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1课时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与素养
1. 了解什么是思维。
2. 认识一些重要的思维方式。 3.认识思维的特征。
情境与问题
1. 通过了解人是最具智慧的动物,初步认识思维的重要性。
2. 通过了解认识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认识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3. 通过了解战略思维等理性认识方式,认识思维对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指导意义。 4.通过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认识思维的间接性。
5.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山、木等象形字,认识思维的概括性。
6. 通过列举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事例,认识思维的能动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事例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认识思维的含义。
2. 通过事例法、比较法、讲述法等,认识思维的特征。
重点
1. 狭义的思维。
2.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难点
1. 战略思维等理性认识方式。
2. 实践与思维的关系。
教学与方法
一 、教学导入
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需要科学理论 思维的有力支撑。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 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认识“大变局”,把握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对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至关重要。
思考:对国家和世界大势的把握,离不开科学思维。那么什么是思维 思维又有 哪些特征呢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的经验使学生对思维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思维活动的重要 性往往缺乏思考。通过阅读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科学思维支撑的材料, 帮助学生感受思维对于指导人的活动的重要性。
二 、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一)思维的含义
1. 走近思维
多媒体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1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语言在空前活跃、丰富的同时,
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的现象也相当严重。不论是法律条文、经济合同、决策论证、 广告说明,还是官员讲话、教师授课、传媒报道,几乎都能看到概念不明确、推 理不正确、论证不科学、语言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逻辑语言方面的问题妨碍着人 们的正常生活,任其蔓延,对于我国文化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 材料2假设甲型病毒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人群中每1000人有一个人得病, 诊断测试表明凡是带有甲型病毒的人都是该甲型病毒综合征的病人。又假设,测 试的假阳性率为5%,这意味着该测试把没有感染甲型病毒的健康者中的5%误 诊为带病毒者。我们随机选择一个人作甲型病毒测试,检测结果为阳性。假设我 们对这个人没有任何其他信息,那么这个人真的得甲型病毒综合征的概率是多少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1)材料1表述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2,这个人真的得甲型病毒综合征的概率是多少 交流展示:
(1)例如:语言逻辑问题的有害性。(或逻辑语言方面的问题妨碍着人们的正常 生活,任其蔓延,对于我国文化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
(2)这个人真的得甲型病毒综合征的概率实际上是1/51,大概是2%。
教师点评:最常见的答案是95%,但这是错误的。人们往往忽视问题的前提设 置,前提是:每1000人中只有一个人患有甲型病毒综合征。假设另外999人(没 有患病的)进行测试,5%的假阳性率意味着其中约50人(0.05x999) 将被告知 带有甲型病毒。因此,每千人中测试甲型病毒为阳性的51例中,只有一个人是 真正的患者。究其出错的原因,还是在逻辑思维方面出现了错误。
2. 思维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整个世界是不依赖 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 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不是自生的和先验的,认识世界
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世界的内容是客观的。 结合材料,思考:
(1)什么是意识
(2)广义的思维含义是什么
(3)“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展示:
(1)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3)“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即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3.人类的理性认识方式 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
底线思维体现为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 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底线即最下限,守之则安稳,越之则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校长
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风险与挑战多为不速之客,没有 “一叶知秋”的预判,没有未雨绸缪的谋划,就会在骤至的风险面前手足尤措、顾 此失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许 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必须加强 分析研判,科学预见“大变局”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时刻做好应对重 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准备。要把困难和挑战 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预案做得周密一些,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确 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1)你能用相关成语概括底线思维的要义吗
(2)怎样认识底线思维等理性思维方式的作用 交流展示:
(1)例如: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
(2)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 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 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主题探究活动(二)思维的特征
1. 思维的特征
多媒体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1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m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材料2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
木 禾 竹
材料3古代没有照相机,古人的画像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文献记载画出来的。 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个人物往往有好几幅差别很大的画像的现象。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1)怎样理解人的不同思维风格
(2)思维有哪些共同特征 每个特征的基本含义是
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思维的哪个特征
交流展示:
(1)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 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 共同特征。
(2)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 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3)材料1是对物体之间内在规律的揭示,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材料2通过 象形的方式概括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材料3反映了思 维的能动性。
2.思维与实践
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 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 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 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 现象和本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观察、实践都是青年人格 和思维塑造的重要环节,在学习知识、观察现实和实践历练的社会化过程中,青 年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考与学习、观察、实践是相互联 系、相辅相成的,学习、观察、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只 有把学习、观察、实践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为青年走向 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锻造思想武器。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思维和实践的关系。 交流展示: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 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三、课时小结
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指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 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思维在实践中产生, 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 目的。
教学研讨
为落实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目标,本课时在教学中注
意了间接渗透科学思维重要性的思想。这种设计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
思考和课外材料的阅读,自主地发现和领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让学生处于“我 要学”的求知状态,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在突破课时重点时,充分借助了哲 学上的一些概念。例如在讲解思维的广义含义时,就利用了意识这一哲学概念; 在讲解思维的狭义含义时,借用了理性认识这一哲学概念;在学习思维的特征时, 利用了意识的能动性这一哲学知识。本课时注重把所学知识落实到实践的层面上,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思维和实践的关系,不但暗示学生培养科学思维的基本途径, 也再次回归到科学思维的实践意义上。
备课资料
逻辑思维能力是语言表达力的基础
“说话不经大脑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其实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逻辑思 维能力的外在体现。“不经大脑”实则是没有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仅凭直觉就去 说话、表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说出的话让人很难理 解。其实这些都是因为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大,导致语言表达没有层次、没有逻 辑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 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是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 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是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需的能力。所以语言表达能 力的提高,是以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
现实生活中逻辑重要性的表现
人是有思维的,人的一切重要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维指导下进行的。逻辑思维与 人类为伴,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人们在 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语言交流,语言交流有成功与不成功之分,而掌握了语言逻 辑对于帮助人们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又比如,我国正处于社会 转型时期,某些方面出现了“失范”“无序”的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 难。因此,人们期望社会的规范化、有序化,其实质是呼唤社会理性,而逻辑思 维正是支撑人类理性大厦的基石。
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邀请全球500多位教 育家列出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其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居16 项教育目标的第2位,可见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呼唤社会理性和法治建设,要求人们之 间进行健康有效的交往,这就离不开逻辑思维。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要极大地提 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样离不开逻辑思维。有人说“创新 要冲破逻辑思维的束缚”,不对!创新思维是一个过程,创新问题的提出、解决 和论证都离不开推理,违背逻辑思维的创新不可能是成功的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