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恩华》第三单元第七课第 三框,学习本框内容,学生要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清中 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明确爱国主义的核心地位、作用及新 时期的主题。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从全书的构成系统来说,第三单元是对前面两个单元内容的拓展, 是全书的内核所在,;从本课的内涵系统来说,该课是对中小学生全面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全书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培养学生对世界先进的政治文明、中国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文化 的认同感;培养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顾全大局的热情,坚持实现 中华民族全面统一的信心,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
2.科学精神: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新时代爱国的基本理念,中华民 族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的
基本内容。通过项目化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科学研究意识,从而形成 相应的知识架构。
3.公共参与:
通过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项目的开展,让学 生可以在实践中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前面两框题的学习,深刻感受了先进文化对社会和个 人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认识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理论基础。
2、高二学生已经开始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并且自我意识与思辨 意识也逐步提高,正是思想、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养成的时期。因此 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项目进行和落实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以爱 国为内核的中华民族精神,提炼和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忱。
3、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特长不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基础 知识,尤其是在资料搜集、电脑使用、绘画手工、演讲口才等方面的 特长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合理划分,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四、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的特点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五、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分享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新二十四孝》,思考:创造性转化的标准、途径、目标分
别是什么
第一标题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探究与分享:(分三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创造性转化的标准、途径、目标分别是什么 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 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探究与分享:(分三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2、创新性发展的标准、途径、目标分别是什么
标准: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区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内涵 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 形式进行改造 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 补充、拓展和完善
侧重点 内涵、形式两方面 内涵
实质 强调继承 强调发展
联系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
第二标题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探究与分享: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问题)
2、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 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 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观看视频《四大精神》,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 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 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 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观看视频《中华民族精神》,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如何 探究与分享:
4、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如何
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 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②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 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
【特别提醒】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时代 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形成的具体精神
新民主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
主义革 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
命时期 主体 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 义革命、 建设和 改革过 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 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 容 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 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 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塞罕坝精神。
探究与分享:(分四组讨论下面四个方面问题)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 )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 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课堂总结】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与民族精神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内涵、作用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发展、要求
【易错辨析】
1.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
提 示:×。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 神特征。
2.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物质动力。( )
提示:× 。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 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中华优秀 传统道德观。( )
提 示:×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练习】
1、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炉卫士”孟泰、“两弹元 勋”邓稼先,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知识工人”邓建军、“白衣圣人 ”吴登云,再到新时代的“走钢丝的高空医生”陈国信、“金牌焊工 ”高凤林……一大批建设者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续写着中华民族从站 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篇章。劳模精神是( )
①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②不同劳模独特个性的集中 体现③推动创新创造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生动诠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实践是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劳模精神”属于 文化范畴,不能以文化衡量文化,①错误。劳模精神是不同劳模共 同精神品质的体现,②排除。
2、某地举行科学家主题电影公益展映活动,播放一系列影片, 讲述科学家服务国家迫切需求,不计功利、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感人 故事。如果以此撰写一篇新闻稿件,最恰当的标题是( )
A. 加强主题宣传,弘扬爱国精神 B. 依托文化产业,助力文化强国 C. 追忆红色故事,引领社会风尚 D. 延续传统文化,彰显历史底蕴
解析:A 材料中“某地举行科学家主题电影公益展映活动,播 放一系列影片讲述科学家服务国家迫切需求,不计功利、献身科学 研究事业的感人故事”,这是在加强主题宣传,弘扬爱国精神,A 符合题意。材料中“某地举行科学家主题电影公益展映活动”,这 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B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播 放一系列影片讲述科学家服务国家迫切需求,不计功利、献身科学 研究事业的感人故事”,这是追忆科学家的故事,而不是追忆红色 故 事 ,C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播放一系列影片讲述科学家服务国 家迫切需求,不计功利、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感人故事”,这是追 忆科学家的故事,而不是延续传统文化,且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 粕,要延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 不符合题意。
3、方圆之境, 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 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 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 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
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
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②铜镜 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③铜镜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铜镜上的“镜上足球赛”,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 竞技场景,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① 正确。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并没有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② 排除。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 今,体现出铜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 ③正确。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 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铜镜文化不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④排除。
八、教学反思
1、应该探讨了如何以学生为主导,实行以任务驱动教育、做中学、 学中做的"理论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效果与兴趣。
2、通过探究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进 而引发学生学习浓厚兴趣,全方位训练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核心素 质。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