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全民守法 教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全民守法 教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4课时全民守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全民守法的含义和原因。
2. 明确坚持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3.知道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措施。
学科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认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推进全民守法;认同全民守法是为 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 科学精神:辩证认识全民守法,明白全民守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 程、持续性工程,提高全民守法的自觉性。
3. 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推进 全民守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4.公共参与:依法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全民普法活动,为法治 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全民守法的含义、具体要求;明确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难点
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提高全民守法的自觉性。
教师准备
指导学生搜集全民守法的典型案例及日常生活中违法案例。精选素材,精心制作 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全民守法的典型案例及日常生活中违法案例。
情景导入 导入一
视频导入。学生观看视频《全民守法公益广告》,教师引入课题。法治的真谛,
在于全民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就要推进全民守法, 让全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导入二
以名人名言导人。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
-亚里士多德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 在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这些名言都强调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如何使守法成为全民的自觉意识、真诚信 仰和自觉行动,我们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精彩课堂
总议题:全民守法倡导社会新风
子议题一:凝聚共识,筑牢信仰-认识全民守法的内涵
环节一:法的信仰
情景材料一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 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法治”二 字深深扎根在人民心中,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日渐浓 厚。法治权威成为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为法治中国提供最坚强支撑,为 社会繁荣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开创了新局面。习近平强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人民权益要 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坚 实的社会基础。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国 才能形神兼具,行稳致远。(同步视频:《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
情景材料二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 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小到文明行走,大到依 法治国,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 信仰。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全民守法
学生互动1:观看视频《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交流对全民守法的理解。 教师精讲: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 行义务的状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 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生互动2:结合情景材料一,讨论全民守法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意义。
教师点拨:全民守法意味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 普遍遵守、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全民守法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尊法守法的 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全民守法能够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 利益。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和谐社会,让守 法成为每一位公民的信仰。
学生互动3:结合情景材料二,讨论你对“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的认识。
教师点拨:小到文明行走,大到依法治国,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 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法治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也日益 改变着中国人的观念。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理念潜移默化地 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环节二: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情景材料一 网上质疑南京大屠杀被行政拘留。
(


2021作12月14、衡阳贝公安局网姿大队通过水网络巡介发
现、12月13
H
国家公祭口,0
O
网民“刈天长”(00号101777
XXXX)
(在QQli 内发丧质疑前京人州杀此假等不当信
论,引发网友该怒。


,QQ
号101777XXXX
实际使川人是刘非文(男、20岁,衡
阳县石市镇观山村人)。12月16、衡阳县公安局市派出所将逃
法行为人刘某文抓犹归案、经询问、违法行为人刘渠义如实供述了
自己的逃法事实、诉表示反省、道状和谢过
鉴于刘某文的行为损铋了国家利盗和祖国荣,价非
了民族感
惰、其言论极其锆误、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卜六条,衡阳县公安局依法对刘果文处以
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衡阳县公安局
2021年12月17目
)
情景材料二2022年5月5日,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判决,因侵害英雄烈 士名誉、荣誉,判处知名前媒体人罗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相关平台上公开 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此前,为博取关注,被告人罗某使用某社交账号发布帖文, 侮辱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侵害英雄 烈士的名誉、荣誉。
学生互动1:有人说:键盘侠是“侠”,他们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请说 说你的看法。
学生互动2:如何避免亵渎英雄的情况发生
教师点拨:全民守法不仅意味着依法行使权利,还意味着依法履行义务。一方面,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 民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 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重视义务的履行, 也不能忽视权利的行使和正当利益的维护。如果我们把守法说成是只履行法律义 务,那么就很容易使人们只看到法限制和束缚的一面,进而损害人们守法的积极 性和自觉性,使他们不守法或者只是被动地守法。
教师权利与义务之间存在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相互对应,
即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不管这个义务是权 利人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相互依存,即权利以义务的存在为条件,义务以权利的 存在为条件,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便不复存在。相互转化,即权利人在一定条 件下要承担义务,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享受权利,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可能 是权利主体又可能是义务主体,还有可能该人既是权利人又是义务人。公民自觉 履行义务,不仅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己的、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而 且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环节三:理性维权
情景材料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技手段的推陈出新,使用线上点餐系统已 经成为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点餐用餐效率。不过, 一些餐饮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不提供人工点餐,甚至不提供菜单,要求消费 者必须关注公众号或进入小程序“扫码点餐 ”, 有的还要授权获取或填写姓名、
出生年月、手机号码等与餐饮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引发消费者的反感和抵触。 据某点餐系统软件服务商透露,顾客只要下单,就会成为商家的留存客户。通过 这些留存的个人信息,商家可以将顾客转变为公众号粉丝或会员,提高营销活动 的触达率。第三方在收集了这些信息以后,也会再做数据融合,进行算法推送- 不同的年龄段收到的信息不一样,不同爱好的人收到的信息也不一样,而这会造 成消费者的误解和选择时的一种困境。
学生互动1:交流餐厅强制消费者扫码点餐等行为存在的法律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拨、引导。
教师点拨:餐厅通过点餐小程序要求消费者授权提供或填写姓名等与餐饮服务无 关的个人信息属于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将消费者信息留存、分析并用作商业推送, 属于非法储存、使用个人信息。在消费时,消费者可以选择扫码点餐,也可以选 择看纸质菜单点餐。餐厅强行要求消费者扫码点餐,不提供纸质菜单和人工点餐 服务,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餐厅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推送,使不同年龄 段、不同爱好人群收到的信息不同,造成消费者误解和选择困境,侵犯了消费者 的知情权。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法、懂法,这有利于增强法律意识,维护合法 权益。
学生互动2:讨论如果消费者与商家出现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
教师点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 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 他违法手段。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学生互动3:为该现象的进一步规范,明确不同主体的努力方向,请交流建议。
教师点拨:消费者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拒绝商家不合理、不合法的强制要求。商 家要守法、诚信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 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 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 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 卫者。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子议题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环节一: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情景材料一教材第109页“探究与分享”。
千百年来,不少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青天情结”。正是这种情结让有 些老百姓信“访”不信“法”,遇事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上访、找政府、 找领导。
2013年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行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按照意见,各地实 行了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事项中分离出去,导入司 法渠道,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程序处理。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涉法涉 诉类信访量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信访群众选择司法渠道解决问题。
情景材料二2022年6月28日,在长沙市岳麓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岳麓区法 院与岳麓区妇联等单位组织就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机制的建立健全,特别是家庭教 育令的执行监督、回访跟踪等工作展开座谈。此前一天岳麓区法院向一起离婚案 件的双方当事人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赵某、钱某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障未成 年子女小卉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在收到本令后立即将小卉送往学籍所在地学校 就读;在收到本令后三十日内前往长沙市岳麓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接受不少于三 次的家庭教育指导。
合作探究:结合上述情景材料,分析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学生互动1:由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这一转变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这一转变说明我国的全民普法工作有实效。长期以来,我国深人开展 法治宣传教育,逐渐改变了人民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这一转变说明 我国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民群众形成用合法手段和合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 权益的观念。我国开展信访工作改革,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推进司法改革, 调动了人民群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互动2:结合情景材料二,从全民守法角度交流分享如何“依法带娃”。
教师点拨:“依法带娃”需要全民守法。社会成员要守法,父母在带娃中需要普 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我们要开展法治宜传教育和普法 活动,着力增强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不 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 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教师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 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体现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 视,将其从传统的“家事”上升为“国事”,从而开启父母“依法带娃”的新时 代。
学生互动3:(归纳必备知识)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环节二:守法有我
情景材料请你化身“普法小卫士”,开展普法志愿活动。
每年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模拟在人民广场进行普法活动,并走上街头
进行随机采访全民守法调查。
1. 交流分享普法活动内容。
2. 访谈问题设计:
一组:遇到难以解决的纠纷找官还是找法
二组:遇到违法事情,报警还是躲避 你怎么办
三组:你相信网络谣言吗 在网上传过谣言吗 你怎么看待网络谣言 四组:碰到跌倒的老人你扶吗
五组:你认为如何在生活中推进全民守法 根据采访反馈,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守 法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点评和引导。
教师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 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国才能形神兼具, 行稳致远。
课堂小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 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在法治中国建设中 必须推动全民守法,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积极投 身依法治国的实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使全体人 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学研讨
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设计,以生活情境为基础,以具体典型案例为载体,以议题 思维为主线,以核心素养和具体学习目标为目的进行科学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 设计有助于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法治理念,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练习
1.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 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推动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 者、坚定捍卫者。推进全民守法需要()
①科学立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②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氛围
③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④让人民制定法律,保证法律体现人民意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滕先生骑电动车经过一路口时扶起一位骑电动车摔倒受伤的老人,结果对方 报警称被滕先生撞倒,并要求赔偿。最终交警在调取事发路段监控视频后证实两 车并未发生接触,该事故为一起单方事故。滕先生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 求该老人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1元官司”案()
①见义勇为反被讹,起诉他人小题大做
②有利于引导全民守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属于合法的维权手段
④表明道德高于法律,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个别网民为了吸眼球、蹭流量,搭蹭水灾、地震等灾害话题,制造恐慌情绪; 一些自媒体利用公众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等热点话题的关心,夸大事实甚至恶意炒 作,对社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针对这些网络谣言事件,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
①依法治理网络舆情,让谣言止于法治
②全面公布国家信息,让谣言止于公开
③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让谣言止于智者
④不断健全法律服务体系,让谣言止于德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飞驰人生,飞湿人身”。下雨天,如果被疾驰而过的汽车溅一身泥水,你会怎
么办 很多人都自认倒霉,小赵同学选择报警,驾驶员被罚款200元并赔礼道歉。 很多同学表示,原本以为这只涉及道德层面,没想到还是违法的。由此可知 ()
A.广大人民群众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
B.要推进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C.要推动全民普法,提高全社会厉行法治主动性
D.公民的权益必须通过法律的渠道才能得以维护
5.近日,辽宁省司法厅印发《全省开展依托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打造普法示 范点工作方案》(以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开展依托村(居)民评理说事 点打造普法示范点工作,用小切口推动“八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需要 ()
①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机制,支持人们所表达的诉求
②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
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普法融入评理说事全过程
④司法厅做到公正司法,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成 为现实。具体而言,一是全民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领导干部依 法用权、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总体提高。二是政法机关引导公民遵循法律 途径定纷止争,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缓解了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的压力,缓和 了公众情绪,“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成为共识。加强社会诚 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个人和社会组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使守法者在市场中获 得更多机会和收益。对重点领域严重失信个人和组织买施联合惩戒,形成强大的 社会震慑力,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守法者受惠、违法者受罚的导向。
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尊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在全社会倡 导和组织公民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自觉用法能力。
结合材料,说说应该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推进全民守法是守法环节,科学立法是我国立法部门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强调立法环节,材料没有涉及,①错误。在全社会形成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氛围,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这些是推进全民守法的 要求,②③正确。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④错误。故本题选C。 2.C【 解析】“1元官司”案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属于合法的维权手段,有利 于引导全民守法,树立法治思维,解决问题靠法,②③符合题意。见义勇为反被 讹,起诉他人并非小题大做,而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①错误。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但道德与法律的特点不 同,道德并不高于法律,也不能代替法律,④错误。故本题选C。
3.A【 解析】针对这些网络谣言事件,从国家角度,要依法治理网络舆情,让谣 言止于法治;从公民角度,要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让谣言止于智者,①③符 合题意。“全面公布国家信息”错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能公开,②错误。“不
断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与制止网络谣言事件无直接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 选A。
4.C【 解析】被疾驰而过的汽车溅一身泥水,小赵同学选择报警。很多同学表示, 原本以为这只涉及道德层面,没想到还是违法的。由此可知,要推动全民普法, 提高全社会厉行法治主动性,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公民 的法治观念,并不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力量,A 不符合题意。司 法机关要推进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材料并不涉及司法机关,B 不符合题意。公民的权益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渠道得以维护,而 不只是通过法律渠道可以维护,D 错误。故本题选C。
5.C【 解析】支持人们所表达的合理诉求,①错误。《方案》指出,开展依托村
(居)民评理说事点打造普法示范点工作,用小切口推动“八五”普法各项任务落 到实处。这需要重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普法融入评理说事全过程,②③正 确。司法厅属于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 院,④排除。故本题选C。
6.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 法、解决问题靠法。(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学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推进全民 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等等。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 求说说应该如何推进全民守法,属于措施类试题,从“怎么做”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全民法治观念和 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用权、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总体 提高→可联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知识。关键信息②;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个人和社会组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使守法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 收益→可联系调动人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的知识。关键信息③:不断加强公 民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尊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可联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知 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