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第2课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 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明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 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价值。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 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 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阐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 然性;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 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能 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3.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地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 来之不易。重点难点 重点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唯物史 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难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 历史必然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共产党宣言》的名言名句;指导学生查阅、搜集、整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 主义的相关资料;截取相关素材做成课件;阅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合理运用其观点来服 务本课教学。学生准备阅读和分享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作品,比如莫尔的《乌托邦》、圣西门的《论实业制度》,科 学社会主义作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搜集、查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材料 并作出分析;认识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情景导入 导入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 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 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 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 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 义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回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 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再到遭遇挫折,以及当前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 力的历史轨迹,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科学理论的魅力在于科学从不凭空预言, 而是用真理说话。导入二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多年的时 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1500 本著作书籍,做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之后,终于完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即便 在多年后的今天,《资本论》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人类现代史上,每当遭遇重大危机、 面临重大转折,马克思主义都会出场,而其中一个经典标志,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在 21世纪的今天,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重新热销 大家想从《资本论》 中寻找什么呢 (学生观看视频“《马克思是对的》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并思考:马 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为什么能教会我们正确打开历史的方式,成为洞悉世界的眼 睛 )精采课堂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子议题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环节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情景材料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初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一批杰出代 表人物,其中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被称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 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 列重要思想和观点。(1)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2)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3)消灭商品交换,有计划地组织生产;(4)消灭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阶级差别;(5)主张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直至最后消亡;(6)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问题。“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 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情景材料二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 素的作用。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这样,社会的活动就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就要由幻想的条件来 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就要由他们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在他们看 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他们一贯企图削弱阶级斗争,调和 对立。还总是梦想用试验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而为了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 就不得不呼吁资产阶级发善心和慷慨解囊。合作探究:上面材料中“社会主义创始人”“这些体系的发明家”指的是谁 联系材料,结 合教材和史实,对他们进行评价。学生活动1:根据材料和教材可知“社会主义创始人”“这些体系的发明家”指的是空想社 会主义者。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联系史实尝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1)产生的原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 得以产生和发展。(2)形成: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 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3)作用: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社 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4)局限性①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 会的美好蓝图。②局限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 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教师讲解: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同 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它产生于十六世纪的西欧,当时正值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 期,资产阶级用侵略、征服、残杀、掠夺和奴役,写下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最肮脏的一页。 广大劳动阶级身心俱疲,渴望改变现状,期盼社会的改造,幻想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 梦境中体验新制度的美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类先进思想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 会主义是正在产生的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已经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情受难的劳动群众,积极探索消除社会弊端的途径,思考构建新的理 想社会,为人类思想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存在根本缺陷, 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目标达成寄希望于 个别开明的统治者、富人、天才等,并试图通过宣传、呼吁、感化、示范等方式实现自己的 社会理想,因而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也注定是失败的。环节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情景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情景材料二马克思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 就要炸毁了。情景材料三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即法 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 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 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也从侧面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合作探究:1.结合上述情景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充分暴露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让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但都失败了。请结合教材 和史实,总结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思考三大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 的内在联系。学生活动:归纳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1)实践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 度。(2)理论意义: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教师引导:简单分析一下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着重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斗争、政治斗争 和思想理论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让学生明白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子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环节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情景材料一 马 克 思 ,一个让人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名字,对二十世纪世界影响最深的人之 一。1999年9月,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 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位居第二。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情景材料二 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这两个伟大的发现, 把社会主义的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合作探究:结合教材第13-14页“探究与分享”,说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 社会主义。为什么说“两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基石 学生活动:(1)结合教材第13-14页“探究与分享”和搜集到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说 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2)学生分两组探讨交流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分享。(3)为什么说“两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基石 教师点拨:(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其次,工人阶级 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再只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斗争,无产 阶级斗争的组织性日益增强,他们采取群众性罢工、政治示威游行直至武装起义等方式为争 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最后,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 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通过剖析 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2)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 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 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利益的根本树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环节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情景材料一心有所信,方能行远。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这是第一次全 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1920年8月,由 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 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 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回望《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0多年来中国大 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真理的味道有多甘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话语权。情景材料二《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 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 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 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摘自习近平在《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第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情景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 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 的马克思主义行。-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1.学生合作探究:《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生互动1:结合情景材料一,交流如何理解“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学生交流: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 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 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其蕴含的科学真理不仅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行动指 南,更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激发充沛饱满的精神力量,因此“真理的味 道非常甜”。学生互动2: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中《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内容,与同学分享 自己的感想。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并思考归纳空 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学生活动:首先回顾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其次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 义的本质区别,最后交流《共产党宣言》的意义以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作用。教师提示: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想 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 出发来探讨社会发生变迁的原因。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从没有理性的社会向有理性的社会过渡。③马克 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觉悟 了的无产阶级。而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他们 普遍同情无产阶级,总是幻想有一个天才的人物出现来建立他们所设计的美好社会。2.教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分析《共产党宣言》的意义。(1)从社会发展规律看,《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 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教师结合《共产党宣言》相关名言名句深度解析: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 大著作,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学说的具体分析。(2)从领导社会变革的力量看,《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 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教师结合《共产党宣言》相关名言名句深度解析: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 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3)从未来社会蓝图看,《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 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 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 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教师结合《共产党宣言》相关名言名句深度解析: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 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相对于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而言的,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回答。教师点拨:《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 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 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 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 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不仅不过时,而且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拥有马克 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中的名言名句,了解其创作的背景、内容,理解其伟大意义; 教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讲述马克思主义行,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 值,升华本课时所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知识、思想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子议题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环节一:十月革命学生活动:结合世界历史简述十月革命的过程,并讨论十月革命的意义。回顾初中《道德与 法治》中学过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归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教师提示:1.十月革命的过程及意义(1)过程: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 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 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设计意图本环节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也比较熟悉,以自学为主,教师注意把控课堂节奏。 环节二:多国实践与严重曲折学生互动:结合二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思考: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世界社会主义 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曲折 我们应如何看待 这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教师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资本主义世界格局发生了 重大变化,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国际地 位大大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强 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对世界格 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形成了抗衡 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鼓舞了世界反帝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 瓦解,动摇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 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 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 是不可动摇的。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教师讲评和引导为主,阐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是暂时的,是新 事物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作为新生事物的科学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社会主义终将代替 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环节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情景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 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 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 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合作探究:这三件大事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有何启示 你有何感想 学生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 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教师点拨: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用事实说明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 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 高事业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课堂小结回望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新 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了解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虽然曾出现严重曲折,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 大的生命力,也使我们体会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 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要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 坚定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动摇。教学研讨本课时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突出学科优势和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本 课时设计精选经典著作相关论述,创设情境,科学设计探究问题,实施任务驱动。通过学生 的合作探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交流碰撞中实现政治认同,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 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教师要 科学利用教学资料,充分联系实践,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进行科 学的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让学生懂 得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树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坚定信念,为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历史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