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2课时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2. 明确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的内容。
3. 把握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4.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学科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 转的。
2. 科学精神: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把握社 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分析说 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3. 公共参与:支持党和国家的改革,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点难点 重点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2. 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难点
1. 区分社会历史发展方向与总趋势。
2. 明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
教师准备
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搜集素材,查阅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相关历史资料,摘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比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查阅我国改革开放的 历程以及改革的史料。精选素材,科学设置情境,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查阅文献搜集素材,查阅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相关历史资料,摘抄马克 思主义经典著作,比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查阅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以及改革的史料。
情景导入 导入一
由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导入,人类社会发展 的一般历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人 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导入二
由“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入。那么,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具 体是什么呢 它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呢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精彩课堂
总议题:社会历史的发展
子议题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环节一:由“十八个红手印”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情景材料一 1978年以前,小岗村村民都非常窘迫,当时的凤阳花鼓有一段词展 现了以前的困苦-“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屯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 出门去逃荒。”1978年的一个深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 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这是一份把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的“大 包干”契约,这个举动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小岗村进一步深化“地”的改革。从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到自愿把土地流转,农村 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创新让小岗村的农业生产又一次 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小岗村流转土地1.08万亩,占可耕土地面积的 74%,先后扶持培育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家龙头企业,农 业机械化覆盖率超过90%,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田成方、路成网、 沟相通、渠相连”,智慧农业、机械化耕作,小岗呈现一派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图 景。
在“三权”分置改革后,小岗村还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等 多项改革,改革的综合效应持续释放,连续5年为全体村民发放分红,实现了从 “户户分田包地”到“人人持股分红”的转变。
情景材料二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 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 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 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 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 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 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 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 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健 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 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 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 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学生互动1:“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屯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 去逃荒。”这正是小岗村改革的直接原因,谈谈你对“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在社 会的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
教师精讲: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能 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用、行等所 需的生活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 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学生互动2:讨论小岗村是如何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力发展的。
教师小岗村通过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的“大包干”,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个举动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 幕,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小岗村生产力的发展,小岗村进一 步深化“地”的改革,从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到自愿把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所有权、 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创新让小岗村的农业生产又一次迎来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在“三权”分置改革后,小岗村还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宅 基地制度等多项改革,改革的综合效应持续释放。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 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改革永远在路上。
学生互动3: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讨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构建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由。
学生互动4: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总结归纳不同社会形态的生 产力状况及其对应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并阐明包含的道理。
教师精讲: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 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 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 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构 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为了调整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 系,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生产方式、管理方式、 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从而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 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因此, 我们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坚持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环节二:由“九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情景材料一2023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方案》。本次改革重点是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强科 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 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本次改革适应了构建新发 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 2008年和2013年、2018年、2023年进行了九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我 国机构改革皆是根据宏观形势的变化,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 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通过改革使得机构设置更加科学、 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
情景材料二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 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 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 显提高。
学生互动1:查阅文献,交流九次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精讲: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党和 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不断 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不断破除政府在体制机制上的弊端,有利于形成适应新时 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利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家 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学生互动2:查阅并交流本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结合改革的任务谈 谈你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解。
本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 作委员会,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 室,组建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金融 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 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 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组建国家数据局,优化农业农村 部职责,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优化全国政协界别设置, 精减中央和国家机关人员编制。这次机构改革就是为了调整同经济基础和生产力 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同经济基础不 适应的机构设置、职能设置等,从而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 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 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并为先 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子议题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情景材料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 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 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 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 产生 ·…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 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情景材料二 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前所未有
的挫折。因此有人说整个社会主义失败了。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 ·派普斯在他所 著的《共产主义实录》中蔑称:“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最大的幻想。”并狂妄地 表示:“这是一篇宣告共产主义死亡的讣文。”
情景材料三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 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 总趋势。”
学生互动1:查阅文献,搜集素材,通过绘图、表演等方式再现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活动的场景,比较这些场景。
教师点拨:学生回顾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学生互动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 的一般进程和发展趋势。
教师精讲: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从社会 形态看,人类社会依次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学生互动3:社会基本矛盾是如何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教师精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 现的。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 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 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 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 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学生互动4:我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我国的改革就是对我国根本制度 和基本制度的彻底否定,你怎么看
教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 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 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性质),不是对我国根本 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彻底否定,是改革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某些方面,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 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 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学生互动5:观点辩论辨析。
观点一: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 ·派普斯说兑:“20世纪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灭 亡的世纪。”
观点二: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 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 趋势。”
教师精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 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 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 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 资本主义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 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终 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 生变化。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
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 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 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 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社会主义 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教学研讨
本课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为灵魂,以我国的改革为主线。通过合作探究我国的改革历程和成就,深刻 理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认同我国改革的必 然性和重要性,坚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本课设计将知识与时政热点、 国家大事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增强其社 会责任感。课堂设计科学,既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素养,突出时代 性;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突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
课堂练习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 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对此,下列理 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④生产关系调整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甘肃省永昌县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集体收益分配制度,在 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让农民变成村集体“股东”, 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分享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
革的成果,也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材料说明 ()
①尊重农民意愿是乡村振兴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③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能够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④作为上层建筑的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 该法明确提出: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 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该立法表明 ()
①立法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家庭教育理念方法与家庭教育规律相互制约
③调整上层建筑对家庭教育规范、指导和监督
④调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当下,算力已是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数字经济时代有三个 最核心的要素:数据、算力、算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 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 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 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 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 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从人类 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本课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为灵魂,以我国的改革为主线。通过合作探究我国的改革历程和成就,深刻 理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认同我国改革的必 然性和重要性,坚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本课设计将知识与时政热点、 国家大事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增强其社 会责任感。课堂设计科学,既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素养,突出时代 性;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突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
5.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2023年2月28日,党的二十 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 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目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大势,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 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人民推翻 “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 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 义建设全面展开,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推动了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 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 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 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握历史大势,带领 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 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说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揭示了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①③正确。人类社会的 发展进程是客观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进 程不是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②排除。生产关系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④排除。故本题选B。
2.c【 解析】尊重农民意愿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但不是乡村振兴取得成功的关 键性因素,①错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变成村集体“股东”, 分享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成果,也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这说 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完
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能够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②③正确。农村集体产权属于 生产资料所有制,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未体现上层建筑,④排除。故本题选
C。
3.A【 解析】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 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体现了立法 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入选。家庭教育理念方法要尊重家庭教育 规律,而不是相互制约,②不选。通过立法,调整上层建筑对家庭教育的规范、 指导和监督,③入选。法律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生产关系,④不选。故本题选A。 4.D【 解析】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①错误。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算力是新的生产力,而算法是新的
生产关系,所以算法和算力的矛盾运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②正确。材料强 调的是算力与算法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并未强调数据理论的创新,③ 排除。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算力是新的生产力,在数字 经济时代,算力是这种全新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④正确。故本题选D。
5.B【 解析】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能够优化职能配置,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①④符合题 意。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②不符合题意。我国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 刻的社会变革,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 本矛盾,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适应先进的经济基础的上 层建筑。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推动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上层建筑, 适应先进的经济基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握历史大势,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 利走向新的胜利,可转换为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基本矛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 作答时应从基本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的角度分析。材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 ·……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可联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知识。材料“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可联系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知识。材料“推动了政治 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可联系不断完善上层建筑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