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科学立法 教案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科学立法 教案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1课时科学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
2. 明确科学立法的原则和标准。
3. 把握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认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认同科学立法的原则和基 本要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 认同。
2. 科学精神:明确科学立法的原则;明确科学立法必须符合实际,同时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相适应;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立法工作。
3. 法治意识:了解科学立法的程序和技术,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推进科 学立法。
4.公共参与:积极为国家立法工作建言献策,并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维 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和要求。 难点
明确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教师准备
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部分内容; 指导学生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历程和相关文献,查找《中华人民 共和国立法法》修改的内容。精选素材,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部分内容;查找《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历程和相关文献,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 改的内容。
情境导入
导入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 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定。直至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 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开始 实施。这节课我们就以民法典为依托,深入探究我国科学立法的发展和全面依法 治国的进程。
导入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
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 发展、保障善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 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
精彩课堂
议题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完善过程看科学立法
情景材料一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 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 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按照 “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现行的继承法、民 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 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2003年以来,又先后制定了 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 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为编纂 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事业不断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编纂和出台民 法典寄予很大的期盼。
情景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全面依 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做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 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的科学论断。2017年,作为民法典统领的民法总则出台, 民法典各分编亦启动编纂。2019年12月,“完整版”的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 2020年,回应民众热点关切,民法典草案新增抗疫规定。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 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情景材料三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对老年人、未成年人、 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如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典,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的编纂参考了婚姻法、合同法等多部法律,在此 基础上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经 济社会形势的变化,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高空抛物”“主播打赏”“网络暴力” 等矛盾,民法典以立法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对此进行了专门规定,为这 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
合作探究:剖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科学立法的内涵、价值和意义。 学生互动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法
教师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 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 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 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 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这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 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 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 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 里程碑意义。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 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学生互动2: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法经历的程序,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精讲: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 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民法典的编纂, 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我 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科 学化。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 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 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 程。
学生互动3:举例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立法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需 所盼说明了科学立法要遵循什么原则。
学生互动4: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什么要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作 出修改。
教师点拨:编纂民法典,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新时代人民群 众法治需求,使立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说明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 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法典内容突出对民事权利的全面保护,保障公民 合法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法典的实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民法 精神深入人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学生互动5:(归纳必备知识)科学立法的重要性、含义和原则。
教师科学立法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科学立 法要体现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立足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从不断完善民事 法律法规到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
坚持公开立法,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有利于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科学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 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 程的科学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 了对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全方位保护,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 利于更好地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
议题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制定和实施看良法促善治
情景材料一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 基本法律。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立法法是新时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是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客观要求;立 法法修正案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明确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过制定、修改、 废止、解释法律和编纂法典等多种形式,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时效性;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任务职责,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意见,使 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立法机关和基层民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立法接上地气, 将立法之根深植于社会生活的土壤之中;完善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加强因地制宜 和区域协调,增加了“基层治理”事项,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为新时
代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 偶有所得发展奠基。
情景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的部分内容:
一、将第三条改为两条,作为第三条、第四条,修改为:
“第三条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保障在法治轨道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四条立法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 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将第四条改为第五条,修改为:“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 权威。”
三、将第五条改为第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 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十六、将第五十二条改为第五十六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通过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专项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 排。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 科学论证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按照加强重点领域、 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的要求,确定立法项目。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由委员长 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
合作探究: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实现良法善治
学生互动1:结合上述情景材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
教师点拨:修改立法法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 人民民主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规范立法活动,促进民主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完善的法治保障。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
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生互动2: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的现实意义。
教师点拨:新修订的立法法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有利于推进科学、民主、 依法立法,使法律更好反映人民意愿,符合人民利益。新修订的立法法完善指导 思想和原则,有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实现良法善治。有利于形成崇尚法律的 社会氛围,推进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学生互动3:我国应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教师点拨: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 件。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 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 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 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立 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 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议题三:模拟科学立法
情景材料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这么庞大的群体,即使 少数网民“打个喷嚏”,都可能引发一场“暴风骤雨”。所以,针对少数网民的恶 言恶语进行专项立法,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从现实看,尽管已开展了多轮网络“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但网络暴力依旧凶猛, “按键伤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到某网红在直 播中喝农药自杀悲剧,再到近期的寻亲男孩事件,网络暴力一次次露出狰狞的面 孔,让人防不胜防。
这些备受关注的案件一再提醒我们,防范治理网络暴力需全社会提高共识,更需 法律“亮剑”。当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专项法律,针对网络暴力的 规定散见于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在 专家看来,这些规定比较零散,不成系统,法条之间又缺乏协调配合,难以应对 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遏制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生态,强化立 法、织密法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此,近年来的历次全国两会,都有不少 代表委员建议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全面、精准、有力地遏制网络暴力。
合作探究:根据上述情景材料,合作模拟一次科学立法。从立法的依据、立法程
序、立法原则、立法内容、立法价值等角度阐明科学立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拨、引导。
课堂小结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科学立法是引领。 首先,要完善立法体制。在立法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大对立法工 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确保在法治轨道上立法。要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核 心在于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民主立法,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 人民、依靠人民。在具体立法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 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坚持开门立法,广 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使立法工作成为“阳光下的民主事业”,使每一项法律 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促进立法工作不断走向民主化 和科学化。
教学研讨
本课以对我国有重大影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立法过程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立法法》的修订为情境素材,科学设置问题,并组织立法模拟活动,使学 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解了科学立法的标准和要求,认同我国的立法,认同我 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积极参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设计精妙、思路 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练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 点。据此回答第1~2题。
1.在国家立法机关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带动下,中国31个省级人大常委会的立法 联系点发展到了427个,而市一级的立法联系点则达到了4350个。实践中, 一
些基层立法联系点还探索将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人民
意见征集点、社区议事厅相结合。以上举措有利于 ()
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②人大代表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发展协商民主
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彰显人民民主专政本质
④夯实基层群众自治基础,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图中漫画《参与》所述的现象,表明我国()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履行法定职责
②生动诠释开门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③遵循了立法程序,延伸了立法主体
④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
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年11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 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修订草案, 对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以及违规之后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都有了较 大的新增与修改。这表明 ()
①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的方式就是要明确公民义务
②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
③国家坚持良法之治,以立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④国家推进科学立法,坚持发扬民主,凝聚共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 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 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这表明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 ()
①立法实践贯彻民主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表决权
②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
③健全立法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反映人民各种意愿
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妇女权益保障领域还存 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受历史文化影响,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落后观念尚未根除, 歧视妇女、漠视甚至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 生育与就业矛盾加剧,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有所凸显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 就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就修改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提出议案建议,2021年 12月20日,社会建设委员会向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妇女权益保障法 修订草案。经过3次审议,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通过了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是继2005 年、2018年后的第三次修改,是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30年后的一次全面修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不断完善立法保障妇 女的权益。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利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 民主,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彰显人民民主专政本质,①③正确。参政议政职能 属于人民政协的职能,不是人大代表的职能,②错误。自己选举当家人,是基层 群众自治基础,但材料不涉及,④排除。故本题选A。
2.C【 解析】漫画《参与》反映了立法基层联系点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这生动诠释开门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表明我国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推 进法治国家建设,②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履行法定职责, ①排除。立法主体是指有权制定、认可、修改、废除法律的国家机关,材料不能 反映我国延伸了立法主体,③错误。故本题选C。
3.D【 解析】①②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排除。③强调法律、立法的重 要性,④强调的是公正的审判,即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二者都符合法治精神。 故本题选D。
4.D【 解析】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该选项的说法片面, ①错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②错误。国家市 场监督管理总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中对相关规定有较大的新增与修改,这说明国家坚持良法之 治,以立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国家推进科学立法,坚持发扬民主,凝聚共识, 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5.C【 解析】人民群众没有表决权,表决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力,①错误。全国人 大常委会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说明了人大在立法中起主导作用,
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②正确。全面反映人民合法意愿,③错误。两次会议审 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说明人大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 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④正确。故本题选C。
6.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男女平等,妇女享有的广泛权益 理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适应社 会发展需求修订法律,为维护妇女权益奠定了法律基础,有利于维护妇女权益、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高广大妇女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 求分析我国不断完善立法保障妇女的权益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可从重要性 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维护妇女权益、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可联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男女平等。 关键信息②: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就修改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提出议案建议,2021 年12月20日,社会建设委员会向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妇女权益保障 法修订草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可联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关键信息③: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就修改完善妇女 权益保障法提出议案建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妇女权 益保障法→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