用时及时拔下D. 将燃着的鞭炮扔进下水道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燃料燃烧的调控 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7.1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7.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