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知道认识的两种形式及其关系。2. 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3.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自觉投身于实践,服务社会。学科核心素养1. 政治认同: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坚 信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实践创造的,幸福都是奋斗出 来的。2. 科学精神: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运用实践观分析 具体事例,提升认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3. 公共参与:增强实践观念和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社会。重点难点 重点实践的含义和特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师准备指导学生查阅实践论的相关历史文献,查阅我党有关调查研究的文献资料和政策, 搜集实践出真知的典型案例。精选素材,科学设置情境,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查阅实践论的相关历史文献,查阅我党有关调查研究的文献资料和政策,搜集实 践出真知的典型案例。情景导入 导入一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造世界和推进工作的有力工具,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极其珍贵的实践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强大实践武器。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 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导入二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清)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宋)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总议题: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子议题一:从调查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来理解认识的形式和实践特点情景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 下简称《方案》),强调要在全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 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而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深 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 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案》强调,新时代推进调查研究 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 须坚持攻坚克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五个必须坚持”为我们当前做好调查 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了有力部署。 情景材料二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研究过1500多种书籍和档案文件, 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研究。为写作《资本论》中关于英国劳工法的20来页文字,他甚至翻遍整个图 书馆里载有英国与苏格兰调查委员会和工厂视察员报告的蓝皮书,那些铅笔记号 表示他曾从头到尾地通读过这些书。情景材料三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 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召集农民和农民运动干部, 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成 了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学生互动1:结合情景材料二、三,分析马克思和毛泽东获得的大量的第一手资 料属于什么认识,这种认识有什么特点 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学生这些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属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 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生 动性的特点。学生互动2:马克思的《资本论》与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属于什 么认识 这种认识有什么特点 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学生《资本论》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属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 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 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学生互动3:结合上述材料,交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教师精讲: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 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 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 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调查研究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坚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 辩证统一。没有大量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难以实现飞跃。调查研究是对大 量而零碎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透过 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找出内在规律。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 识,又通过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学生互动4:马克思、毛泽东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属于什么活动 结合材料探究其特点。马克思、毛泽东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属于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 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 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调查研究是一项主 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调查研究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调查研 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的过程,必须以客观实际为依据, 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从中找出客观规律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 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 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 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调查研究要发挥主 观能动性,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独 到的思维与见解。“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调研中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根据群众的反映去分析、去总结,不随意盲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直至在政策的制定中达到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的目的。(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 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 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 产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要回答时代之问,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 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就是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 坚持人民至上,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中了解群众,把稳调研方向, 找准发展之策。子议题二:从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来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情景材料一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和获得真理的 强大思想武器。调查研究是形成正确思想路线的前提。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 状况》的开篇就交代了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的直接调查研究和查阅资料的间 接调查研究,强调“看”“听”“观察”和“谈话”等调查方式的重要性。毛泽东、 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 法,如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提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 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这些重要论述涵盖了调查研究的 目的论、价值论、方法论等诸多理论,蕴含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丰富思想,形成了 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情景材料二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开展调查研究,我们之所以 一再强调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道理很简单,“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焦裕禄在兰考县工作475天,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全县120多个大队进行了走访和蹲 点调研。正是这种全面深入的调研,让他在较短时间内找到了治理风沙的有效办法。情景材料三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的从政路上,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2002年,他履新浙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带着如何实现浙江更好发展的问题, 深入浙江多个市县,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2003年7月正式提出“八八战 略”;2012年底,习近平顶风踏雪,前往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调研,了解贫困地 区的真实情况,经过近一年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几年间,习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2020年脱贫攻 坚取得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的考察调研遍及大江南北的社 区、乡村、企业、学校、军队、科研机构,涵盖了脱贫攻坚、创新发展科教文卫、 生态保护、历史传承等领域。学生互动1: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 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调查研究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 识。学生互动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开篇就交代了研究方法,包括实 地考察的直接调查研究和查阅资料的间接调查研究。思考: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 途径一样吗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 直接经验;二是读书学习、查阅资料,这就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 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学生互动3: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去调查去研究,碰到新问题去调查去研究,在 调查中发现新问题再去调查去研究。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作用 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点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 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 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 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 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学生互动4:结合情景材料二和三,焦裕禄深入走访和蹲点调研,在短时间内找 到治理风沙的有效办法以及习近平的调查研究之路,体现了实践的什么作用 对 此有什么感想 教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 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其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加以对比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唯一能够满足 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 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 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 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焦裕禄、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 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接受实践检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调查研究是党的重要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也是新时 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严峻复杂,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唯有利用好调查研究这 个利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沿着时代 进步的逻辑前行。搞好调查研究要注重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辩证方法, 提升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子议题三:为新时代赋上“青春”底色情景材料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青年当常思干 事之责,勤想奋斗之事,大兴实干之风,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 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自觉在沉淀中加压,在磨砺中成长。我们当以更加坚定的信 心和勇气,感恩奋进、苦干实干,在强国建设之路上书写绚丽夺目的青春篇章。学生互动1:交流分享,如何为新时代赋上“青春”底色 学生互动2:即兴演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教师点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 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积极投身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 绽放绚丽之花。课堂小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客观形势任 务的变化,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做好调查工作,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国情出 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真正练就基本功、 用好传家宝,做到心中有数,服务好人民群众。教学研讨本课以我党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为材料,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主线, 层层递进设置三个子议题:从调查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来理解认识的形式和实践特 点;从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来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新时代赋上“青春” 底色。通过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即兴演讲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践 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核心的观点,深刻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引导学生积极 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 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设计别具匠心、精彩纷呈,富有时代色彩和意义。课堂练习1. 当我们路过新修剪的草坪时,总会闻到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种味道到底从何 而来 为什么往往会出现在草坪被修剪之后 有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 这是一种名为绿叶挥发物的碳基化合物与空气混合的产物。当植物受到昆虫、病 菌感染或割草机等机械外力的伤害时,会主动释放这些分子。这说明()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③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为准确和重要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了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 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 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从哲学角度看 ()①双光子显微镜延伸了航天员的认识器官②开展此次在轨验证实验具有客观物质性③皮肤表皮三维图像是对皮肤结构的理性认识④获取对航天员皮肤的新认识是此次实验的目的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3.202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 案》。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 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人们的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A.②④B.①③ C.①② D.③④4.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 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寓“教”于“行”,边走边学、边 学边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受到了普遍欢迎。研学旅行广受欢迎是因为 ()①学生能边走边学,边走边悟,验证书本知识②在研学旅行中获得直接经验,比书本知识更可靠③研学旅行是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的途径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研学实践能促进知与行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 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了生活中的现实。这 说明 ()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随着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融合的不断加速,人类遇到了人口、食物、能源、生态、 环境、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任何单一学科或一大门类科学都不能有效解决。 交叉学科是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交融,创造一系列新的概念、理论、 方法,展示出一种新的认识论,构架出新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新的更丰富的知 识范畴。2021年,由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量子信 息科学,首次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量子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量子科技,可在保障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 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技术的瓶颈,成为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领域重大技 术创新的源泉。从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到研制出世 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再到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我国在 量子科技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随到领跑的突破和跨越。在量子科技高速演 进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发展与应用前景仍存在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阐述交叉学科产生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1.C【 解析】材料强调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涉及认识的真理性的检验问题, ①排除。人们疑惑为什么新修剪的草坪会闻到特殊的香味。对此,科研人员经过 科学研究发现了草坪修剪后释放特殊香味的原理,这表明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深化为理性认识;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了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④符合 题意。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本质、把握规律,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但认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为准确”是错误的,理性认识也有正误之分,③ 错误。故本题选C。2.A【 解析】双光子显微镜是实践的产物,延伸了航天员的认识器官,使用双光 子显微镜可以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助推认识的发展,① 符合题意。开展此次在轨验证实验是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因此在轨验证实验具有客观物质性,②符合题意。皮肤表皮三维图像是对皮肤结 构的感性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③排除。获取对航天员皮肤的新认识不 是此次实验的目的,服务实践才是目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3.A【 解析】由题意可知,调查研究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的具体表现,表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②④正确。不能说人们的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要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①错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 排除。故本题选A。4.B【 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研学旅行寓“教”于“行”, 学生能边走边学,边走边悟,验证书本知识,①符合题意。获取的书本知识属于 间接经验,不能说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哪一个更可靠,②错误。实践是获得认识 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③错误。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研学旅行寓“教”于“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能促进知行合一, 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D【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 如今成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D 正确。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A 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人们不能再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BC 错误。故本题选D。6.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认识的目 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发展。交叉学科在 人类解决重大发展问题的实践中产生,多学科融合而成的交叉学科能够推动国家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强综合国力。【解析】本题设问要求阐述交叉学科产生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需要调用实 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根据材料“这些问题仅靠任何单一学科或 一大门类科学都不能有效解决。交叉学科是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 · … ·形成一 个新的更丰富的知识范畴”,可联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知识。根据材料“从成 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 ·再到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 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可联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