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1课时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学科核心素养
1. 目标与素养
(1)认识民法与人的一生的密切关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的 重要意义;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民法的基本原则,了解人身权利的内 容和民法对人身权利的保护,增强法治意识。
(2)认同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两者相辅相成;认同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中的法治价值取向。
2.情境与问题
(1)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主流媒体的评论,认识民法典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通过阅读民法典的具体条文,了解民法的含义和民法的基本原则。
(3)通过分析生活中具体的法律案例,认识民法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
(4)通过阅读民法中具有道德导向作用的规定,认识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 道德的关系。
3.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法、讨论法,认识民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研读法、案例法、讨论法,认识民事法律关系、民法规范和社会主义 道德的关系。
(3)通过案例法、研读法、合作交流法,认识民法的基本原则。
(4)通过案例法、阅读法、讨论法,认识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及法律对这些权 利的保护。
重点
1. 民法的特点和民事法律关系。 2.民法的基本原则。
3. 民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难点
1. 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
2.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材料: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基本法律,其内容丰富、体 量庞大,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离我们并不遥远,反而是事关 你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思考:民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思考问题,直接关联到课时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以往的 知识进行初步的思考,同时结合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建
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实现了教学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二、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活动(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 什么是民法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1: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您母般的 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不断进步,但 是民法体系仍有待完善。与单行法不同,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具有系统性、 层次性、科学性的特点,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 依据和行为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制定、颁布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 完善的重要标识,更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布局。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 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 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
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结合材料,思考问题:
(1)民法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2)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基本编次结构是什么 处理方式:
(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1,了解民法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的重要地位,认识民 法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
(2)引导学生阅读材料2,了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目的和依据, 认识民法的调整范围和民事主体的权利。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相关链接”。 答案提示:
(1)民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许多条文中包含“权利”二字。民事权利表 现为各种各样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并贯穿人的一生。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 实的法律保障。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 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 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设计意图:本课时是《法律与生活》的起始课时,一定程度上兼有导言的性质。 此处通过帮助学生认识民法的重要作用,动员和号召学生学习民法。】
2. 民事法律关系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1: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材料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由于民法调 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按民法规范确立的法律关
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民事法律关系不仅符合国家的意志, 更体现着当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当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愿设立的。只要当事人 依其意思实施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所设立的法律关系就受法律保护。
结合材料,思考问题:
(1)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
(2)依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完成主体要素表格。
民事法律地位
主体对象
民事权利能力 和民事行为能 力 自然人
法人和 非 法人组 织
(3)依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完成客体要素表格。
含义
特定指 向 所有权关系
债权关系
知识产权关系
人身关系
(4)依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完成内容要素表格。
含义
权利和义务的 关系
(5)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对民事权利进行分类。
答案提示:
(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它包含三个要素:
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
义务。 (2)
民事法律地位 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 务
主体对象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民事权利 能力和民 事行为能 力 自然人 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 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 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 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
法人和 非 法人组 织 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 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 事行为能力
(3)
含义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 象
特 定 指 向 所有权关系 物
债权关系 行为
知识产权关系 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人身关系 人身利益
(4)
含义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 义务
权利和义务的 关系 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一方 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 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 通常是对等的
3、民法的道德底菌
(1)讨论教材第5页“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
(2)民法规范注重道德底蕴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案提示:
(1)(参考)拾金不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一种法定义务。如果捡 到他人财物拒不归还的,在刑法上是可能构成侵占罪的;在民法上是一种不当得 利,双方当事人是会形成不当得利之债的。本案失主的寻物启事,明确以特定金 额作为报酬,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小林归还失主时, 可以要求其履行承诺,支付报酬。至于小林是否接受,则是其行使权利的问题,
放弃报酬也是其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 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 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 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民法强调独立人格、 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 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主题探究活动(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1. 民法基本原则的确定
(1)民法为什么需要规定一系列处理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2)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如何 答案提示:
(1)社会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各成员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社会 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
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贯穿于民事法律始终,它们既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 本质和规律以及立法者在民事领城所实行的政策,也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根据。 【设计念图,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理解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 地位、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2.民法基本原则及其内容 (1)什么是民法基本原则 (2)民法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提示:
(1)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 循的基本准则。
(2)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 则。
3.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结合材料,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百零六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 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第一千零五十五条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
(1)上述法律规定体现了民法的哪一项基本原则
(2)确立上述原则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重要性 答案提示:
(1)平等原则,即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平等原则是由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平等原 则是民法区别于刑法、行政法的重要特征。
【自愿原则】
结合材料,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 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1)怎样理解上述法律原则
(2)哪些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有权请求予以撤销 答案提示:
(1)自愿原则,即无论是订立合同、缔结婚姻,还是提供劳务、创办企业,民 事主体均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因欺诈、胁迫等手段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违背自愿原则的,受欺诈方 或者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予以撤销。
【公平原则】
结合材料,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 务。
第四百九十六条 …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 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 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 以说明。 …
第五百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 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1)上述材料体现了民法的哪项基本原则
(2)民法的上述原则有什么特点 答案提示:
(1)公平原则。
(2)公平是所有法律都应当遵守的原则,而在民法当中,更加强调民事主体应 当合理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民事活动中出现显失公平的情况时,法律为 受损害方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诚信原则】
结合材料,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五百零九条 … ·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 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 …
第五百五十八条债权债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 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
(1)怎样认识民事活动的诚信原则
(2)人民法院是否可以依据诚信原则处理民法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
答案提示:
(1)诚信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原则。诚信原则要求人们秉持诚实,恪守承 诺,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2)可以。当法律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但又必须对某种行为作出调整时,人 民法院可以依据诚信原则来处理。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结合材料,思考:
《法国民法典》第六条规定,任何人均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涉及公共秩序和善良 风俗的法律。
《德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无效。
《日本民法典》第九十条规定,以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事项为标的的法律 行为,为无效。
《荷兰民法典》第四十条规定,内容或应有含义违反善良风俗或公共秩序的法律 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 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1)各国的民法典为什么都注重强调公序良俗的作用
(2)我国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案提示:
(1)法律并不能对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公序良俗的规定, 可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使法律不偏离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
(2)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人们的行为都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尊重他人的人身 权和财产权。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也要遵守公序良俗,尊重社会公德。
【绿色原则】
结合材料,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民法规定上述原则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提示:
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又体 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与我国是人口大国、需要长期处理好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这 样一个国情相适应。
【设计意图:民法的基本原则在民法体系中具有统领作用,借助法律条文的展示 强化了学生对民法基本原则的认识。】
三、课时活动总结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 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个要素: 主体、客体和内容。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 绿色等基本原则。
教学研讨
本课时是高中思想政治《法律与生活》的第一个课时,相当于本书的导言课。法 律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这对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时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深度。例如:民法三要素和民法的 基本原则都是纯粹、专业的法律知识,达到浅层理解很容易,但做到熟练运用不 容易。因此,在处理民法三要素的问题时,主要采取了表格对比的方式,便于学 生理清思路。在学习民法基本原则的问题时,采取了借用相关法律条文的策略, 促进了学生对这些原则的领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